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華
明太祖朱元璋將官員派任到各地前,經(jīng)常把他們帶到皇宮的一口水井旁說:“做清官、靠俸祿過日子,就像守著一口井,井雖不滿,但可養(yǎng)活一家老小。如果從外面取水灌入井里,滿了就要加高井臺,一旦臺破水溢,就會殃及你的烏紗帽?!?/p>
面對“守井”的警示,許多官員能恪守例律,廉潔為官。
常州郡守許度平時最愛吃太湖白魚。有一次,一個漁夫為了打贏官司,挑了幾條又大又肥的太湖白魚送給他,許度謝絕了。漁夫就問:“您不是最喜歡吃太湖白魚嗎?為何不收?”
許度回答說:“收了你的魚,我就是受賄,就可能被革職,官職、俸祿都沒了,我以后還拿什么買魚呢?不如這樣,等打完官司,你教我織網(wǎng)捕魚吧?!?/p>
不久,案子審結(jié)后,許度真的利用休息時間,掌握了織網(wǎng)捕魚技術(shù)。
一次,朱元璋巡訪到常州,許度大擺魚宴招待他。朱元璋問道:“靠俸祿,你能買得起這么多魚?”許度說魚是自己下湖捕來的,朱元璋不相信,拉著許度一起下湖。然而,朱元璋看到,許度撒網(wǎng)捕魚的技術(shù)和老到的漁民差不多,于是,龍顏大悅,當(dāng)即賞許度紋銀百兩。
因為朱元璋對許度自己捕魚的事大加贊賞和推崇,所以后來明初的許多郡、府官員精通農(nóng)耕、種植、養(yǎng)殖等生存之道。
朱元璋給官員們警示的“守井”哲理和他嚴(yán)格的治吏律法,后來催生出宋濂、海瑞、于謙、徐光啟等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清官廉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