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1935年11月,陜甘蘇區(qū)的天氣驟然變冷,寒氣逼人。而根據(jù)紅一方面軍后勤部長楊至成透露的家底表明:滿打滿算也只有1000多塊大洋,紅一方面軍一共有7000多人,就算將這1000塊大洋掰成兩半也不夠分。要想渡過這個難關(guān),至少需要兩三千塊大洋。
如何讓紅軍戰(zhàn)士度過寒冬成了黨中央迫在眉睫的問題。毛澤東在窯洞內(nèi)慢慢踱著步,沉思良久后忽然眼睛一亮:徐海東率領(lǐng)的紅15軍團,畢竟是陜北的坐地戶,又經(jīng)過嶗山、榆林橋兩個勝仗,或許會有點積蓄。不妨來個窮漢向窮漢借錢,以解燃眉之急吧!
周恩來聽罷也高興地說:“對呀,打打徐海東這個‘土豪!有道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dāng)嘛!”
于是毛澤東親筆寫了一張借條:“海東同志,你好!因部隊過冬吃、穿出現(xiàn)困難,特向你借款2500大洋。毛澤東。”并交給楊至成,讓他去找徐海東。
其實,徐海東也并不寬裕,因為他轉(zhuǎn)戰(zhàn)許久,歷經(jīng)千辛萬苦才到陜北,而陜北又地處偏僻。但他看完借條,便立刻找來軍團供給部部長查國楨。查國楨告訴徐海東:部隊滿打滿算只剩7000塊大洋。眼下馬上添置冬裝、購買藥品和油鹽糧菜,算來摳去,也還差3000多塊大洋沒著落。
“留下2000塊,拿5000塊給黨中央。”徐海東斬釘截鐵地說道。查國楨頓時一愣,含著眼淚猶豫地說:“軍團長,這錢是該借,可您不知道,這7000塊大洋是長征一開始我們掰著手指頭攢下來的,誰也不舍得多用一點。您至今連一件大衣都沒舍得添,部隊過冬也……”
徐海東當(dāng)然知道部隊所面臨的困難:“是啊,這點錢本來我們自己就不夠用,要再拿出5000塊大洋,就更不夠了??墒?,你想想毛主席來借錢,說明黨中央、中央紅軍比咱們還要困難。我們就是不吃、不穿,挨凍受餓,也要支援黨中央,保證他們度過陜北的這第一個冬天??!”
徐海東還立即召開了連以上干部會議,動員部隊把繳獲的部分武器、彈藥、藥品、布匹等物資送給黨中央。
若干年后,毛澤東對這件事仍舊念念不忘,在一次干部大會上,他深情地說:“在陜北最困難的時候,還多虧了海東同志借給我的5000塊大洋啊,那幾千塊大洋可是為革命幫了大忙??!”
〔本刊責(zé)任編輯 錢璐璐〕
〔原載《老來樂》201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