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容克先生親吻特朗普是怎樣一個場景。特別是,這樣的吻并不只是禮節(jié)性的蜻蜓點水,而是要封住整個嘴唇的深深的長長的吻。
聽起來好像有些反胃。不過這樣的深吻,在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看來,卻似乎是確實存在的。最新一期雜志的報道標題就是《Trade and tariffs:Sealed with a kiss》,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貿易和關稅:一個吻封住了嘴”,講的就是容克與特朗普在白宮見面的事。白宮有個玫瑰同,《Sealed with a kiss》,這讓人不能不浮想聯翩。
從全世界人民現有認知來說,特朗普在戀愛上似乎是走傳統路線的,而容克作為歐盟主席,看起來是位古板型紳士,好像也不是雙軌制人物。那么,還算正經的《經濟學人》,為什么要用這般美輪美奐的詞語,去形容白宮的會面呢?
《Sealed with a kiss》,原先是一首有名的情歌,唱的是戀人心生隔閡,最終在篝火邊,以一個不由分說深深的吻,封住了彼此的嘴唇而讓一切盡在不言中。唯美的畫面充滿了浪漫。不過,假如主角是特朗普和容克呢?
容克去見特朗普,也是在一個因口角而產生了隔閡的時候。自從特朗普向全世界開打貿易戰(zhàn)后,小兄弟歐盟也坐不住了。雖然歐盟向來以為是上了美國這條船的,但是特朗普一棍子打翻一船人,也捎上了歐盟。作為產能遠大于市場的歐洲各國,對外貿易始終是歐洲性命攸關的事情,從大航海時代到日不落帝國到今天,都是一脈相承的。面對特朗普恩斷義絕,歐盟也不得不決絕相對。容克訪美,就是要在美歐情殤最后關頭,看看能否情歸玫瑰園。
原本大家都認為,玫瑰園不是蘇蓮托,容克兇多吉少。美歐雖情深深亦雨蒙蒙,很多矛盾冰封多日,非一朝能解決。然而,善變的心,依然在白宮上演。經過密室相會,特朗普相攜容克來到玫瑰園草坪的時候,似乎已“執(zhí)子之手,相濡以沫”了。特朗普說了很多話,大概意思就是:咱倆和好了,啥都不說了,而且還準備朝彼此零關稅的地方手牽手地走下去。是不是有那支歌里篝火邊的即視感?
這個彎確實轉得有點大,以至于某些不明真相的吃瓜人士,一度還莫名興奮地說,美歐要簽自貿協定了。
姜還是老的辣?!督洕鷮W人》誕生在最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看盡了帝國的興衰風云,要比吃瓜人士明白許多?!禨ealed with a kiss》,此景此情,這是何等的相像??!于是就有了那篇報道:Trade andtariffs:Sealed with a kiss。
雖然白宮之吻封住了容克與特朗普的嘴仗,但是如果就此認為“雙方從此過上了幸福甜蜜的生活”,那就太烏托邦了。在雙方會晤之后,特朗普說美歐將朝著彼此零關稅的目標努力,這被某些吃瓜人士解讀為美歐將建立近乎零關稅的自貿區(qū),并且引來了一陣興奮。不過這一切,很快就被歐洲領導人的表態(tài)打破了。
美歐問會不會建立零關稅的自貿區(qū)?不能說絕對沒有可能,但說基本沒有可能應該是可以的。一個是從特朗普的說話風格來講,向來是信口開河慣了的,當不了真,說變就會變的;第二是美歐產業(yè)同質化嚴重,沒有大規(guī)模實行零關稅的基礎。
大家都知道,貿易的核心是互通有無。產業(yè)互補性越強,貿易的可能越大,反之亦然。美歐之間的優(yōu)勢產業(yè)大部分是一致的,比如波音與空客的飛機、通用與奔馳的汽車、美國與法國的農產品,等等。雖然歐盟是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但是這是美國與歐盟幾十個發(fā)達國家的貿易總額,個別來說不算大,這跟中美問更多出于產業(yè)互補而必須的貿易有很大不同。也正因為此,它們彼此間很容易找到替代產品,關稅所起的作用并不大。
但是,關稅的變動對歐盟內部,卻會引起巨大矛盾。因為各國優(yōu)勢產業(yè)不同,受關稅影響的利弊各不相同,同樣降低關稅有人大獲其利有人卻會損失慘重。比如特朗普零關稅,會讓德國的奔馳汽車賣得更好,卻會讓法國的農民遭到美國低價農產品的沖擊,所以法國總統馬克龍公開反對零關稅。歐盟實行一致同意原則,法國不同意,基本也就沒有實行的可能。
Sealed with a kiss。
用一個吻封住嘴,那是容易的;用一個吻換一生,那是很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