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不善推理,卻急于行動。
群體中的個人不但在行動上和他本人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甚至在完全失去獨立性之前,他的思想和感情就已經發(fā)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是如此深刻,它可以讓一個守財奴變得揮霍無度,把懷疑論者改造成信徒,把老實人變成罪犯,把懦夫變成豪杰。
群體在智力上總是低于孤立的個人,但是從感情及其激發(fā)的行動這個角度看,群體可以比個人表現得更好或更差,這全看環(huán)境如何。一切取決于群體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質。
——節(jié)選自《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該書的作者古斯塔夫·勒龐,是群體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自1894年開始,他論述在傳統(tǒng)社會因素毀滅、工業(yè)時代巨變的基礎上,“群體的時代”已經到來。他著有《各民族進化的心理學規(guī)律》《法國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學》《戰(zhàn)爭心理學》等一系列社會心理學力作。美國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在閱讀了他的作品后,堅持要會見他。另一位國家元首亞歷山大德里也曾寫道:“如果你見到勒龐,告訴他智利共和國總統(tǒng)是他的狂熱崇拜者?!?/p>
在勒龐的眾多著作中,1895年出版的《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最為著名。從精致地描述集體心態(tài)來看,這是一部在社會心理學領域當之無愧的名著。而與猛烈的贊揚相伴而生的還有激烈的罵聲。該書顛覆了人們對群體的通常認識,提出了驚世駭俗的“暴民理論”。它預見了20世紀的心理學和政治發(fā)展,影響了所有不想被它影響的人,如弗洛伊德、戴高樂等。它道出了我們感到不舒服卻不得不認可的真相——不想做烏合之眾卻常常不自覺地置身其中……
作為一種新的生命體,群體由不同的個體聚集形成,有著獨立的性格、情緒和行為模式等。該書通過對群體心理學進行深入剖析,在肯定團隊力量的同時毫不避諱地指出:一旦進入群體中,個人不但個性會被湮沒,還會被群體的思想所占據,而對群體的行為表現為無異議、情緒化和低能化。
勒龐認為,群體會嚴重抑制個體的理性反思能力。一個人無論多么聰明、理性,一旦進入群體,就會變得盲目、沖動,會不加懷疑地接受群體提供的意見、想法和信念,盲目地模仿群體中其他人的行為和態(tài)度。受群體沖動、暗示等影響,個人的情緒極容易被誘導,出現偏激、激憤的系列行為。并且因遭蠱惑,即便淪為施暴者,人們仍堅持“群體正義”,不允許自身任何愿望受阻。作者尖銳地指出,這種群體愚昧性的生成類似于動物馴養(yǎng),而倘若想要影響一個群體而不被同化,則需要用類似催眠的方式進行掌控,也就是使用暗示、斷言等方法。
觀點新穎、語言生動,認真讀完該書的人總會從中汲取到自我反思之處,又或者是群體行動的奧秘。從長遠而言,《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對人們理解集體行為的作用以及對社會心理學的思考發(fā)揮了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