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赫
貧家女兒初長成,
秦淮驚艷入帝宮。
亂世梟雄貪鸞鳳,
沖冠引虎過長城。
位卑憂國空哀痛,
寒山孤影守青燈。
自古紅顏多薄命,
峰巒深處葬落星。
(白)八句開篇,表述了一代紅顏的跌宕人生。明朝天啟年間,江蘇省武進縣奔牛鎮(zhèn)住著一戶人家,姓邢。天啟三年,公元1643年,邢家誕生了一個女孩,取名邢沅。邢沅7歲時,父親上山砍柴,墜澗而死。媽媽思念亡夫,不久病故。家里只剩下邢沅和年邁的奶奶,祖孫度日,貧困交加。眨眼又是7年,邢沅長到14歲,出落得秀發(fā)如云,面似桃花,唇若涂朱,目比秋水。稱得起閉月羞花,落雁沉魚。就在這年,奶奶撒手人寰。一個14歲的女孩無力葬親,多虧鄰村李員外替她埋葬了祖母,姑娘萬分感激。誰料,這個李員外人面獸心,轉(zhuǎn)手將她賣到蘇州宜春書寓。這是一家頭等妓院,邢沅改名陳圓圓。由于她生得國色天香,又能歌善舞、長于詩詞,幾年之間,名冠秦淮,與董小宛、李香君、柳如是并稱江南四大名妓!
陳圓圓,高揚艷幟招貴客,
盡日里,伴隨管弦舞婆娑。
她讓那,公子王孫消魂魄,
她讓那,巨商富賈似瘋魔。
芳名遠振光彩射,
引來京都嘉定伯。
這伯爵,名叫周奎身顯赫,
列朝班,重權(quán)在握掌內(nèi)閣。
他女兒,正宮皇后心險惡,
居高位,母儀天下卻無德!
(白)此話怎講?原來,這位正宮娘娘妒忌心十分強烈,她執(zhí)掌六宮,雖是內(nèi)苑之主,卻容不得其他嬪妃,總惦記像楊貴妃那樣,三千寵愛一身專!可是,明朝末年,天下大亂,李自成、張獻忠等各路豪杰紛紛舉旗造反,鬧得崇禎皇帝不得安寧。近來,他常常獨宿養(yǎng)心殿,夜深人靜,批閱各地奏折,無暇回歸后宮。周皇后又起疑心,以為自己年長色衰,再難籠絡(luò)君王。為此,她讓老爸周奎遍訪美女,然后,將美女留在自己的昭陽院,當(dāng)作替身,拴住天子。周奎久聞陳圓圓的芳名,便從京都專程來到蘇州。一見圓圓,哎呀,驚為天人!
周奎神態(tài)好威嚴,
當(dāng)場贖買陳圓圓。
鴇娘雖說不情愿,
平民怎敢惹高官。
她只得,擺一桌,餞行酒宴,
率群芳,送長亭,祝福平安。
車轔轔,馬蕭蕭,峰回路轉(zhuǎn),
離江南,奔京都,跨水登山。
陳圓圓,撩車簾,秋波慢閃,
杏如豆,柳似眉,蝶舞蜂穿。
暖煦煦,花吐蕊,蓓蕾初綻,
亮晶晶,草含露,如鋪綠氈。
叮咚咚,瀑布落,水花飛濺,
撲愣愣,雁南來,展翅盤旋。
斑斕斕,朝霞起,如織彩練,
風(fēng)習(xí)習(xí),透羅衣,幾分春寒。
來到了,北京城,連聲贊嘆,
不愧是,帝王都,氣象萬千。
遵吩咐,暫居住,伯爵公館,
從此后,有誰知,是悲是歡?
(白)陳圓圓北上京都,一路提心吊膽。周奎只對她說,自己府中的歌舞姬中,缺少一個優(yōu)秀教習(xí),準備請她擔(dān)任。可是,在進京途中,這位內(nèi)閣首輔、伯爵大人對她十分恭維。她觀覽路景,耽擱行程,周奎從不催促。不像對待下人,倒像對待貴人,這讓圓圓心存疑問。她哪里知道,周奎要把她送給崇禎皇帝。將來,圓圓一朝得寵,她便真是自己的貴人了!用今天的話說,這叫“提前感情投資”。誰料,人算不如天算,后人評論崇禎皇帝,說他“有道無?!薄4_實,崇禎不像那些昏君,只顧貪花戀色,不理朝政。他日日五更臨朝,直到深夜還批閱奏折。偶爾到趟昭陽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圓圓進入帝宮之后,周皇后幾次派她接近皇帝,皇帝對這位天下頭號大美女卻視而不見!可能嗎?完全可能!因為崇禎的心里裝滿了李自成、張獻忠,不知那些反王何時打進北京,哪還有心他顧?圓圓進宮三個月,毫無效果。周皇后無奈,圓圓留在宮中,遭人議論,不如“退貨”,把圓圓送回伯爵公館。周奎苦笑兩聲,嘿嘿,白忙活了!圓圓既然來到京都,只好弄假成真,讓她擔(dān)任府中的歌舞教習(xí)!
