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玥
(1.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吉林 長春 130028;2.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 金融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8)
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在吉林省區(qū)域內流通使用過的貨幣種類頗多,在肅清偽滿幣的同時,除了流通使用過蘇聯發(fā)行的紅軍票、國民黨政府發(fā)行的中央銀行東北九省流通券(含長春本票)以外,還廣泛分布使用著由共產黨主導發(fā)行的各類地方流通券。這些吉林省區(qū)域流通的地方流通券主要包括東北銀行發(fā)行的“東北銀行地方流通券”、吉林省銀行發(fā)行的“吉林省銀行地方流通券”、吉東銀行發(fā)行的“吉東銀行券”、東北銀行吉江分行、遼西分行、遼東分行發(fā)行的“吉江流通券”“遼西流通券”“遼東流通券”。[1]1946年到1948年間,隨著解放區(qū)的不斷擴大與鞏固,東北銀行依據東北人民政府指示,陸續(xù)回收了蘇聯紅軍票,停用東北九省流通券,后來又逐步收兌各類地方流通券,1948年東北銀行地方流通券統一了吉林省貨幣市場。建國后,東北銀行地方流通券分兩個階段被人民幣收兌,并于1951年底停止流通。[2]
東北銀行于1945年在新民縣印鈔廠印制第一批東北銀行法幣1元、5元、10元,后在沈陽發(fā)行,共發(fā)行1 900多萬元。1946年1月后在通化停印東北法幣,開始改版印制發(fā)行東北銀行地方流通券5元、10元、100元3種,截至8月底,共印制發(fā)行26億元。1946年6月在佳木斯組建東北銀行工業(yè)處(即印鈔廠),相繼發(fā)行1元、5元、10元、50元、100元、500元、1 000元、5 000元、10 000元券,1949年印制發(fā)行5萬元、10萬元。東北銀行法幣及東北地方流通券共發(fā)行11類23種:壹圓券1種、伍圓券2種、拾圓券4種、伍拾圓券1種、壹佰圓券4種、伍佰圓券3種、壹仟圓券1種、伍仟圓券2種、壹萬圓2種、伍萬圓1種、拾萬圓2種。其制版和色彩情況如表1所示。東北銀行另印有本票4種,分別為五萬圓、壹拾萬圓、伍拾萬圓、壹佰萬圓。
表1 東北銀行法幣、東北銀行地方流通券制版及票面設計情況
1.票面正面上部自右向左印有“東北銀行”字文,票面上印有大寫面額,如“壹圓”,右側和左側分別印有“地方”“流通券”字文。四角印有大寫數字,如“壹”(壹仟元以上面值左上、右上兩角為大寫面額,左下、右下為阿拉伯數字面額)。下方印有年份。背面有行名的英文“TUNG PEI BANK OF CHINA”及中英文面額(壹萬元以上面額除外)、年份。
2.券面印有花符和底紋,不同面額的圖景有所不同,如頤和園萬壽山、水車灌溉圖、牛耕圖、二馬秋場圖、毛主席像、筑路圖等(具體見表2)。
3.票面下方有兩處印章,分別分“總經理章”和“經理印章”。
4.票面正面上部印有鈔票的批號,形如“NO.A”“NO.GB”“HB”“000000”等字母及6位數字等形式。
5.東北銀行本票為豎版鈔票,86*195mm,票面印有哈爾濱銀行大樓圖景、花符、印章、鈔票批號等。
表2 東北銀行地方流通券券面圖景
東北銀行還發(fā)行了吉江、遼東、遼西流通券。吉江流通券是在洮南印制發(fā)行的,4種面額,其中10元券有3個版別,包括1種蒙文版。遼西流通券由東北銀行遼西分行下設的團結印刷廠印制,發(fā)行1元、5元、10元、50元、100元、200元6種面額,10種版樣。[7]遼東流通券由遼東省銀行總行印刷局東方印刷局印刷,發(fā)行8種面額,分別為5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250元、500元。這三種地方流通券的制版和色彩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吉江、遼西、遼東流通券制版及票面設計情況
