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桂春
愛是教育之魂,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本文結合筆者所在學校開展的“愛的教育”特色學校創(chuàng)建工作,談談如何發(fā)揮“愛”的力量,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以人為本,培育“愛”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學校德育的土壤。創(chuàng)建“愛的教育”特色學校,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必須注重培育充滿愛的校園文化,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的強大德育功能,以實現(xiàn)“無教之教”的德育效果。培育“愛”的校園文化可從校園文化積淀、教師觀念認同、激勵機制構建、校園環(huán)境優(yōu)化四個方面入手。
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之魂,它是經(jīng)幾十甚至上百年的辦學歷史積淀而形成的具有學校特質(zhì)的精神風貌。培育“愛”的校園文化,就要充分挖掘、傳承、發(fā)揚學?!皭邸钡幕?,進而升華為一種“愛”的精神文化。我校在幾十年的辦學歷史中,得到廣大社會和有識之士的大力關心和支持,1996年因得到香港邵逸夫基金會的支持而易名為逸夫小學,學校的發(fā)展史本身就是豐富、生動的愛的教育資源。針對我校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社會環(huán)境復雜,居民成分和家庭結構多樣,弱勢群體兒童較多這一現(xiàn)狀,我校于二十年前就開展了關愛弱勢群體學生活動。在此基礎上,學校根據(jù)改革發(fā)展的需求,于2011年把“關愛弱勢群體學生”活動提升為創(chuàng)建“愛的教育”特色學校,拓展了學校內(nèi)涵,促進學校全面、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建設一支富有愛心的教育團隊,是愛的教育的根本。教師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質(zhì),做“懂愛、會愛”的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關系。例如:我校堅持開展“鑄陽光師魂,創(chuàng)愛心校園”等師德教育活動,努力提高教師“愛的藝術”和“愛的能力”,打造愛心團隊。
培育“愛”的校園文化,還要圍繞“愛的教育”建立一套愛心激勵機制,促使不同的學生都得到發(fā)展。一是以班隊集體教育為主。例如:通過班級服務志愿者、榮譽角、評比欄等形式,讓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成長。二是學校以“愛”為主題,開展系列評選表彰活動。如:每周舉行一次“愛心班級”評選活動,把學生的禮儀、衛(wèi)生、學習、紀律等表現(xiàn)納入評比內(nèi)容;每學期在全校范圍內(nèi)評選“文明之星”“勞動實踐之星”“感恩之星”“禮儀之星”“愛心小天使”等,并進行表彰。
環(huán)境文化是校園文化之形。培育“愛”的校園文化,學??蓢@“愛”這一主題,對圍墻、門廳、風雨操場、走廊、教室等進行布置,加大綠化美化的力度,營造出濃厚的愛的教育文化特色氛圍。
二、以愛育人,創(chuàng)建“愛”的特色學校
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具有廣博愛心的人,是學校德育的目標;教師用愛來教育學生,則是最有效的德育手段。創(chuàng)建“愛”的特色學校應堅持“以人為本、以愛育人”的策略,做到“四有”,即有主題、有抓手、有平臺、有舉措。
(一)確立主題
主題教育活動,是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的載體。新時代的德育工作,要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開展德育主題活動。我校創(chuàng)建“愛的教育”特色學校,以“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為主題。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體驗生命中的真善美,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培養(yǎng)、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二)用好抓手
開發(fā)校本課程,實施校本德育。一是學校要把愛的教育作為校本德育課程,納入課堂教學;二是可根據(jù)實際編印校本教材,使愛的教育活動有本可依,切實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加強德育科研,提高育人效率。學校的德育科研工作要堅持以提高德育工作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為目標,以提高學校德育有效性的途徑和方法研究為內(nèi)容,不斷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舉措,才能引領學校創(chuàng)建德育特色和品牌??梢試@“愛”這一主題,加強德育課題研究。通過課題研究鍛煉、培養(yǎng)出一支優(yōu)秀的德育教師隊伍,還可以定期開展研討活動,例如:每月舉行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流,每學期舉辦一次愛心論壇等。通過研討,交流德育經(jīng)驗,提高育人水平。
(三)搭建平臺
學校要以“愛”為主題,搭建展示交流平臺,讓全體師生通過交流展示,加深體驗,弘揚愛心。我校根據(jù)實際,主要搭建了以下三個平臺。
愛心節(jié)活動。從2013年開始,學校每年舉辦一屆“愛心節(jié)”,開展環(huán)保調(diào)查、交通安全勸導、生活技能比賽、愛心義演義捐義賣等主題實踐活動,作為一年來學?!皭鄣慕逃被顒拥目偨Y、展示平臺。
《心蕾》校報?!缎睦佟沸笤O立了“愛心樂園”“教學隨筆”“小荷初露”等主題版面,為家庭、學校、社會搭建了交流溝通的橋梁,為學校弘揚愛心、提升品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道德小講堂。道德小講堂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形式,廣泛傳播中華傳統(tǒng)美德、凡人善舉,積極引導學生理解認同“積小德為大德,積小善為大善”的理念,促進學生道德素質(zhì)的提升。
(四)落實舉措
課堂教學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因此,學校要堅持以愛的教育為主題,將德育工作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蓮娜矫嫒胧郑阂皇峭ㄟ^班隊課、品德與生活(社會)、語文課等人文學科,強化學生“三觀”教育;二是在自然科學學科教學中,挖掘德育資源,使學生科學素養(yǎng)與道德修養(yǎng)雙提升;三是課程教學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zhuǎn)變,例如在班會課引進辯論會、道德小講堂等,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教育實效。
環(huán)境熏陶也能對德育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全面優(yōu)化美化校園環(huán)境,能潛移默化,陶冶師生的情操;獨具匠心的布置,全方位立體式的宣傳,能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愛是教育學生的必要前提,也是教育學生的有效方法。教育學生要充滿愛心,教師首先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充滿愛心。近年來我校圍繞“愛”這一主題,在教師中開展了三大活動:一是開展“鑄陽光師魂,創(chuàng)愛心校園”主題教育活動,促進教師增強愛心,提升師德修養(yǎng);二是以減負增效為目標,建設“高效愛心課堂”;三是開展關愛“三童”(殘疾兒童、留守兒童、不完全家庭兒童)活動,促進特殊兒童健康成長。在系列活動中,通過師表引領,實現(xiàn)了以愛育愛,傳承愛心的目標。
大愛無疆,源于小愛。學校要讓學生通過小愛實踐,培植大愛精神。我?!皭鄣慕逃币浴皭圩约?、愛他人、愛社會”為主題,開展了“珍愛生命,健康發(fā)展”“攜手共進,互幫互助”“孝敬長輩,感恩父母”“今天我以逸小為榮,明天逸小以我為榮”“同在藍天下,共愛一個家”“紅土書香校園”建設等六大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自我體驗、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愛是美德,愛是能量。學校管理只要堅持“以人為本,以愛育人”的策略,德育工作之花必將在校園永遠綻放。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平市桂林逸夫小學?搖?搖?搖責任編輯:莊嚴?搖?搖?搖黃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