且不說,當(dāng)朝首輔老周奎,
再表那,黑云壓城城欲摧。
大明朝,江山社稷搖搖墜,
頃刻間,堪稱墻倒眾人推。
看天下,各路反王兵馬銳,
山海關(guān),鋼鐵屏障亦垂危。
清兵十萬皆精粹,
戰(zhàn)將抖擻虎狼威。
兵部大臣問萬歲,
抗清將領(lǐng)委派誰?
崇禎調(diào)來吳三桂,
命他守關(guān)拒強賊!
(白)吳三桂,字長白,江蘇高郵人氏。他出身于武將世家,父親吳襄擔(dān)任京營提督,官居一品。吳三桂自幼隨父練武,能騎善射,智勇過人。此時,他在寧遠練兵,手下有四萬人馬。接到圣旨,立刻赴京見駕。崇禎皇帝封他為總兵,駐扎山海關(guān),對抗清軍。文武大臣心如明鏡,吳三桂受重用、掌兵權(quán),從今以后,他就是大明江山的守護神!
吳三桂,謝皇恩,
下金鑾,回府門。
抬頭看,生疑問,
府中聚滿眾大臣。
趙尚書,奉上美女含神韻,
錢丞相,送來五千雪花銀。
孫元帥,手牽寶馬列八駿,
李學(xué)士,兩幅古畫手中拎。
周伯爵,恭請赴宴心誠懇,
齊說道:我等祝賀大將軍!
吳三桂,笑吟吟,
輕搖頭,暗思尋,
這真叫,窮在鬧市無人問,
說什么,富在深山有遠親。
我若非,執(zhí)掌兵權(quán)掛金印,
哪有這,百官臨門獻殷勤!
(白)吳三桂謝過諸位大臣,拒收禮物。唯獨對嘉定伯周奎的宴請不能拒絕。一來,周奎是當(dāng)朝首輔、皇后的父親,地位太高,二來,周奎跟自己的父親吳襄是多年好友,自己一貫稱他周伯。論公論私,都得給他個面子。第二天,吳三桂來到周府,酒過三巡,陳圓圓率領(lǐng)十二名歌舞姬閃亮登場。那十二名歌舞姬雖說個個都是美嬌娘,可她們在陳圓圓的跟前,卻是個個黯淡無光。但見——
絲竹輕奏金石音,
人間能有幾回聞。
圓圓含笑勝春錦,
身披白紗不染塵。
蛾眉淡掃朱唇抿,
杏眼含嬌皂白真。
十指尖尖如新筍,
廣袖抒抒醉人心。
世上豈有此珍品,
分明九霄降洛神!
(白)吳三桂并非好色之徒,此時此刻,他卻被陳圓圓的容貌、氣質(zhì)、風(fēng)采、舞姿深深吸引。周奎見他二目發(fā)直,突生靈感。既然皇帝拒納圓圓,何不將圓圓送給吳三桂。他手握重兵,將來一旦有難,會受他保護。想到此處,舉杯說道:將軍若不嫌棄,老朽愿將此女送你為妾。吳三桂聞聽此言,猶豫片刻,說道:感謝周伯垂愛,可是,萬歲命我三日之內(nèi),兵發(fā)山海關(guān),昨日、今日已經(jīng)過去,明日即將出征。匆忙之際,豈能成親?周奎一笑:這有何難?今晚成親,明日將軍出征后,此女仍留我府,老朽將她收為義女,定加格外關(guān)照。吳三桂連忙起身拜謝:既然如此,您就是我岳父大人了!當(dāng)日傍晚,吳三桂與陳圓圓拜過花堂,心相印、手相牽,雙雙走入洞房——
羞答答,圓圓輕掩紅羅幔,
溫柔柔,將軍展衾御秋寒。
嬌嘀嘀,圓圓喚夫聲發(fā)顫,
意綿綿,將軍憐香惜紅顏。
金雞三唱恨夜短,
朝霞泣血掛天邊。
圓圓將夫虎臂挽,
灑淚送別別亦難。
恩愛未盡情無限,
祝君高奏凱歌還!
