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 《紅樓夢》
傅巖(語文特級教師 1974年高中入讀)
1978年,經過國家出版局批準,人民文學出版社等先后恢復出版發(fā)行了35種中外文學名著,《紅樓夢》也在其列??墒菍W校圖書館里是借不到的。就算是新華書店有得賣,我這個窮學生也買不起。那年寒假,教語文的陳老師將他買的一套新版《紅樓夢》借給我看,讓我在冬日木屋里的火塘邊度過了一段溫暖充實的時光。
書目 外國文學名著《復活》等
倪江(語文特級教師 1981年初中入讀)
我1981年隨轉業(yè)的父親從福建回到老家永康。在福建時,我的所有精神養(yǎng)料來自《兒童文學》《少年文藝》雜志,以及路邊的“小人書”。我曾經接觸的小說,還是《建國三十年短篇小說集》之類的。一天,我突然在百貨店里看到了《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少年維特之煩惱》等外國文學名著,我的世界從那以后發(fā)生了巨變。說那時的閱讀給了我大腦“天崩地裂”般的強烈感受,可謂毫不為過。
書目 連環(huán)畫《三國演義》等
墨奴(書法教師 1982年初中入讀)
進入初中以后,因為學校在鄉(xiāng)政府所在地,離我家很遠,要走七八里地才能到學校,父母就每天給我?guī)捉清X買早飯吃。結果那點錢全被我用來買了連環(huán)畫:《三國演義》《水滸傳》《渡江偵察記》等,然后我就如饑似渴地閱讀,竟然也沒覺得肚子餓。
書目 《朦朧詩選》等
季豐(教師 1984年高中入讀)
20世紀80年代是屬于詩歌的年代。我和同學們一起朦朦朧朧地讀過《朦朧詩選》,讀過《探索詩集》,一直讀到那次《詩歌報》的各流派詩歌大展。我在半懂不懂的狀態(tài)下讀過的那些朦朧詩或比朦朧詩還要朦朧的詩,為后來我對詩歌意象的解讀與破譯打下了基礎。
還有不得不提的港臺詩歌。我記得讀的第一本是席慕蓉的《七里香》,讀來朗朗上口。我還記得有一盒粉紅色的磁帶,是喬榛、丁建華配樂朗誦的席慕蓉的詩,我們用小錄音機一遍遍地放著跟讀。至今我仍固執(zhí)地認為,如今我對詩歌音樂性的追求,應該是在那個時候萌發(fā)的。
記得90年代《詩歌報》雜志封面有句話:“愛詩,有眼光有才情的選擇?!蹦切┐騽尤诵牡木渥?,猶如種子在青春時光里被種下,在蒼老歲月里開花。
書目 金庸武俠小說系列
冰麗(幼兒教師 1987年初中入讀)
進入初中,不知什么時候班里開始瘋狂地傳閱武俠和言情小說。男生們昏天黑地地讀金庸、古龍的小說。進入高中,學業(yè)壓力越來越大,老師沒辦法,只能見一本沒收一本,有些同學竟然趁老師不注意,做了“偷書賊”。最后實在沒辦法,只能是家校聯(lián)動,老師和家長見了金大俠和瓊瑤阿姨的書,就像見了洪水猛獸。為了保護這些書籍,男生們可謂費盡心機,因為書籍難得,所以閱讀的時間都是被嚴格限定的,時間一到必須傳給下一個同學。男生中開始出現不少“大俠”,除了平常對白經常是金大俠小說人物的慣用語,行動上也沒落下,校園里偷偷流行起了“練武熱”。
書目 漫畫《灌籃高手》等
素戈鳴(媒體人、玩具收藏家,1993年初中入讀)
對我中學時代影響比較大的還是漫畫吧,諸如《七龍珠》《城市獵人》《灌籃高手》等。因為我看漫畫的量非常巨大,應該說20世紀80-90年代的大部分日本漫畫作者的漫畫我都看過。但對我影響最大的是《灌籃高手》,我喜歡櫻木花道和打中鋒的魚柱,他們讓我充滿熱血,喜歡在籃球場上揮灑汗水。后來進大學我也參加過CUBA,也像他們一樣打起了比賽。
書目 《平凡的世界》
令君(2004年初中入讀)
我會永遠記住那年夏天,彼時我翻開了讀師范的哥哥帶回家的厚厚的《平凡的世界》。對于我來說,就是一個孩子驚異地發(fā)現了自己生活的鏡像:農村,貧窮,以及兩兄弟的奮斗。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而寫的。我會成為第二個孫少平嗎?會遇到書中那樣善解人意的田小霞嗎?那年夏天,《平凡的世界》讓我更加堅定地相信,年輕時候的艱難日子不需要太在意,最重要的是保持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和堅持珍貴的感情。
書目 《簡·愛》
黃穎(2003年初中入讀)
“課改”來了,高考卷子也改了,本來只是列入推薦書目的經典名著們終于成了“必讀書目”。盡管老師號召大家把小說留到假期一鼓作氣解決,遇到心情不好的時候還會在課上沒收一兩本,但大家書包里的書還是一本比一本厚。文科班更瘋狂,好多女生比賽著看《飄》這種大部頭的超長篇,令理科那群??础敖浀渌僮x”的男生驚嘆不已。有天我津津有味地趴在桌上看《簡·愛》,正被羅切斯特先生迷得暈頭轉向時,前桌那個“第一名小姐”朝我書上瞟了一眼,驚奇道:“你現在才看《簡·愛》???我初二的時候就看過了呢!”立刻把我噎死。
書目 《未來簡史》
半夏(2005年初中入讀)
真正去讀《未來簡史》,最過癮的地方不是里面有多少新知識,而是感受到了作者把一些顯而易見的事實組合到一起,就能令人豁然開朗、腦洞大開的強大能力。
書目 《哈利·波特》系列
李思語(2003年初中入讀)
這部暢銷全球的書陪我度過了整個青春期。
11歲的哈利接到了霍格沃茨的錄取通知書,成為魔法學院的學生;11歲的我為了讀他,每天跑到學校附近的書店蹭書看。
12歲的哈利毀掉了伏地魔的第一個魂器;12歲的我在一次全區(qū)作文競賽中得了一等獎,媽媽獎勵我的禮物就是《哈利·波特》的最新版。它成了我的“圣經”。
13歲的哈利終于與教父相見;13歲的我進了初中,老師讓我當宣傳委員。我向爸爸抱怨這份差事很辛苦,如果我會魔法就好了。但爸爸卻說:“修煉魔法也很辛苦?!?/p>
14歲的哈利參加“三強爭霸賽”,伏地魔正式歸來;14歲的我認識了小彤,另一個鐵桿“哈迷”,她成為我中學時代最好的朋友。
15歲的哈利組織了D.A.,小天狼星離開了;15歲的我讀初三,整天埋首于書山題海中,為升學考試忙得焦頭爛額。我不止一次幻想,魔法棒一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