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彩霞
鄒佩珠是我國當代最早的女雕塑家。在嫁給著名畫家李可染后,曾參加過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創(chuàng)作的鄒佩珠放棄了自己鐘愛的雕塑,承擔起家庭的重擔。
功勞有她的一半
李可染、鄒佩珠1944年結(jié)婚,那年,他37歲,而她24歲。1949年,李可染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事業(yè)也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針對當時有人認為國畫是封建文人畫的現(xiàn)象,他產(chǎn)生了革新山水畫的想法。
要想“精讀大自然”,出去寫生成為必然,而這也是鄒佩珠最為擔心的。李可染的腳畸形,腳底突出一塊,一走路就痛。然而李可染決心已定,鄒佩珠唯有支持。
幾年間,李可染走遍大江南北,風餐露宿?;貓笫强上驳?,他為中國畫發(fā)展開辟出一條充滿生機的新路,兩次寫生畫展的舉辦,確立了他在山水畫壇的地位。而這功勞當中當然有鄒佩珠的一半。她不知道給李可染做了多少雙鞋子,每一雙鞋,她都在鞋底挖一個洞,剛好合他的腳型,然后再加上一層鞋底。而他出去寫生,少則兩個月,多則半年以上,最久的一次長達8個月。這期間,她不僅要承受相思之苦,還要擔起照顧全家的重任。那時,幾個孩子要撫養(yǎng),老母親要贍養(yǎng),為支撐一家人的吃穿用度,鄒佩珠一刻都不能停,白天去好幾個學校上課,晚上批改作業(yè)直到深夜,一天只能睡4個小時。而她為了愛,無怨無悔。
好的愛情,是互相成就
可惜,天有不測風云,1966年,李可染被剝奪了畫畫的權利,甚至一度罹患失語癥。鄒佩珠日夜守在他身邊,給他講開心的事,使他對人生不再那么悲觀。
終于,風雨塵埃落定。李可染重新煥發(fā)出了藝術生命,他的山水畫獨樹一幟,聲譽遠達海內(nèi)外。好的愛情,是互相成就。此后,他們一同定下目標,共同努力。在他的影響下,鄒佩珠的書法和丹青也有了很深的造詣。
山水看遍后,晚年李可染的藝術創(chuàng)作進入更理想的境界,“胸中丘壑,筆底煙霞”,每一幅畫都凝聚著他對祖國的深情??上仙n沒給他更多的時間,1989年冬天,因心臟病突發(fā),一代大師猝然離世。
悲痛過后,鄒佩珠把屬于自己的200多件李可染的作品捐贈給了國家,而這些作品,價值不可估量。他去世后的26年間,她依然住在他們的舊屋里,嘴里仍“可染、可染”地喊著,仿佛一切都沒有變。2015年,鄒佩珠去世,傾盡一生的執(zhí)子之手,讓愛開出了人世間最美的花朵。
(摘自《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