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誰說這群小鳥的生命微小,它們與所有的生命一樣都有血有肉。勸你不要打枝頭的鳥,幼鳥正在巢中等候著母親回來。白居易一首簡單易懂的《鳥》,把鳥兒的生命看得與人的生命一樣,人不可因為自己的力量強大,而任意決定其他生命的生死。
自古以來,我們一直用“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等詩句來表現(xiàn)父母對子女深切而偉大的愛,而“舐犢情深”“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等從動物身上總結的成語,也在很長時間內被用來展現(xiàn)父母對子女的愛意和子女對父母的感恩回報。其實,動物的情感一點都不亞于人類,它們之間也存在著父母子女之間的拳拳深情。
每年春秋時節(jié),南來北往的候鳥構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可是,有的人為了牟取私利和達到口腹之欲,想方設法,無視國家法律和社會道德,撒下天羅地網,殘忍捕殺那些美麗的生靈,讓候鳥遷徙之路充滿危險。古人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難伸,設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生命的代價如果放在自己身上,又有誰肯忍心持刀向自己呢?
2018年5月,90后女孩徐卓在那首以自己姑姑為原型的歌聲中,登上央視《朗讀者》的舞臺,講述了她們一家三代人與丹頂鶴的凄美故事。從她的爺爺徐鐵林那一輩開始,家族就將保護丹頂鶴視為自己的使命。為了守護丹頂鶴,徐卓的姑姑和父親先后付出了生命。而她,又毅然放棄保研機會,從大城市回到扎龍濕地保護區(qū),再續(xù)家族初心。從1975年到2018年,徐家三代人43年的泣血守護,換來了丹頂鶴族群生命的延續(xù)……
這樣的事跡不斷涌現(xiàn)在世人面前,2018年春季,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xié)會組織志愿者開展涉及13個省區(qū)的“護飛行動”,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歷練了隊伍,傳播了科學保護觀念,對破壞鳥類資源的違法分子也起到了一定的威懾作用。各地志愿者不辭辛苦,日夜奔波,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鳥類遷飛停歇地譜寫了一首護飛之歌。
本期的“深度涉足”專題“偉大的愛”,就將帶領讀者走進動物的情感世界,感知動物界深沉而厚重的父母子女之愛,同時,也想借此機會向全社會發(fā)出呼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野生動物,為子孫后代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