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學生陸廣平的媽媽。
收到北大附中初中部錄取通知書,聆聽了學校的介紹說明會,參觀了美麗校園里的創(chuàng)客大廳、下沉劇場后,我突然冒出一個念頭:有空時該給孩子把護照辦了?!盀槭裁矗俊崩瞎珕??!拔蚁?,在北大附這個平臺上,孩子出國這件事會比我們預想得早?!?/p>
果然,入學不到半年,赴法國巴黎德比西中學訪問的報名通知就發(fā)到眼前了。報名后要參加英語面試,主要考察孩子的英語水平、自理能力、突發(fā)狀況處理能力等。這所市重點中學,無論是常規(guī)的分層教學、選修課、俱樂部,還是階段性的科技節(jié)、志愿者活動、籃球賽,處處滲透著雙向選擇和差額競爭的游戲規(guī)則。盡快熟悉規(guī)則,自我定位,選擇與被選擇,入圍或淘汰,再次選擇與被選擇……是這里的常態(tài)。當然,常態(tài)的另一面就是為了成就自己的選擇,日復一日地努力。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旅游,而是一次訪問。除了出國必做的簽證等流程,還有以課題為單位組成的活動小組以及文藝演出。孩子們出行前、出行中與回國后,都查閱了相當數(shù)量的資料、開組會、寫報告、做PPT。所記日志與照片最后匯集成冊,形成了一本10萬余字的文集。舉辦了兩場有家長參與的課題成果匯報會和文藝演出。這些都是在忙碌的日常功課之余完成的。
在關注北京中小學教育的群體中,北大附中常被歸為毀譽參半的“素質教育”。那么,何謂“素質”及“素質教育”呢?私以為素質即是事物本來的性質。素質教育則是以提高人的素質為根本宗旨的教育。而不是以提高人的博弈技巧為根本宗旨的教育。
無論是陸廣平的日志還是生活,人在旅途,若有所思。
認識自己的“素質”是“選擇”的起點。在一次又一次的選擇中,不斷接近自己的本質,進而產生提高的愿望與行動。
“嘩、嘩、嘩,這是它如泣如訴的傾瀉聲,每一次聽到它,心中便會有莫名的傷感。畢竟,雨也是云的一部分,云降雨,雨生云,每一次的離開,雖是為了新生,但離別時的痛苦,又有幾人得知?”
“路和往常一樣遠,一樣冷。兩旁的店鋪依舊多得數(shù)不清,在光線有些暗的清晨,店鋪內透出溫暖的橘黃色燈光。一切說不出的熟悉,我只是走了這幾天而已,而我的小姐姐(注:法國同伴),卻走了很多很多年?!?/p>
這些是孩子在法國期間的日志,有點淡淡的憂傷,仿佛人在旅途,若有所思……
這是身體的旅行,更是心靈的旅行;既迎面探尋世界的精彩,又反身叩問內心的素質;在與父母小別離的同時,也在永遠地告別童年……
素質是真,善良是錦,美是素錦上的繁花。沒有素錦承托的花,易凋零;有了真和善,即便“苔花如米小”,未來也有創(chuàng)造美好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