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新
【學生提問】議論文如何運用材料,才能使論述有血有肉?
【老師解答】
這個問題很有針對性,值得大家注意。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然而有米還須巧用,這樣才能做出一頓好飯!
具體來說,大家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避免舊材重提?!芭f材”就是已經(jīng)過氣的材料,因為經(jīng)常被人使用,所以在作文中經(jīng)?!白曹嚒?,給閱卷老師帶來視覺疲勞。比如:說奉獻就寫雷鋒,談拼搏就寫張海迪,談意志就引述貝多芬和海倫·凱勒的故事……這樣的材料不是不可以寫,而是過于陳舊,缺少新意。其實,反映“拼搏”的材料有很多,冬奧運上的健兒,從電視節(jié)目中走出的草根明星,具有新聞熱點的寒門學子……他們身上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使人產(chǎn)生共鳴。動筆前,大家先打開思維、廣泛取材,再去舊留新,從獨特的視角去解讀命題。
2.材料不宜過多。選材時,一方面要注意典型性,另一方面要求精煉,也就是不能羅列。有的學生常易走極端,要么大篇幅地演繹論點,要么堆砌類似的材料,這都是不可取的。一些人抱著多多益善的想法,將古今中外的事例全羅列出來,從頭到尾,就像一篇記敘文。有的同學為了增加真實性,將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詳細描述,結(jié)果適得其反。選材時,大家要對材料大膽取舍,敢于忍痛割愛,并不是能支持論點的就都“端上來”。而且,還要適當?shù)匾妹嗣裕拐f理更加透徹。
3.材料要深入挖掘。所謂“深入挖掘”,就是從一個人或一件事出發(fā),展開記敘或議論,使材料豐富起來。以“人生需要放慢腳步”為例,這個命題是一個陳述句,“人生”是主語,其暗示了文章的主題,“需要”是一種條件,“放慢腳步”是一種結(jié)果。那么,為什么要“放慢腳步”呢?誰放慢腳步了?放慢腳步的結(jié)果如何?帶著這些疑問去深挖,大家就會形成一條清晰的線索。愛馬仕集團的創(chuàng)始人蒂埃利·愛馬仕就是一個放慢腳步的人。他將“慢”的理念貫穿于企業(yè)文化之中,以“慢功出細活”而聞名于世。以絲巾為例,需用40種顏色,經(jīng)過20個工序才能完成。一個手提包也要經(jīng)過200多道工序,需要兩年才能做完。那么,“放慢腳步”的結(jié)果呢?該企業(yè)生產(chǎn)出的商品不僅價格不菲,而且深受消費者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