1.東北銀行吉江流通券圖案紋樣設計
(1)票面正面上部自右向左印有“東北銀行”字文,票面上印有大寫面額,如“壹圓”。根據券別,票面印有“吉江流通券”“公私款項”及“一律通用”“地方”及“流通券”字文。四角印有面額。下方印有年份(拾圓蒙文券除外)。背面有行名的英文“TUNG PEI BANK OF CHINA”及面額、年份。拾圓蒙文券背面印有蒙文及“完糧納稅”“一律通用”字文。
(2)券面印有花符和底紋,不同面額的圖景有所不同,如伍圓券上印有房屋,拾圓券上印有火車圖、伍拾圓券印有亭、閣。
(3)票面下方有兩處印章,分別分右側“總經理章”和左側“經理印章”或者右側“經理印章”和左側“副經理章”(蒙文券)。
(4)票面正面上部印有鈔票的批號,形如“B”“000000”等字母及5-6位數字等形式。
2.東北銀行遼西流通券圖案紋樣設計
另外施工企業(yè)還應對施工安全加強管理,組織專門人員參與到安全檢查工作當中去,及時找出施工隱患,并根據問題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以此來降低施工隱患的發(fā)生,為人們的居住提供安全保障。據此相關人員在對建筑施工進行管理時還應對工作機制進行制定,同時對各崗位職責一一明確,并對原本管理制度加以改善,將安全管理納入其中,對管理經驗進行總結,確保工程施工的有效實施。
(1)票面正面上部自右向左印有“東北銀行”字文,票面上印有大寫面額,如“壹圓”。根據券別,票面印有“遼西”“地方”及“流通券”字文。四角印有面額。下方印有年份(拾圓蒙文券除外)。背面有行名的英文“TUNG PEI BANK OF CHINA”及面額、年份。
(2)券面印有花符和底紋,如壹圓券背面盾型花紋、伍拾圓背面橢圓底心、壹佰元(丙種券)背面曲綠花紋等。不同面額的圖景有所不同,如拾圓券乙種券背面印有天壇圖、伍拾圓券印有火車、輪船圖、甲種券壹佰元和貳佰元印有火車圖等(見表4)。
(3)票面下方有兩處印章,分別分右側“經理印章”和左側“副經理章”。
(4)票面正面上部印有鈔票的批號,形如“NO.A”“NO.BC“000000”等字母及6位數字等形式。
表4 東北銀行遼西流通券券面圖景
3.東北銀行遼東流通券圖案紋樣設計
(1)票面正面上部自右向左印有“東北銀行”字文,票面上印有大寫面額,如“壹圓”。根據券別,票面印有“遼東”“ADB”等字文符號,一般印在票面右側和左側。四角印有面額。下方印有年份。背面有行名的英文“BANK OF DUNG BAI”及中英文面額、年份。
(2)券面印有花符和底紋,不同面額的圖景有所不同,如五角券上行進中的輪船、壹圓券上面印有牛耕圖、伍圓券上面印有破木圖、貳佰伍拾元券上面印有兵農圖、伍佰元券左側印有毛主席頭像。
(3)票面下方有兩處印章,分別分右側“總經理章”和左側“經理印章”。
(4)票面正面上部印有鈔票的批號,形如“NO.A”“(AA)”“[A.J]”“<35>”“000000”等字母及數字形式。
東北銀行發(fā)行的各類地方流通券是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分區(qū)發(fā)行的,但是防偽設計的理念早在1946年就加入了,如東北銀行地方流通券甲種券10元券的底紋設計就采用了緊密排列“東北銀行拾圓”篆體字文的方式,并且創(chuàng)新地使用了鏡像反寫的形式,增加了防范假幣的力度(圖1)。再如遼西流通券百元券的底紋、東北銀行法幣拾圓券底紋等也加入了字文防偽的設計。但是由于發(fā)行版別、發(fā)行地、用料取材、技術水平、防偽必要性等各種情況的影響和制約,大部分東北幣中并沒有設計明顯的防偽元素。
圖1 東北銀行地方流通券甲種券10元上印有篆體“東北銀行拾圓”鏡像字文的防偽底紋
吉林省地方流通券開始由吉林市永吉印書局代為印制,1946年4月1日,吉林省銀行又與廠方簽訂協議,由兩家共同出資經營印書局。有5元、10元、50元、100元四種面額。票面顏色用色種類較少,背面為單色。其制版和色彩情況見表5:
