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則全和尚節(jié)奏指法》一書是對古琴演奏經(jīng)驗的總結(jié)、歸納,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境界。其中繪有清晰的古琴演奏指法圖示、對不同體裁的琴曲節(jié)奏處理進行詳盡的舉例分析,還提出了獨到的古琴演奏美學觀點。本文主要對《則全和尚節(jié)奏指法》的成書年代、撰者及其生卒年份進行考證、辨析。
關(guān)鍵詞:《則全和尚節(jié)奏指法》;古琴;考辨
1 《則全和尚節(jié)奏指法》撰者
《則全和尚節(jié)奏指法》著作中的信息多處頗有出入,如周慶云《琴書存目》載:不著撰人姓氏,是編載明鈔本,《琴苑要錄》內(nèi)前有序云:曹太后之侄孫,名摭字貴獲……當在神宗哲宗時……知是編確系北宋時書也。[1]《中國音樂書譜志》第1276條例載:宋,則全和尚,成書時間約1080年,收錄于琴苑要錄本。[2]吳楓《簡明中國古籍辭典》認為:此著是北宋著名琴家則全和尚撰,不分卷,則全為僧義海的弟子。其繼承義海的琴學理論,并對其進行發(fā)揚光大。[3]《紀念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建所40周年音樂學文集》中認為:則全是北宋宣和年間最好的琴家,為義海之弟子,并著《則全和尚節(jié)奏指法》,[4]等等。
在對周氏《琴書存目》中《則全和尚節(jié)奏指法》撰者進行校對之時,筆者發(fā)現(xiàn)唯周氏不知其為何者,也只考證此著成書年代為北宋時期。而以上材料說法齟齬不一。那么《則全和尚節(jié)奏指法》成書年代、撰者及其生卒年份之信息到底為何?在繁雜糅亂的信息中,筆者多方梳理,希望找到其他著作所認為之確切信息,以圖有理有據(jù)進而推理之,而非憑空臆想。
查知則全和尚兩條相關(guān)有價值的信息,《琴苑要錄》中《則全和尚節(jié)奏指法》原文有言:海大師有云“急若繁星不亂,緩如流水不絕”。[5]許健《琴史初編》又言:義海總結(jié)了琴曲的演奏速度的變化規(guī)律是“急若繁星不亂,緩若流水不絕”。[6]由兩條信息中同載“急若繁星不亂,緩若流水不絕”的古琴演奏美學可知,《琴苑要錄》所載“海大師”與許健所言“義?!?,兩者實為同一人?!吨腥A佛教人物大辭典》中不僅載《則全和尚節(jié)奏指法》著者為則全,還表明其師承關(guān)系,其師傅為義海,均為宋代人。[7]就此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義海為則全的古琴老師。
另外,我們從兩者提出的古琴演奏美學也可以看出,兩者是有師承關(guān)系的。義海提出:演奏較為急促的琴曲之時,應仿若繁星排列有條不紊,演奏較為舒緩的曲子,應像流動的水流不能有所斷痕;而則全根據(jù)這一演奏美學,不僅具體地提出了自己的處理方法,“高以下應,輕以重應,長以短應,遲以速應”,并根據(jù)不同的琴曲作品來進行詳細的分析,如《高山》《離騷》《昭君怨》等,切記“其聲一般,全無分別”,還在此演奏美學的基礎(chǔ)之上,又提出了“密處放琉,疏處令密”[5]辯證的演奏思維。很顯然,這些琴學思想既屬一個體系,又有承接關(guān)系。
因此,則全繼承了義海古琴之衣缽,亦可篤定《則全和尚節(jié)奏指法》的撰者即是則全和尚,且可知并無他處有記載與義海、則全重名之人,唯此一人。當然反過來說,在我國古代,一本琴學著作尋常不會以他人名稱冠之,何況又是如此精深、周詳、簡練的琴學專著。
2 《則全和尚節(jié)奏指法》成書年代及其生卒年份考
《則全和尚節(jié)奏指法》成書年代為何?其著者生卒年份為何時?
因則全和尚的僧人身份,筆者再查相關(guān)佛教人物紀事等書籍,《中國佛寺志叢刊》載:“尊者,名則全,號德賢,又號叔平,保國寺中興之祖也。本姓施,出家保國寺,尋造法智大師門下……祥符辛亥(辛亥四年為1011年)后過靈山,見寺已毀,撫手長嘆,結(jié)茅不忍去。居凡六年,山門大殿悉鼎新馬,至慶歷五年(1045年)夏別眾,坐亡。”[8]因此,可以得到以下推導及結(jié)論:
(1)通過“慶歷五年夏別眾”可知則全和尚圓寂時間為1045年,正如周氏于《琴書存目》中所考,認為其成書年代為北宋。就此,可以得出則全生卒年份應為?—1045年,《則全和尚節(jié)奏指法》的成書年代應為北宋1045年之前。因此《中國音樂書譜志》中認為其成書年代是約1080年,是錯誤的。又因以上有述則全“出家保國寺,尋造法智大師門下”,且《中國文化大百科全書》哲學宗教卷載法智大師相關(guān)信息:“知禮(960—1028年),宋代天臺宗高僧。俗名金,四明人,世稱‘法智大師‘四明尊者。20歲從天臺螺溪傳教院義通學天臺教觀。公元991年,赴四明祥符寺講學,從者如云?!盵9]那么可知,則全和尚乃法智大師門中僧徒,如按照則全和尚比法智大師小20歲推算,其出生年份應該在宋太宗以后。因此其生卒年份為宋太宗時期或以后至1045年。
(2)在《則全和尚節(jié)奏指法》序文中表明了該本的來源:“曹太后之侄孫,名摭,字貴獲,得則全和尚鈔本。”可查“曹太后”是宋仁宗皇后,即慈圣光獻皇后,生卒年份為1016—1079年。因為曹太后與侄孫所差兩個輩分,故可大約算得其侄孫應為1060年左右出生,故正如周氏所考,其侄孫確為北宋神宗、哲宗時人。
參考文獻:
[1] 周慶云.琴書存目(烏程周氏夢坡室版·卷三)[M]. 1914:7.
[2] 中國音樂書譜志(增訂本)[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4:34.
[3] 吳楓.簡明中國古籍辭典[M].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319.
[4] 中國藝術(shù)研究所.紀念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建所40周年音樂學文集[M].山東友誼出版社,1994:241.
[5] 琴苑要錄(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圖書館館藏·瞿氏舊藏明抄本)[M].
[6] 許健.琴史初編[M].人民音樂出版社,1982:119.
[7] 張志哲.中華佛教人物大辭典[M].黃山書社,2006:40,451.
[8] 白化文,張智.中國佛寺志叢刊(第83冊“保國寺志”卷下)[M].廣陵書社,2006.
[9] 朱自強,高占祥.中國文化大百科全書(哲學宗教卷)[M].長春出版社,1993:678.
作者簡介:劉振(1991—),江蘇徐州人,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