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鳴
巴黎北郊約30千米、塞納河支流瓦茲河畔,坐落著歐韋小鎮(zhèn)。1890年5月20日,麥子正黃的季節(jié),一位彼時不為人知的畫家來到這里,流連于麥地、田野、教堂、河邊,瘋狂創(chuàng)作了78幅畫,度過了生命中最后的70天。
他,就是梵高。7月29日,是梵高忌日。小鎮(zhèn)沒有舉行特別的紀念活動。一路清清靜靜。循著手上的“藝術家之路”導覽圖走完全程,我才逐漸感受到這清靜背后的獨特味道。
《瓦茲河》《歐韋的教堂》《麥田群鴉》《歐韋的房子》……一幅幅梵高畫作豎立在原取景地旁,畫與景融為一體,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錯過。梵高和弟弟的墓碑默默地矗立在歐韋公墓深處,墓前綠植修剪整齊。
梵高曾租住的閣樓,已被列為法國歷史遺產(chǎn),保留了當初的模樣,空空如也,四壁斑駁。閣樓所在的拉烏旅館仍正常營業(yè),風貌一如當年,前來祭拜梵高的游客在此駐足、留念。行走小鎮(zhèn),馬路上嵌著手掌大小、刻有梵高名字“文森特”的金屬牌,時刻提醒著過往游客和在此生活的人:你腳下的路,正是當年梵高孤獨的創(chuàng)作之旅。
100多年來,梵高早已成為歐韋的一部分,但小鎮(zhèn)對于梵高,卻沒有過多渲染,沒有高調宣示,只有平靜、溫和又不失尊重的紀念。在簡單樸素的陳列里,體味梵高凄涼的晚景,作為觀者,不免心有威戚。墓地不起眼的角落,被清空的閣樓,都真實再現(xiàn)了梵高生前的凄涼境遇,令他的孤單和寂寞穿越時空,引人抱憾、思考和發(fā)問——誰能想到,百年前無人問津的畫作如今被人頂禮膜拜?歷史和現(xiàn)實的對比,令人唏噓。
同時,歐韋沒有被梵高的聲名所綁架,“藝術家小鎮(zhèn)”并不僅僅囿于一位藝術家。早在梵高之前,畢沙羅、塞尚等畫家曾來此采風,為梵高診治的加歇醫(yī)生也是一名藝術家。在“藝術家之路”上,與梵高作品一起展出的,還有歐韋本地藝術家、印象派先驅畫家杜比尼及其后代的畫作。加歇醫(yī)生故居如今依然發(fā)揮著現(xiàn)實功用,舉辦各類藝術展覽,成為歐韋“藝術家小鎮(zhèn)”的重要風格元素之一。
歐韋不僅是梵高的歐韋,更是歐韋人的歐韋。舉目四望,古老城堡、具有當?shù)靥厣目喟撇┪镳^、以杜比尼姓氏命名的博物館、繪畫工場、花園等,散落在小鎮(zhèn)各處。更不用提那令畫家們心馳神往的田園風光,它們激發(fā)畫家創(chuàng)作出一幅幅傳世佳作,成為對小鎮(zhèn)歷史風情的生動記錄。
在歐韋,藝術隨處可見。街邊不少店鋪都是繪畫工作室,就連墻上掛著的信箱也多是各具特色的繪畫作品,充滿印象派的味道。火車站的地下通道更是一個濃縮的藝術空間,畫家弗朗索瓦·拉瓦爾傾情繪就了近200平方米的壁畫,致敬在此創(chuàng)作過的藝術家們。行走其中,頭頂是絢爛的“星空”,兩側是繽紛的“四季”,“小火車”在花草叢中穿行,令人沉醉。更打動人心的,是兒童手植的花草在路邊搖曳,一塊塊色彩斑斕的手寫紙板立在其中,提醒路人呵護這份童真童趣。這何嘗不是對藝術創(chuàng)造的尊重?
作為一座古老的小鎮(zhèn),一座藝術的小鎮(zhèn),歐韋擁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歐韋人用日復一日的生活,書寫屬于自己的藝術故事。小鎮(zhèn)的味道其實就在于此,原汁原味,毫不矯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