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錢學鋒
有人說:“平時的數學教學是栽好一棵樹,那么復習過程就是育好一片林。”這句話充分說明上好復習課的重要性。好的復習課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需要把平時單一的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建構,使多而復雜的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實際情況是,老師們雖然意識到復習課與新授課、練習課有所不同,但在具體實施時卻常常感到難以上出新意,課堂形式單一,沒有新鮮感,除了練習還是練習,學生提不起興趣,課堂上昏昏欲睡,復習效果不好。因此,復習課更需要注重策略和方法,要注意變枯燥為有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提高。提高復習課的效率,是進入復習階段后老師們都會關注的一個問題。那么,如何上好復習課呢?下面是我的幾點思考。
復習課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基本課型,從設計思路上還是有章可循的。上復習課必須抓住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即知識再現(xiàn)、查缺補漏、構建聯(lián)系。
“知識再現(xiàn)”就是讓學生通過回顧舊知喚醒對所學知識的記憶,這是上好復習課的基礎。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要避免讓孩子們干想、空想,比如:“我們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一共學了哪些數呢?”于是學生想起一個是一個,零星作答,既浪費時間又沒什么效果,只是找到并重復了一些所學的知識點。因此,要重視復習策略,如果把這一環(huán)節(jié)放在課堂上,最好結合教材目錄以及知識所對應的單元進行回顧,這樣可以有效喚起記憶。還可以把“知識再現(xiàn)”這一環(huán)節(jié)放在課前進行,讓學生通過任務驅動回顧重點知識,以學習單的形式展開前測。對于復習課而言,做好前測很重要,教師只有對學生的知識進行前測,有了基本的了解,才能收集到典型的錯例,抓住復習重點,便于課上始終緊扣重點問題,突出知識回顧和知識梳理的主線。
“查缺補漏”是指教師要根據平時學生課堂以及作業(yè)中出錯較多的知識點設計習題,把平時的缺漏補起來,這是上好復習課的關鍵。應從以下三方面給予重視:第一,習題的設計一定要抓住學生的易錯點,也就是學生知識中的欠缺點。第二,題型要根據知識的特點體現(xiàn)層次性、應用性和綜合性??梢允翘羁?、選擇,也可以是計算、解決問題等,但最好與生活相聯(lián)系,這樣才能避免與新知在同一層面重復。具有挑戰(zhàn)性才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練習與矯正要扎實。要讓學生在獨立完成的基礎上,再進行組內交流、核對答案、糾錯展示。糾錯展示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有針對性、實效性,基礎知識題誰出錯誰來講,能力拓展題誰做對誰來講。
“構建聯(lián)系”就是將學生所學的點滴知識納入所學知識體系,以再現(xiàn)、整理、歸納等方法串起來,構建知識體系,這是復習課的核心。在回顧舊知時,說到某個知識,大多學生還是清楚的,但對于這些知識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好些學生就沒有概念了。打個比方,這些知識好比是零散擺放的珠子,只有串在一起,才能成為美麗的項鏈,才更有價值。比如,在復習計量單位時,對于“長度單位有哪些、進率是多少”“面積單位以及體積單位有哪些、進率是多少”這些單一的知識學生還是清楚的,但重點應放在構建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之間的聯(lián)系上,通過學生的梳理,圍繞“它們之間是怎樣的聯(lián)系”進行知識建構,重點考慮以下問題:①這些計量單位間能形成一個怎樣的知識框架?②容積和體積的單位“毫升、立方厘米、升、立方分米”在什么情況下用于容積?什么情況下用于體積?什么情況下二者皆可?這樣上復習課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貫通,學生隨時檢索都能從大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
在練習課和復習課上,方法更為重要,一定要教給孩子們一些學習方法。記憶也是很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離開記憶不可能有學習,但關鍵是怎樣的記憶,是機械的、模仿的、死記硬背的記憶,還是在理解的層面上的記憶?“雙基”扎實不能只是模仿與訓練的結果,還應該建立在學生對知識的高水平理解上,這就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比如整理知識的方法、歸納提升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等。掌握方法才能促進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互動,我們說關注學生、以生為本,就是要重視互動。互動體現(xiàn)在兩個層面,即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但有的教師誤以為只有師生之間的互動才是課堂互動,所以課堂上一問一答貌似很熱鬧,但學生是在被動狀態(tài)下回答教師提出的一個又一個問題,所以說,缺乏主動的互動并不是真的互動。復習課上要想讓學生把舊知識進行轉化,更需要進行有效的互動。首先,在學生小組合作之后,教師要善于收集一些典型例子,進行分層展示,重在讓學生說自己的想法、思路而不是說結論,然后再啟發(fā)學生是否還有別的方法。其次要重視讓學生“講”。課堂上就怕學生“講”的不是內化的東西,更怕學生如鸚鵡學舌般去模仿別的同學說。學生只有想明白才可能講清楚。數學課堂離不開思維,學生能講出思路,說明他想得明白透徹,說明他的思維在動。因此,要特別強調讓學生“講”,充分發(fā)揮小組交流的功能,讓學生學會將自己的想法和同伴充分交流。一個學生講解,其他學生要帶著問題傾聽并質疑,這樣才能把學生之間的互動真正落在實處。
總之,小學數學復習課要真正上好、上出實效并不容易,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把復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摸索,不斷積累經驗,讓復習課走向實效,成為它應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