(白)不說吳三桂前敵抗清,再表李自成率領(lǐng)兵馬殺入北京,建立大順王朝。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前明舊臣,家家關(guān)門閉戶。闖王吩咐他的心腹大將劉宗敏全城大搜捕,捉拿可疑之人。劉宗敏是陜西藍田人氏,軍中元老。由于英勇善戰(zhàn),屢建奇功,被闖王封為汝侯。他在搜查周奎的伯爵府時,一見陳圓圓,丟三魂、飛六魄,立刻將這美人搶到自己的家中,納為小妾。這個消息傳到山海關(guān),正與清兵作戰(zhàn)的吳三桂勃然大怒!有句名言“沖冠一怒為紅顏”就是專指吳三桂!
沖冠一怒為紅顏,
將軍仰面對蒼天。
堂堂七尺男兒漢,
怎容妻妾被人奸!
若與闖王去交戰(zhàn),
無奈人孤勢力單。
只怕難以操勝券,
一朝兵敗浪翻船。
清軍鐵騎多剽悍,
何不敞開山海關(guān)。
兩家兵馬結(jié)伙伴,
殺向京都斬敵頑。
待到明日平叛亂,
再與圓圓共暖寒。
(白)吳三桂被崇禎皇帝委以重任,本該嚴守山海關(guān)。他卻為了陳圓圓,敞開關(guān)門,讓清兵長驅(qū)直入!李自成敵不過清兵與吳三桂的兩路人馬,只得離開北京。劉宗敏本想帶上陳圓圓,圓圓卻說:您若帶我,吳將軍為了妾身,必定窮追不舍。莫如將我留在京都,此乃緩兵之計!劉宗敏在危難關(guān)頭,只得丟下圓圓,隨闖王西行。吳三桂不知道圓圓尚在北京,為了奪回愛妾,率兵追趕闖王。直追到山西絳州,才得到準確消息,圓圓尚在京都。這位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大將軍也算個“情種”,他即刻傳下軍令,停兵不前,派人去北京迎接圓圓!
人解盔甲馬停蹄,
等候圓圓來山西。
這日探馬報信息,
夫人已到韓家集。
吳三桂,戎裝佩劍英雄氣,
眾將士,跨馬提刀列隊齊。
出絳州,向東行軍三十里,
長亭外,高搭牌樓迎晨曦。
這儀式,真比拜見大皇帝,
只缺那,滿朝鑾駕杏黃旗。
天過午,晴空突降牛毛雨,
騾馬喧,五輛軍車來得急。
(白)這五輛軍車,是吳三桂派去接圓圓的。接一個人,怎么派五輛車,何況還是軍車?吳三桂就是要這個派頭,討圓圓高興。他見軍車走近,連忙上前,親手撩開車簾,扶圓圓下車。說道:圓圓,你受苦了!眾將士上前參拜夫人。其實,圓圓不是夫人,只是個小妾。吳三桂以為,五輛軍車迎接,三十里外搭牌樓,眾將士拜見,圓圓一定歡喜。誰料,圓圓的臉上,并無喜色,而是眼圈發(fā)紅,珠淚點點。吳三桂見她如此激動,此處不是講話之地,吩咐回城。就在此時,忽見東邊跑來兩匹快馬,馬上有人高喊:吳將軍,接旨!吳三桂明白,既然喊接旨,必定是欽差——
兩位欽差攏絲韁,
跳下馬來整衣裳。
宣讀圣旨聲朗朗,
先是歡喜后悲傷。
喜只喜,將軍開關(guān)當(dāng)獎賞,
助我大清創(chuàng)輝煌。
今日領(lǐng)兵追李闖,
按功加封平西王。
悲只悲,李闖進京如魍魎,
大開殺戒舞刀槍。
你家老少被掃蕩,
三十八口皆命亡!
吳三桂,聽罷圣旨搖晃晃,
只覺得,天旋地轉(zhuǎn)兩茫茫!
(白)前文書說過,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官拜京營提督,家住北京。由于吳三桂引清兵入關(guān),李自成懷恨,在離京前夕,將吳家三十八口皆盡殺斬。吳三桂從山海關(guān)出發(fā),還沒等打進北京,睿親王多爾袞便命他西征,追趕李自成。所以,全家遇難之事,他一無所知。今日聞訊,痛哭不已。雖然晉升平西王,仍是悲傷。回到絳州公館,圓圓好言勸慰。吳三桂長嘆一聲:唉,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剛才,你走下軍車時,眾將參拜夫人,我見你面無喜色,一言不發(fā)。是不是覺得委屈,自己只是個小妾,地位太低,心中不滿。如今,我全家喪命,皇上封我平西王,明日寫道折本,奏請皇上恩準你為王妃,待到安定時,由你主掌王宮內(nèi)苑!圓圓聽罷,輕輕搖頭,王爺啊,您想錯了!
