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順應時代發(fā)展,我國許多高校在不同專業(yè)開設了與自身專業(yè)相關的攝影類課程,本文旨在研究這些非專業(yè)攝影類課程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非專業(yè)攝影;攝影教學;攝影教學模式
新媒體時代,人們青睞于用圖片和影像呈現和接收信息,攝影在多個應用領域出現,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中的必備技能。為響應這一需求,當前我國高校中除自成一體獨立辦學的攝影專業(yè)外,許多其他專業(yè)都開設了如新聞攝影、廣告攝影、醫(yī)學攝影等攝影類的必修或選修課程,這類課程被稱為非專業(yè)攝影類課程,對提高學生的專業(yè)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有積極的意義。但從目前的教學反饋來看,高校非專業(yè)攝影類課程在師資力量、硬件投入、課程設置和教學實踐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
1 授課教師師資匱乏且缺乏專業(yè)水準
我國高校受辦學性質和辦學條件的制約,專職的攝影教師比較少,教學隊伍以學校聘請的兼職教師為主,外聘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有些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和相關專業(yè)學科背景,無法將攝影與具體的專業(yè)知識有效結合。部分院校有自己的專職攝影教師,但這些教師大多是有一定攝影基礎的某專業(yè)教師,他們對攝影理論缺乏深入的學習和研究,更缺乏實踐創(chuàng)作經驗,授課往往是照本宣科。
2 教學配套的硬件設施不足
開設攝影類課程,對學校的硬件投入要求比較高。數碼相機、鏡頭、閃光燈等配件需按一定的人數比配備。此外,拍攝過程中使用的攝影棚以及后期需要的計算機和圖像處理軟件、圖片輸出和打印設備也必不可少。作為隸屬于某一專業(yè)的輔助性課程,學校往往不重視非專業(yè)攝影類課程的教學,不會給予足夠的經費支持。設備短缺,學生缺乏實踐操作的場地和器具,只能紙上談兵。
3 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
許多高校的非專業(yè)攝影類課程課時少,與專業(yè)內其他課程銜接不合理,學生無法進行系統(tǒng)學習,此外,不同專業(yè)的攝影類課程應該與自身專業(yè)結合,有針對性地授課。比如,新聞攝影的授課教師除了講授攝影的基礎知識外,還要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拍攝方法拍攝不同的新聞主題。但事實上,有的教師因為自身的原因,或在課上只講授專業(yè)知識,鮮少涉及攝影,或只講授攝影知識,將原有不同專業(yè)背景的攝影課程全部變成純粹的攝影技術課程。
4 缺少教學實踐和統(tǒng)一的教學評價標準
攝影本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學以致用。課時少,器材短缺等原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有實踐的機會。有些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會安排學生在校園內拍攝,但這與真正的專業(yè)實踐還是相去甚遠。對學生學情的評定也是一個問題,攝影課程屬于形象思維范疇,學生的成績評定分為理論考試和作品創(chuàng)作兩個方面。理論考試的評價以分數為準,而對作品創(chuàng)作的評價則更依賴于教師的主觀喜好,這種過于主觀的評價方法顯然不利于攝影類課程的發(fā)展。
要解決上述問題,首先需要各高校轉變辦學觀念,認識到新媒體時代攝影的重要性。學校要重視非專業(yè)攝影類課程的開設,將相關課程納入教學計劃,設置合理的教學時長和教學內容,做好各課程之間的銜接。學??梢詫ΜF有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比如,不同的專業(yè)共享設備器材,實現設備的高效及合理利用。學校應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教具設備和影棚、數碼暗房等教學實驗室的建設。有條件的高校可以與校外企業(yè)合作,建設攝影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其次,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重點引進和培養(yǎng)雙師型教師。要提高非專業(yè)攝影類課程的教學質量,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關鍵在于提高授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技能。一方面,學??梢詫ΜF有的教學隊伍進行技能培訓,比如,聘請有經驗、有名望的新聞攝影記者來校開設講座,或組織學校的青年教師到大型的攝影機構或攝影工作室掛職鍛煉,通過實踐實訓提升攝影技能。另一方面,學校也可以聘請專業(yè)的攝影師,經過教學上崗培訓后,到學校任教。
除此之外,針對攝影這種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總結出一套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模式也很有必要。近幾年,對分課堂興起,教師可以借鑒對分課堂的教學理念,同時結合攝影課程本身的特點,把“對分課堂”中的講授、內化吸收和討論三個環(huán)節(jié)與問題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及微課有機結合,形成獨有的“對分+”模式。這種復合式教學方法,不僅限于“對分課堂”中的討論模式,而是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靈活采用問題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及微課等方法提升學生的積極性?!皩Ψ?”模式中,問題教學法是針對點狀的知識點,任務驅動法針對塊狀的知識點,錄制微課可以為一些在課堂上學習效果不佳、接受速度較慢的學生提供課下查漏補缺的機會。在非專業(yè)攝影類課程中進行這種適度分階段和類型的對分,更能得到學生的認可,也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如何提高高校實踐類課程的教學成效,是當前高校教育面臨的一個新問題。通過總結非專業(yè)攝影類課程的現狀,提出改進建議,不僅能夠改善相關課程的教學效果,還能為其他實踐類課程提供借鑒和指導,并不斷調整和完善高校實踐課程的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 芶雁.高校非攝影專業(yè)中的攝影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6(11).
[2] 張騰.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攝影課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3(29).
[3] 傅強.獨立學院攝影教學的現狀與改革初探[J].科教導刊,2013(2).
作者簡介:平悅(1984—),女,湖北荊州人,講師,研究方向:數字出版,新聞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