楊絳
鏡中人,相當(dāng)于一個人心目中的意中人。
誰不愛自己?
誰不把自己作為最知心的人?
誰不體貼自己,容易諒解自己?
所以,當(dāng)一個人對鏡自照時,他看到自己,不必犯“自戀癖”,也往往像他(她)眼里的意中人一樣令他(她)中意。愛人的眼睛是主觀的,本人的眼睛更帶主觀性。我們照鏡子,能看見自己的真相嗎?
我屋里有三面鏡子,方向不同,光照不同,照出的容貌也不同。一面鏡子最奉承我,一面鏡子最惡毒,一面最老實。
我對奉承我的鏡子說:“你別哄我,也許在特殊情況下,例如‘燈下看美人的剎那間,我會給人一個很好的印象,但那不是我的真相。”
我對最惡毒的鏡子說:“我也未必那么丑,這是光線對我造成的不利,顯得我那么難看,我不信自己就是這副模樣?!?/p>
最老實的鏡子,我最相信,覺得自己就是鏡子里的人。其實,我哪兒就是呢?
鏡子里的人,是顯而易見的,自己卻看不真。一個人的品格——他的精神面貌,就更難捉摸了。大抵自大為怎樣的人,就自信為這樣的人,就表現(xiàn)為這樣的人。他(她)在自欺欺人的同時,也在充分表現(xiàn)自己。這個自己,“不鏡于水,而鏡于人”。在別人眼里,他(她)照見的不就是他(她)表現(xiàn)的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