大明江山重昆侖,
您家三代是朝臣。
忠君保國當(dāng)發(fā)奮,
食皇俸祿報皇恩。
妾身容貌雖上品,
終在青樓染風(fēng)塵。
可恨反叛劉宗敏,
強勢霸我女兒身。
您見我,苦受欺凌遭厄運,
您為我,甘與猛虎敞關(guān)門。
您可知,奴顏國賊萬眾恨,
您可見,千里山河遍血痕。
大明朝,天子自盡社稷損,
嘆妾身,無辜卻成禍源根。
貴為王妃我不肯,
愿對蒼天表寸心。
貧富生死皆勿論,
只求默默伴將軍!
(白)吳三桂聽罷這番言論,沉思半晌。問道:圓圓,你在京都時,可能聽到些閑言碎語吧?圓圓苦笑:豈止閑言碎語?我給您念上一首詩:大明氣數(shù)游離間,闖王興師戰(zhàn)猶酣。吳劉不爭紅顏女,十萬清兵怎入關(guān)?吳是您,劉,當(dāng)然就是劉宗敏,好像你們二人為了爭我,斷送大明天下。唉,又是什么紅顏禍水,妾身罵名千載了!吳三桂怒目圓睜,高聲喝道:說我沖冠一怒為紅顏,叛明投清,是你的罪過,一派胡言!大丈夫敢作敢當(dāng),要罵就罵我吳三桂,是我吳三桂為清兵開關(guān)落鎖,是我吳三桂斷送大明江山,與你個小女子無關(guān)!
說是無關(guān)亦有關(guān),
從此圓圓少笑顏。
隨同夫君去征戰(zhàn),
眼見山河血斑斑。
斗轉(zhuǎn)星移如閃電,
彈指已過十六年。
吳三桂,功勞顯,
奉圣旨,守云南,
養(yǎng)重兵,修金殿,
加封千名文武官。
這一年,早春二月天轉(zhuǎn)暖,
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屬空前!
(白)什么大事???原來,崇禎皇帝吊死煤山之后,明朝舊臣在江南各地擁立朱家后裔,建立了幾個小朝廷,統(tǒng)稱“南明”。明神宗朱翊鈞的孫子朱由榔金枝玉葉,被擁立為永歷皇帝,坐鎮(zhèn)廣西桂林。清朝皇帝豈能容忍南明皇帝,派重兵圍剿,逼得永歷流亡緬甸。如今,吳三桂在云南勢力強大,緬甸國王莽白為了討好他,便將永歷送到昆明,交給吳三桂處置。根據(jù)永歷的身份,算是“主犯”,本該押往京都,由朝廷定罪。吳三桂認為,昆明距離北京萬里迢迢,怕在路上發(fā)生意外,便將永歷皇帝就地絞死。這件大事,讓陳圓圓哀嘆不已——
王爺何必太兇殘,
飲水理當(dāng)思源泉。
您將舊主性命斷,
不顧頭上有青天。
主意拿定心慘淡,
脫下鳳裙換佛衫。
不辭而別離金殿,
只身隱入五華山。
大山深處藏寺院,
泥墻草頂凈修庵。
獨守青燈誦經(jīng)卷,
紅塵二字永無緣。
書到結(jié)尾當(dāng)從簡,
直到康熙十二年。
天有不測風(fēng)云變,
圣主傳旨削三藩。
吳三桂,舉旗造反謀叛亂,
康熙帝,雄才大略斬權(quán)奸!
(白)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吳三桂屢戰(zhàn)屢敗,死在軍中。消息傳到云南,盡人皆知。有幾個佛教信徒到凈修庵上香,他們不知道那位誦經(jīng)的尼姑就是陳圓圓,當(dāng)著圓圓,公開議論此事。圓圓得知吳三桂已死,面無表情。天色近晚,她洗凈身體,換上新僧袍,踏著如銀的月色,走向庵外蓮花池。但見池水清澈,蓮花出泥不染。圓圓仰面長嘆:將軍啊將軍,當(dāng)年,您打開山海關(guān),叛明投清,已經(jīng)錯了!如今,圣主康熙治國有方,天下太平,萬眾安樂。您卻造反,分裂疆土,黎民遭難,您又錯了,又錯了!想我陳圓圓出身卑微,德薄才淺,蒙將軍垂愛數(shù)年,我曾說過,生死勿論,默默伴將軍。天啊天,奴去也!
