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飛
新建無性系茶園,一般從茶苗移栽到成園開采需要3~4年,如果栽植、管理不善,需要的時間就更長。近年來,隨著無性系茶園建設技術的不斷改進與完善,以及無性系茶葉育苗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新建無性系茶園已經(jīng)可以實現(xiàn)快速成園。只要抓好以下“三改”,就能使成園速度起碼縮短1年,即在無性系茶苗栽植后2~3年開采見收。
一、改移栽“穴盤小苗”為“袋育大苗”
原先無性系茶園建設主要使用帶根帶土較少的“地插苗”,移栽后返青慢、成活率低。近年來改為“穴盤苗”移栽,由于能帶基質全根移栽,成活率明顯提高。但由于栽植時茶苗普遍較小,抗災能力較弱,因此仍有不同程度的死苗現(xiàn)象。同時由于茶苗分散栽植后,追肥管理難度較大,茶苗生長速度較慢,修剪定形也不方便,致使很多農(nóng)戶沒有及時修剪定形,從而影響后期茶葉樹形的培育與茶篷面的形成。如果改用專用育苗袋培育的“大袋苗”,則這些問題可迎刃而解。
培育大袋苗方法有幾種,目前最為穩(wěn)妥可行的方法是:茶農(nóng)自己配制營養(yǎng)土,將穴盤小苗假植于育苗袋內,然后在苗床內集中管理培育1年,使其長成大苗后再移栽到新建茶園。此法的好處有很多,一是農(nóng)民自己培育,可以降低成本;二是在當?shù)嘏嘤?年,有利于茶苗適應當?shù)貧夂颦h(huán)境,增強其抗逆能力,同時還可解決大苗運輸難等問題;三是穴盤小苗在苗床集中培育,有利于加強追肥除草、防治病蟲害等管理,還可以通過覆蓋、遮陰等措施來防范各種災害,為茶苗生長營造一個遠優(yōu)于大田的生長環(huán)境,促進茶苗快速生長;四是茶苗在苗床集中修剪,定形快速、方便,有利于培育合理樹形;五是袋育大苗根系發(fā)達,帶土較多,適應性強,加之連袋移栽根系無損傷,因而茶苗移栽成活率可大大提高,基本可以實現(xiàn)一栽全苗,同時茶苗移栽后生長速度也明顯加快。
二、改前期“不施肥”為“深施底肥,少量多次追肥”
過去建設無性系茶園,一是受資金限制,二是害怕施肥傷及茶苗幼嫩根系,因此很多地方采取“白籽下地”的辦法,前期不施底肥,也不追肥,導致茶苗因缺乏養(yǎng)分而生長緩慢。
要加快茶苗生長速度,實現(xiàn)早成園、早開采,前期必須施肥。一要深施底肥。如果茶園抽槽,可結合回填分層深施底肥;如果來不及抽槽,可在茶行正中開溝深施底肥,然后起壟包埋肥料,茶苗移栽于壟的兩側。一般每畝施有機肥3000公斤以上、茶葉專用肥75公斤以上,將土、肥混合均勻。只要肥料與茶苗根系距離適當,不僅不會傷及茶苗,反而可以促進茶苗前期快速生長,同時為茶園后期高產(chǎn)奠定良好基礎。二要及時追肥。過去使用穴盤小苗,茶苗剛移栽時根系較弱,確實不能追肥。但移栽成活后,就應采取“少量多次”的辦法進行追肥,并根據(jù)茶苗生長情況,逐漸增加肥料的施用量。改用袋育大苗后,更要注意及時追肥。早期可采取葉面噴肥,或結合澆水抗旱追施稀薄糞水、沼液、尿素溶液等,后期可在茶行兩側開淺溝追施尿素提苗。只要用量適當、距離合適,不會損傷茶苗。
三、改“露地栽培”為“地膜覆蓋栽培”
過去移栽茶苗之后,一般采取露地栽培,不覆蓋地膜。此法的好處是簡單省工,但存在許多問題:一是無性系茶園多數(shù)建在年有效積溫偏低的高山地區(qū),早春升溫慢、秋季降溫早,不蓋地膜的話,茶苗每年生長時間有限,影響成園速度。二是露地栽培茶苗既怕干旱,又怕降雨,還怕凍害。如遇持續(xù)高溫干旱天氣,茶苗易嚴重受旱;遇持續(xù)陰雨天氣則會使土壤濕度過大,遇暴雨天氣還會使土壤板結;遇低溫天氣,茶苗容易受凍。這些情況對茶苗的成活、生長都不利。三是未蓋膜的茶苗,根部附近容易滋生雜草,如果不除草會影響茶苗生長,如果除草又容易絆動甚至損傷茶苗,影響茶苗成活。
茶苗移栽時覆蓋地膜,可較好地解決以上問題。一是蓋膜可以增溫保溫,早春與晚秋能夠有效提高土壤溫度,促進茶苗根系發(fā)育,延長茶苗生長時間,茶苗年生長量明顯增加。二是蓋膜能增強茶苗耐旱、耐寒等抗逆能力,持續(xù)干旱時地膜能夠發(fā)揮保墑作用,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fā)與流失,低溫時地膜能夠發(fā)揮增溫保溫作用,減輕茶苗凍害,持續(xù)陰雨或暴雨時,地膜能發(fā)揮遮蔽作用,保持膜內土壤墑情適宜和疏松透氣??傊?,覆蓋地膜能使土壤溫度、濕度保持適宜狀態(tài),促進茶苗快速生長。三是蓋膜可以抑制茶苗根部附近雜草滋生,為茶苗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茶苗覆蓋地膜,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過去移栽穴盤小苗,既可先蓋后栽,也可先栽后蓋。如果移栽袋育大苗,由于地上莖葉量大,只能采取先蓋后栽。最好趁土壤墑情適宜時提前起壟蓋膜,然后使用機械打孔器在膜面打洞栽苗,這樣不僅速度快、效率高,而且可以保證移栽質量,提高茶苗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