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余潞
負責“新南向”政策,由臺當局出資成立的“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簡稱臺亞會)”正式揭牌。不過多數“新南向”國家未出席。
“臺亞會”由臺“外交部”編列近4000萬元新臺幣預算成立,是臺灣第一個著眼于東南亞與南亞事務的政策導向智庫,由“總統(tǒng)府資政”蕭新煌任董事長。據親綠的《自由時報》9日報道,在8日的揭牌儀式上,蔡英文致辭時稱,臺灣推動“新南向”是“走在正確軌道上”,與“新南向”各國在經貿、醫(yī)療、科技、農業(yè)與教育等領域的合作都顯著提升、全面深化中,期許“臺亞會”投入“新南向”第一線,提升國際聯(lián)結及能見度。
《中國時報》9日稱,“新南向”致力于強化臺灣與東南亞的合作,特別選在東盟成立紀念日的8月8日舉辦開幕儀式,但出席的東南亞國家駐臺代表并不多,僅有即將離任的越南駐臺代表、新加坡和澳大利亞代表到場,“看來新南向還是蔡政府一頭熱”。
去年12月,臺灣“總統(tǒng)府”發(fā)布公告稱,“新南向辦公室”自2018年起“解編”,因此島內對“新南向”前景并不看好。日前“全臺工業(yè)總會”發(fā)布“產業(yè)政策白皮書”,新任“工總”理事長王文淵重批“新南向”欠缺有效或具體的措施,直指當局大力推廣“值得商榷”。《聯(lián)合報》的社論以觀光舉例稱,民進黨當局為了拼東南亞旅客量,不惜“免簽大放送”,甚至撒錢補貼沖數字,結果在觀光“達標”的背后,是安全疑慮倍增,毒品販運也跟著“新南向”前進,引發(fā)鄰近地區(qū)不滿;甚至“假觀光、真打工”已達到集團化作業(yè)規(guī)模,成為填補臺灣茶園、農場缺工不可說的秘密,“老用千萬觀光自我沉醉,除供新南向吹噓外,只會讓臺灣觀光走入死胡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