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政云
作為“00后”的家長,我們既傳統(tǒng)又迫切地想要創(chuàng)新,對老一輩人的教育方法有認同,但更多的是想要融入自己的想法。兒子從小就是個乖乖仔,在老人們的溺愛中長大,是那種無論你干什么我都覺得好的溺愛。我很無奈,又阻止不了這種親情,只能盡可能地嚴格要求兒子,總是批評多于夸獎。于是,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局面:在我們面前,兒子努力克制自己,盡量配合,而到了老人們身邊,就像脫了韁的野馬,隨心所欲。就在這樣時松時緊的環(huán)境中,兒子上了小學,還不錯,他比同齡的孩子懂事,沉穩(wěn),但不自信,膽子小,愛哭,也不愿意跟別人交流,而且自理能力差,自制能力更差,受不了老師的嚴格管束。針對這種情況,我一味地提高對兒子的要求,發(fā)火的頻率越來越高。于是兒子再也不是那個無憂無慮、天真可愛的小寶寶了,而我又總覺得他受到的溺愛太多,覺得壓力之下才會有動力,沒有去顧及他的感受,他就成了承載著我滿滿希望的“小大人”。
兒子上三年級的時候,因為我工作時間調(diào)整,沒辦法正常下班,于是給兒子報了作業(yè)輔導班。他每天放學從這個學校出來又進那個“學?!?,想著有輔導老師,這下能學得更好了。誰知道,那一年,兒子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書寫不工整、粗心等老毛病不但沒改,還增加了拖拉、撒謊等新問題。我每天忙完工作,又要面對這樣的他,自然沒有好臉色,再加上喋喋不休地嘮叨,兒子開始反感我,什么心里話都不跟我說。長久的壓抑之后,他終于爆發(fā)了,他的哭喊讓我心頭一震:“反正我什么也做不好!”“你早就不喜歡我了!”我徹底蒙了,我這么愛他,都是為他好,到頭來反倒是這樣的結(jié)果。難道是我錯了嗎?我無助、迷茫,不知道該怎么來愛孩子了。
一天,我看到一篇文章《你滿嘴是愛,卻滿目猙獰》,一下子就愣住了,我不就是那個打著“愛”的旗號,傷了孩子心的家長嗎?我每天都在數(shù)落兒子這不行那也不行,給他貼標簽,卻想讓他成為一個和這些標簽相反的人,可能嗎?我的嚴要求是想要他變好,卻完全忽略了他的尊嚴。我的做法導致孩子不快樂,我也焦頭爛額。我口口聲聲地說愛,說為他好,可是愛不應該通過猙獰的面目來表達啊。
于是,我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管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每天陽光一點,樂觀一點,而不是揪著孩子的一點錯誤不放,強迫孩子必須完美。我認識到,嚴格要求沒有錯,但總是希望孩子成為我想要的樣子,而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就變成了自我滿足。這還是愛嗎?一看作業(yè)寫得不好,要么撕掉,要么看都不想看;兒子喜歡音樂,一直想學吉他,我總是以他考試沒考好,不要分心為借口拒絕;為了學習,不讓他看課外書,不讓他玩電腦,甚至因為生活中的一些瑣事不斷地指責他……這樣孩子能快樂嗎?他的身心能健康成長嗎?意識到這些,我和兒子一起做了改變:每天不管多晚,我都要批改他的作業(yè),并做點評,說說我覺得哪兒好,具體到一個字、一個詞,只要有長進,就夸獎。他報了吉他培訓班,為了擠出時間學彈吉他,兒子保質(zhì)保量盡早把作業(yè)做完,沒有拖拉。他課余時間可以看課外書,也可以玩玩電腦、看看電影。他整個人都變得開朗了,和我一起時會彈彈吉他唱唱歌,說說學校里有趣的事情。這樣的母子關系更像朋友,有時我會對兒子說:“今天工作好累呀,幫我一起做家務吧!”他每次都欣然接受。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不用我說,他會自覺地把東西收拾好。我還用親身感受來告訴他寫好字是多么重要,并和他一起練,他的書寫逐漸有了長進。學校的活動他也積極參加。今年的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他自告奮勇,背著吉他,參加了海選,雖然沒被選上,但他沒有不高興。他告訴我,他已經(jīng)使出了洪荒之力。
我真慶幸我能及時醒悟,很好地調(diào)整了家教方式。通過兒子的成長故事,我覺得我也成長了。孩子,我愿和你一起快樂成長,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