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善于變通
馮道的一生,就是一部“做官學”。他本人就是一位官場常勝將軍,是一部活的教材。說起馮道,就不得不說他所生活的五代時期。那時候政局極度混亂,社會動蕩不安,短短五十多年中,朝代五經(jīng)更替,皇位十五次易主。那時候的皇帝大多都是武將,靠政變起家,做事粗魯,性格暴戾,行為怪誕,為了皇位不擇手段。馮道就生活在這樣一個亂世。
馮道先后事四姓十位皇帝,而且均能獲得祿位,馮道能在如此亂世中游刃有余,更主要的是他有超強的應對和變通能力,尤其是對時事的判斷和人物性格、心理的揣測。唐朝末年,藩鎮(zhèn)割據(jù)越演越烈,各路節(jié)度使擁兵自重,彼此之間混戰(zhàn)不休。馮道初為幽州劉守光的參軍幕僚。劉守光兵敗后,馮道又投靠了大宦官、監(jiān)河東軍張承業(yè)。馮道文人出身,精通文學,因此在張承業(yè)的推薦下,他又開始侍奉晉主李存勖,任河東節(jié)度使書記,隨著李存勖建立后唐,這一期間馮道被封為戶部侍郎,還成為翰林學士。到了后唐明宗時,馮道又做到了后唐宰相一職。文人出身的馮道,不僅學問淵博深厚,他還特別會利用自己的學問奉承主子,迎合圣意,博得皇帝們的歡心。
唐明宗駕崩后,閔帝繼位,馮道又事閔帝,擔任宰相一職。不久,潞王李從珂在鳳翔發(fā)動叛亂,閔帝領(lǐng)兵衛(wèi)州,馮道經(jīng)過判斷,認定閔帝必敗,于是,閔帝前腳一走,馮道即刻率領(lǐng)文武百官將潞王迎入,潞王深受感動,因此仍然任用馮道為相。公元936年,石敬瑭奉獻幽云十六州給契丹,在契丹幫助下,當了后晉皇帝,馮道又轉(zhuǎn)身投奔了后晉,馮道靠著三寸不爛之舌,一頓游說,石敬瑭就任他為司空,同中書門下的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這幾個人共同封魯國公。石敬瑭死后,石重貴繼位,時為出帝。馮道仍然為相,并且加太尉、封燕國公。
后晉僅僅存在了11年就亡國了,后來契丹大軍大舉入侵,攻進開封,擒了出帝,虎狼之師的到來,令后晉滿朝文武一片驚慌,他們死的死,逃的逃,唯獨馮道鎮(zhèn)定自若,未亂方寸,他相信憑借自己的口才和變通能力,定能說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并獲得高位。因此,他又從容地前往京師,拜見耶律德光,馮道的“名聲”早已在外,遠在契丹的耶律德光也早有耳聞。馮道的到來,讓耶律德光深感意外,又在意料之中,耶律德光向馮道斥責道:“你在后唐曾事四帝,可以說是開國守業(yè)的大功臣。唐滅亡,你又事晉,也已兩代,如今晉滅,又要改換門庭,如此不忠不孝之人,怎能讓人相信?”面對耶律德光的斥責,馮道沒有絲毫的恐慌,也沒有一絲愧疚。反而心平氣和、裝瘋賣傻地答道:“我是一個癡頑老人,無才無德,現(xiàn)在又無城無池,沒有去處,怎敢不來?”耶律德光哈哈一笑,覺得這話倒也實在。他又問道:“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馮道答道:“此時佛祖也救不得,唯皇帝救得?!币傻鹿獯笙玻驳拇_需要馮道這樣的前朝遺老來裝點門面,于是封馮道為太傅。后來劉知遠建立后漢,馮道又歸附了后漢,被封為太師。后漢僅僅存在了4年,就被后周所滅。
公元951年,郭威建后周,馮道又臉不紅心不跳、大步流星地投到郭威的麾下,憑其三寸不爛之舌求得太師兼中書令之職。
【品古論今】
和那些忠貞愛國的正面人物相比,生逢亂世、善于見風使舵的馮道是不被后人稱贊的。因為中國的士人尤其是讀書人,向來以有氣節(jié)著稱。尤其是后世史學家出于忠君觀念,對他非常不恥,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但他卻因事親濟民、提攜賢良,在五代時期有著良好的聲望。由此可見,不同的人對馮道的評價是不一樣的。
作文評點報·作文素材初中版2018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