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在即,滿眼的盛放之色讓人們強烈地感受著大地的勃勃生機,對色彩的追求也變得更加濃烈。當散落的梔子、茜草、蘇木、蓼藍在面料上呈現(xiàn)特有的草木色彩,當落葉從繁復的色調中進入生活之時,這些從春天走來的草木之色到了盛夏之際,愈發(fā)生機盎然。
草木染,也稱植物染,是利用天然植物染料給織品上色的方法,溫和的色彩、自然的靈氣和芳香著實令人癡迷。天然染料包括礦物、動物與植物染料三種,其中以植物染料為主,用于天然和再生纖維素及蛋白纖維的染色。
早在4500多年前的黃帝時期,人類就開始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東漢《說文解字》中記錄了39種色彩名稱;明代《天工開物》《天水冰山錄》則記載了57種色彩名稱;清代《雪宦繡譜》的色彩名稱共計704種。明清時期,我國天然染料的制備和染色技術都已達到很高的水平,染料除自用外還大量出口。
作為植物染色領域發(fā)展較為領先的宜賓惠美纖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用高科技綠色環(huán)保工藝分離、提純,再復合成植物染色纖維,在植物染色技術的探索上有著獨特的發(fā)展歷程。經過2年的研究,惠美纖維實現(xiàn)了6種植物染材的應用,成功研發(fā)出12大色系20余種顏色的植物染纖維。
中醫(yī)講人的五臟各有偏愛,黃養(yǎng)脾、紅養(yǎng)心、青養(yǎng)肝、白養(yǎng)肺、黑養(yǎng)腎。不同的顏色吸收了不同的能量,才呈現(xiàn)出五彩繽紛的色彩。正是因為不同顏色的植物吸收了不同的能量,波長不同,才會呈現(xiàn)不同的性味。
經歷數(shù)年研發(fā),惠美纖維推出了草木初色?系列的植物染色纖維,天然植物菁華液染出的“紅、黃、靛、紫、棕、灰、黑、白”八大初色系細膩柔和;“橙、綠、青、藍”四大復色系自然雋永;混色紡面料更顯立體感的朦朧美。隨著洗滌次數(shù)的增加,色度更純,色光更柔。
自然界的植物大多含有綠色素,但在高溫染液中往往易被破壞而呈黃色。因此,古代染綠主要是利用藍、黃兩色進行復染。經過長期實踐,人們找到了可單獨染綠的染料植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凍綠”,又稱“中國綠”。明清時期,中國所產的凍綠已聞名國外。
在四川盆地的連綿群山中,生長著一種盛開紫白色小花、葉片粗糙的植物,當?shù)鼐用癜阉Q作“地血”,學名紫草。《本草綱目》記載,紫草有治斑疹痘毒、活血涼血、利大腸的功效,現(xiàn)代中醫(yī)中也有用紫草加蜂蜜祛斑的藥方。紫草不僅可以入藥,其根莖中富含紫色的物質也被用作染料,從紫草中提取出來的色彩便叫“紫草色”。
自周朝開始,我國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有櫟實、橡實、五倍子、柿葉、冬青葉、栗殼、蓮子殼、鼠尾葉、烏柏葉等,直至近代才開始使用硫化黑等染料。
適合纖維素纖維染色的品種較少,且纖維上色淺、色牢度差,染料用量大、工藝流程復雜,因此纖維素纖維植物染色的成本一般約為5萬元/噸,是化學活性染料的5—10倍。其同類產品的售價比活性染料的價格高4萬元/噸左右。
陳占強
陳占強,工程師,畢業(yè)于山東紡織工學院(青島大學),現(xiàn)任宜賓惠美纖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發(fā)總監(jiān)。
問題1:植物染色前,需要對天然纖維進行去除原色的處理嗎?
陳占強:需要。棉花纖維素含量94%,麻纖維的纖維素含量約為60%—70%,其纖維素共生物主要有果膠物質、含氮物質、蠟狀物質、灰分、天然色素、籽殼等,在織物染整加工中影響纖維的吸水、染色、白度等性能,因此在前處理中需要適度去除原色。
問題2:植物染色纖維適合制成什么產品?
陳占強:根據植物色素普遍具有的抑菌功能及獨有特性,植物染纖維最適合的產品是嬰幼兒服裝及其用品,如嬰幼兒的內衣、襯衣,襪子、圍巾、牛仔服、運動裝、家紡家居以及面膜等親膚制品。
問題3:目前植物染色技術工業(yè)化處于什么水平?
陳占強:目前,植物染工業(yè)化生產技術剛剛興起,還處于不斷改進完善的階段。依據化學合成染料染色產品的標準,來指導和判斷植物染產品的發(fā)展有失偏頗,行業(yè)急需制定植物染產品相關標準,以規(guī)范其科學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