表5 吉林省地方流通券制版及票面設計情況
吉東銀行流通券發(fā)行了10元、100元兩種面額及版別,還印制了5元券,未發(fā)行。吉東銀行流通券票面顏色用色種類較少,背面為單色。具體見表6。
表6 吉東銀行券制版及顏色情況
1.吉林省銀行地方流通券圖案紋樣設計
(1)票面正面上部自右向左印有“吉林省銀行”字文,票面上印有大寫面額,如“伍圓”,右側和左側分別印有“地方”“流通券”字文。四角印有大寫數字,如“拾”(伍圓除外)。下面印有年份。背面有銀行名的英文“BANK OF KIRIN”及中英文面額。拾圓券和伍拾圓券背面還有篆體的“吉林省銀行”字文。
(2)不同面額的圖景有所不同(見表7)。券面印有花符和底紋,拾圓券為鎖鏈邊、篆體“吉林省銀行”字地,背面古銅錢花周圍回紋云卷花;伍拾圓券為菊半邊太陽光地,背面古銅錢花周圍回紋云卷花,周圍麟地;壹佰元券為鎖鏈邊太陽光地。[12]
(3)票面下方有兩處印章,分別是右邊的“經理印章”和左邊的“副經理章”。
(4)票面正面左部和右部分別印有形如“NO.F”、******等形式的字母和阿拉伯數字符號,為鈔票的批號。
表7 吉林省銀行地方流通券券面圖景
2.吉東銀行地方流通券圖案紋樣設計
(1)票面正面上部自右向左印有“吉東銀行”字文,票面上印有大寫面額,如“拾圓”,右(下)側和左(下)側分別印有“地方”“流通券”字文。左上角和右上角印有大寫面額,如“壹百”,左下角和右下角印有阿拉伯數字面額,如“100”。下面印有年份“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印”。背面有銀行名的英文“BANK OF EASTERN KIRIN”及中英文面額。
(2)券面印有花符和底紋。不同面額的圖景有所不同,伍圓券背面為牛耕地、拾圓券為羊群、壹佰元券為工廠。背面印有花符。
(3)票面下方有兩處印章,分別分“經理印章”和“副理印章”。
(4)票面正面上部印有“NO.******”、“(1)”形式的數字符號,為鈔票的批號。
與其他的地方流通券相似,吉林省銀行地方流通券與吉東銀行券由于條件有限,制作不精,并沒有進行過多的防偽設計。吉林省銀行地方流通券的防偽設計體現在底紋上,如10元券的底紋是“吉林省銀行”篆體字文(圖2)、50元券的底紋是菊半邊太陽光底紋、100元券的底紋是鎖鏈邊太陽光底紋。吉東銀行券券面設計較吉林省地方流通券更為簡單,沒有明顯的底紋、嵌字等防偽設計。
解放時期吉林省區(qū)域內流通使用的各類地方流通券的貨幣發(fā)行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因陋就簡發(fā)行的,這些貨幣對穩(wěn)定解放區(qū)的金融市場、發(fā)展生產、保證供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些流通券的票面制版、圖案設計與防偽理念也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由粗糙到細微的過程,印刷質量不斷提高,而且具有很強的時代背景和地方特色。票面圖案景象中越來越多出現的工農業(yè)生產場景的設計,是解放區(qū)不斷穩(wěn)定、積極進行生產生活的寫照;多次出現的佳木斯、哈爾濱、雙城、長春、沈陽各地地標建筑的出現,是地域性特色與解放進程的體現;反復出現的輪船、火車等設計,是象征著乘風破浪,奮力前進的愿景;毛主席及兵農頭像的出現則是人民看到勝利曙光,當家作主的喜悅表達。防偽設計中采用的特定底紋元素雖然沒有在所有貨幣中廣泛使用,防偽方式和制作水平受限,但其體現出的防偽理念及運用的設計方式為發(fā)展解放區(qū)經濟,穩(wěn)定貨幣市場起到重要作用,也為人民幣設計和發(fā)展積累經驗,起到了積極的借鑒作用。
圖2 吉林省銀行地方流通券10元券上印有篆體“吉林省銀行”字文的防偽底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