星光慘淡月影斜,
山風(fēng)乍起聲嗚咽。
圓圓心頭滴鮮血,
此生是濁還是潔?
蒙面投水塵緣滅,
蓮花池中碧浪疊。
收起鼓板三聲謝,
忍淚唱罷紅顏劫!
創(chuàng)作構(gòu)想:
康熙十五年,清初“三蕃”之一的平南王尚可喜病故,葬于沈陽城南的海城縣。海城是尚可喜的原籍,如今,其后人已超萬眾,他們在沈陽成立了一個“尚氏宗族聯(lián)誼會”。幾年前,會長尚世陽約我為其老祖宗立傳,我寫了部評書《尚王演義》。寫尚可喜,必然涉及“三蕃”之首的吳三桂,寫吳三桂,又少不了陳圓圓?!皼_冠一怒為紅顏”是很著名的歷史事件,吳三桂若不敞開山海關(guān),歷史可能就要重寫。我在查閱資料時,重點當(dāng)然是尚可喜,又覺得陳圓圓的故事是個很好的題材,比尚可喜更有寫頭。古人把她說成“紅顏禍水”,還說“吳劉不爭紅顏女,十萬清兵怎過關(guān)”,幾乎把明朝滅亡的罪過都算在陳圓圓的頭上。明朝滅亡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單怪“紅顏禍水”似欠公平。陳圓圓不該是滅明的罪魁,她對明朝是很留戀的。且看史實:吳三桂受封平西王,想讓陳圓圓當(dāng)王妃,陳圓圓力辭,不愿當(dāng)清朝王妃,表現(xiàn)得很有氣節(jié)。當(dāng)吳三桂絞死南明永歷皇帝朱由榔時,陳圓圓覺得他是明朝舊臣,受朱家三世皇恩,卻殺死故主,過于殘忍,便放棄富貴進了五華山凈修庵為尼。這些史實,都有據(jù)可查。她與吳三桂又有“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結(jié),得知吳三桂死在軍營,便投水自盡。陳圓圓是污是潔暫且勿論,她的人生既有故事性、知識性,又有趣味性,是曲藝作品的好題材。我本想寫完尚可喜再寫陳圓圓,忙于亂事,擱置下來,這一擱置就是好幾年。
東北大鼓是東北三省的地方曲種,根據(jù)不同的演唱風(fēng)格,分為五大流派。沈陽古稱奉天,流行于沈陽一帶的大鼓被稱作“奉派”,其特色是詞句優(yōu)美,行腔婉轉(zhuǎn)、哀怨。尋根溯源,康熙皇帝為了加強皇權(quán),避免在京的閑散貴族參政,便把他們攆回陪都沈陽。這些閑散貴族有文化,更有被貶之后的怨氣,所以喜歡詞句優(yōu)美、行腔婉轉(zhuǎn)哀怨的曲目。文人、藝人為了生存,投其所好,逐漸形成了奉派的風(fēng)格。直到20世紀30年代,奉派一直紅紅火火。隨著遺老遺少們的消失,奉派也走向低谷。至今,遼寧省演唱奉派的專業(yè)演員只有沈陽曲藝團張娃佳一人。奉派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項目,進入了搶救的行列。對待非遺項目,應(yīng)該守古人之規(guī)矩,開今日之生面,在其本真性的基礎(chǔ)上去創(chuàng)新,煥發(fā)更大的生命力。在遼寧省曲協(xié)主辦的東北大鼓座談會上,人們普遍認為,首先是劇本,既不能脫離奉派的母體,又要符合今日觀眾的欣賞需求。這讓我又想起陳圓圓的故事。故事內(nèi)容曲折、凄美,符合奉派的風(fēng)格,為婉轉(zhuǎn)、哀怨的行腔提供了空間。從前的奉派只唱不說,婉轉(zhuǎn)、哀怨的行腔,顯得沉長。今日的人們喜歡快節(jié)奏,為讓觀眾減少審美疲勞,我采用了西河大鼓的表現(xiàn)形式,說唱并重。至于唱詞,奉派歷來講究優(yōu)美,我盡量保持這個特色,由于水平所限,唱詞稱不起優(yōu)美,只能用人們常說的一句話表達心意:我已經(jīng)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