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明
【摘要】:造林技術是林業(yè)建設中的一項至關重要的技術,對于提高造林成活率、促進樹木生長發(fā)育以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三北五期、退耕還林等工程的實施造林面積逐年增大造林成活率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難題結合多年的造林實踐經驗和體會就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提高;造林苗木;成活率;措施
【引言】:現(xiàn)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較快,城市化進程加快,社會化生產生活對自然植被的破壞性較大,有部分地域荒漠化現(xiàn)象嚴重,導致沙塵暴天氣頻發(fā)。國家相關部門執(zhí)行了植樹造林措施,相關部門也投入了相應資金,更好的促進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展。目前植樹造林活動中的重要工作是提高苗木成活率,從近些年來我國造林工作實際現(xiàn)狀來看,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但是苗木實際成活率受到限制,所以當前對造林苗木成活率提高措施進行探析具有重要意義。
1 、選擇優(yōu)良苗木
在進行選取苗木期間 ,必須因地制宜地根據(jù)當?shù)胤N植的環(huán)境實施選取,做到適地適樹,并在結合市場需求、遵循生態(tài)及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上進行選苗造林。同時在選擇苗圃地時,要考慮到土壤結構好、水源較充足及排灌、光照與通風等特點。
2、造林季節(jié)的選擇
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造林時間廠般在4月中下旬。此時氣溫低風速小陽光弱藺木尚未萌動宜于栽植。造林季節(jié)一般應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驐l件選擇;春季在4月中旬期間土壤解凍后進入返漿期要抓住這一時期適時早栽此時苗木地上部分還末生長而根系已經開始活動適時早栽此時苗木地上部分還末生長而根系已經開始活動早栽的苗木先根后發(fā)芽蒸騰作用小容易成活,有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和增強抗性;秋季應在1 0月至1 1月上旬土壤封凍以前此時氣溫逐漸下降土壤水份比較穩(wěn)定藺木落葉她上部分蒸騰減少藺木生理活動減弱栽后容易恢復生機來春苗木重要發(fā)芽早肩利于抗旱。
3、選取合理栽植措施
當前要想提高造林苗木種植成活率,選取合適的種植時間至關重要。在栽植苗木的過程中,需要修剪苗木枝條和根部。從目前植樹造林實際發(fā)展情況來看,大多數(shù)樹種都適應選在春季時節(jié)進行種植,可以對種植區(qū)域自然氣候等要素進行分析。所有的苗木在種植過程中需要踏實土壤,保持土壤與根部之間的密實度,可以覆蓋相應的地膜,這樣能夠對苗木根部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對于大型樹木,需要進行填土,根據(jù)生長情況,分不同階段進行填土。對于速生以及喜光的苗木樹種,需要采取密植措施,比如速生楊樹和桉樹等。相反,對于生長速度較慢的樹種需要進行稀植。此外,種植管理人員可以采取混交栽植措施進行造林,這樣能夠在后續(xù)種植管理活動中降低各類病蟲害的侵害,避免苗木生長中過度搶占資源養(yǎng)分等。在夏季和秋季時節(jié)是苗木實際生長較快的季節(jié),種植管理人員要采取適度追肥措施,可以追加鉀肥和氮肥,并且合理增加苗木實際灌溉次數(shù),這樣能夠促進苗木生長,加快木質化速率,強化苗木抵抗外界環(huán)境的干擾能力。
4、苗木栽植后的管理
在少雨或氣候干燥的季節(jié)里,應對苗木進行及時澆灌,以防由于土壤水分蒸發(fā)過多,而導致苗木因缺水發(fā)生枯萎死亡。若苗木因缺水枯死或病蟲災害致死,要及時去除,并集中焚毀,以切斷病菌的來源,防止病菌在林間大肆蔓延,導致更大面積的苗木死亡。對去除拔掉的苗木,一定要及時補植缺失的苗木。對于外力導致樹苗傾斜及歪倒,如踩踏或風吹等,需及時扶正,并培土、踏實后,可使樹苗成活。另外,還要注意其他外力對苗木存活的影響,如畜啃、盜獵、盜竊、火災與蟲害等。最后防止其他外力影響,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防火與防蟲這兩個外力對苗木存活的影響較大,一旦火災或蟲災大面積發(fā)生,應立即向有關上級林業(yè)部門進行通報,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以減少損失的發(fā)生。
5、苗木根系修剪以及枝干截剪
在起苗過程中,可以通過枝剪來去除人為傷害的根部,并且做好修剪工作,避免苗木根部受到侵害,有效防止病蟲害的發(fā)生。此外,種植人員需要及時切除苗木根部以及側根過長的部分,這樣能夠避免種植過程中出現(xiàn)窩根的現(xiàn)象。比如在春季時節(jié)種植馬尾松苗木,需要定期清除主根較長的部位,需要保留9~15cm 的須根。在苗木栽植過程中,需要及時清除部分枝條,在綜合種植條件較差的區(qū)域,通過此類措施能夠提高植株的抗旱性能,保留植物基礎水分,降低自然要素對植物根部造成的損傷。在選擇萌芽能力較強的植株時,為了使得植物生長水分得到有效調控,可以對苗木部分枝條進行修剪。最后,還需要注重外界自然要素對植物苗木造成的損傷,可以通過木棍來進行定樁,將苗木進行捆綁,這樣能夠降低風力對樹木造成的擦傷。
6、確定苗木栽植深度
在造林苗木種植期間,應該依據(jù)不同樹種明確栽植的實際深度。在栽種裸苗之前,需要對根部進行修剪,清除受到病蟲害侵害的根部。在苗木種植過程中,需要合理挖掘種植穴,確定種植穴的挖掘質量。并且需要對樹體實際生長情況進行分析,及時采取相應的修剪措施,使得種植之后的苗木根頸位置能夠高出地面,可以將其視為種植穴深淺的重要參考指標,避免種植深度過深,對苗木生長發(fā)育以及成活情況造成較大影響。比如在種植雪松等水濕性苗木時,一般采取露球種植措施,將露球的高度進行控制。針對帶土球苗的種植,在栽植土球苗活動之前,需要對種植深度進行調整,探究土球實際高度與預設值之間的差別,需要及時采取挖坑填土措施,在操作過程中避免造成損傷。等到土球全部入坑之后,需要在土球周邊鋪設相應的土層,這樣能夠使得樹干保持正常生長狀態(tài)。
結語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較快,林業(yè)經濟也獲得了較大發(fā)展。目前社會化生產對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較為嚴重,通過植樹造林能夠改善原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林業(yè)發(fā)展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王飛遠 . 影響造林成活的因素[ J ] . 北京農業(yè), 2014 ( 3 ): 86.
[2]何紅 . 關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及造林質量的技術分析[ J ] . 科技致富向導, 2015 (3 ): 5.
[3]范振國 . 造林苗木的保護與管理[ J ] . 現(xiàn)代園藝, 2015 ( 18 ): 229.
[4]周梅花,尹存國,吳蓮英,等.大規(guī)格苗木與小規(guī)格苗木在造林中的成活率分析[ J ]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 ( 9 ): 52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