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萍
每逢中國領導人出訪非洲,國際上總有一股透著酸腐味的輿論開始重彈所謂中國在非洲搞“資源掠奪”以及“新殖民主義”等陳詞濫調,事實上習主席此次訪問的塞內加爾、盧旺達以及毛里求斯等非洲國家均不是非洲的資源富集國。除老調重彈外,中國在非洲的經濟活動近來還被扣上“破壞規(guī)則”“債務帝國主義”和“向非洲輸出中國模式”等讓人眼暈的“新帽子”和“新說辭”。
這些捕風捉影的“新說辭”,沿襲了以往從現象“深挖本質”、從個別“歸納一般”,甚至從想象中“提煉新想象”的拙劣做法。比如把正常的資源合作演繹成“資源掠奪”或“經濟掠奪”,把修路架橋需要穿越某些自然保護區(qū)說成“環(huán)境或生態(tài)破壞”,把中國“不附加條件的援助”說成是對“有條件援助”這一西方規(guī)則的“破壞”。另外,某些西方輿論還把近年來中非間加強發(fā)展經驗與治國理政交流,說成是“對非洲輸出中國模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如在此次習主席訪問非洲前夕,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非洲專題會于7月17日至18日在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舉行。非洲有近40個國家約40個政黨和政治組織的代表與會,大家圍繞“中非政黨探索符合國情發(fā)展道路的理論與實踐”這一主題充分交流,積極討論。開誠布公的會議交流和討論與所謂的“模式輸出”根本沒有半點關聯。
習近平主席此次出訪非洲,已經是其自2013年就任國家主席以來第四次踏上非洲大陸。此次訪問幾乎涵蓋了非洲的西部、東部、中部和南部,可以說是一次面向整個非洲大陸的訪問。此訪還是習主席親力親為,為今年9月在北京舉行的中非峰會進行預熱。
訪問迄今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塞內加爾成為第一個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西非國家,中塞、中盧兩國均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以及加強基礎設施領域合作、促進人力資源合作和經濟技術合作等多項協議。習主席訪問南非期間,有關中國承諾在南非投資147億美元與南非在基礎設施等領域展開合作,以及中國將向南非國有電力公用事業(yè)和物流公司提供貸款的利好消息,使得南非蘭特一度上漲1.2%。
習主席不僅是南非新任總統(tǒng)拉馬福薩就任總統(tǒng)以來接待的第一位進行國事訪問的外國元首,而且僅僅一個多月后,他本人也將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9月中非北京峰會。屆時,中非領導人將進行集體對話,面對面溝通和規(guī)劃進一步發(fā)展中非關系的藍圖,深化中非政治互信、發(fā)展互助、理念互鑒,推動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對中非關系發(fā)展迅速以及中非領導人之間“走親戚”般的頻繁高層互訪,一些西方國家及媒體既有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的“酸葡萄心理”,也有妒忌和心理不平衡的“紅眼病”心理,更有“你得必我失”的零和思維。然而,正如阿拉伯一句諺語所言,“狗在叫,駝隊依舊前行”。不管個別西方媒體如何抹黑,中非關系依舊穩(wěn)步向前?!?/p>
(作者是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