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魚叔
影片中徐崢飾演的程勇,原本只是個賣印度神油的小販,日子得過且過,并不順心。先是老婆被自己打跑了,然后一周只能見一次的兒子又要跟著后爸去國外發(fā)展;老爹血管瘤急著做手術(shù),可神油賣不出,連房租水電都交不起。哪兒哪兒都需要錢。
一天,一個叫呂受益(王傳君飾)的神秘男子來找程勇,想托他從印度代購一款藥。呂受益是慢粒白血病人,一種血液癌癥,需要長期服用抗癌藥物進行治療。
然而,正版藥“瑞士格列寧”一瓶的售價高達近四萬人民幣,普通人家根本供應不起。吃不起藥,就只能等死。
在印度有一款仿制藥“印度格列寧”,本土售價只要兩千人民幣,藥效基本無異,價格卻只有1/20。
但“印度格列寧”在中國境內(nèi)是禁止銷售的。藥品走私被抓,是要判刑的??墒窃诰薮蟮睦麧櫿T惑下,程勇還是成為了一名“藥販子”。
他拿到了“印度格列寧”的獨家代理權(quán),在國內(nèi)售價五千一瓶。對程勇而言,他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對廣大慢粒白血病人而言,他們擁有了活下去的機會。病友們紛紛給程勇送錦旗,稱其為“藥神”。
隨著程勇與慢粒白血病人的深入接觸,他意識到了他售賣的不僅僅是藥品,更是這些待死者活下去的希望。
終于,當警察開始查封“印度格列寧”,斷這些病患的命路時,程勇決定展開一場救贖……
這部影片的表演相當值得點贊。所有演員的演技都在線,更有好幾個“演技爆炸”的閃光點。哪怕是群演都沒有拖后腿的。
徐崢可以說是貢獻了職業(yè)生涯中最精彩的一次演繹,完全融入了角色。配角也是一個比一個精彩。周一圍飾演的警察,始終在執(zhí)法與人道中糾結(jié),幾個抽煙鏡頭可以列入本年度最帥熒幕片段。王傳君,明明是俊秀小生,卻總愛演些怪誕的角色,上海味抓得特別準,尤其吃散伙飯的一場戲可以專門截出來重點表揚。不過最令人驚喜的是章宇,在片中飾演一位慢粒白血病人,因不想拖累家人而獨自在上海生存。
盡管影片開頭特意強調(diào)了本片乃藝術(shù)創(chuàng)作,但其實所有人都清楚,程勇的原型,正是取材于當年熱議的“陸勇案”。影片中程勇是一個純粹的藥販子,但現(xiàn)實中的陸勇也是一名病患。
2002年,陸勇被查出患有慢粒性白血病。當時瑞士進口的正版抗癌藥“格列衛(wèi)”每盒(一個月用量)的售價需2.35萬元。
在服用了兩年的正版藥后,陸勇已經(jīng)花去60萬元,深感經(jīng)濟壓力。2004年,他在網(wǎng)上搜索到日本有一種仿制藥,托人從日本購買了“印度格列寧”,價格只有原版藥的1/8,一個療程折合人民幣不到4000元。之后他開始直接從印度購買,最低售價只有200多塊。
在自己服用后,陸勇自認“印度格列寧”與正版藥藥效相同,之后他便通過QQ群等方式向其他病友推薦,托他代購的人也越來越多。
2014年7月22日,湖南省沅江市檢察院以涉嫌銷售假藥罪對陸勇提起公訴。但戲劇性的是,上百名白血病患者聯(lián)名寫信,請求司法機關(guān)對陸勇免予刑事處罰。
2015年1月27日,檢察院發(fā)布《對陸勇決定不起訴的釋法說理書》,判定陸勇的行為是買方行為,并且是白血病患者群體購買藥品整體行為中的組成行為,因此不構(gòu)成銷售假藥罪,撤回起訴。
此案當時備受輿論關(guān)注,陸勇被捧上“救世英雄”的高度,被封為“藥俠”。今天陸勇的微博名也依然在用這個稱號。
《我不是藥神》催淚,但絕不是空煽情,它戳中的正是每個人的痛點——看病難,看病貴。
誰能保證這一輩子自己和家人不生病呢?一旦遇上大病,動輒上萬的高昂醫(yī)藥費讓普通人家根本無力承擔。一人生病,全家拖垮,這話真不是危言聳聽。
年初那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大家或許還記憶猶新。除了意識到流感的嚴重性外,筆者驚訝的是,哪怕是一個看起來富足的中產(chǎn)階級也可能在短短幾天里因病致貧。
為看病傾家蕩產(chǎn),這樣的悲劇在我們身邊并不少見。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法與情也從來不是完美的天平,復雜的現(xiàn)實需要掌權(quán)執(zhí)法者在處理問題時有更多的考量。
影片中有個場景非常動情,一個慢粒白血病老太太對警察說:“領(lǐng)導,我求求你,別再查‘假藥’了行么。這藥假不假,我們這些吃的人還不知道么?
我吃了三年正版藥,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F(xiàn)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可你們非說這是‘假藥’。不吃藥,我們就只能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他們不是在保藥販子,他們是在保命。說到底,大家只是想有尊嚴地活下去。如果都吃得起正版格列衛(wèi),誰又會選擇印度仿制藥呢?
有病沒有藥是天災,有藥買不起是人禍。這是一名湖南慢粒病人去省委要求格列衛(wèi)入保的時候說的話。
盡管今天部分省市已經(jīng)將格列衛(wèi)及其仿制藥納入醫(yī)保,但絕大部分省市的病人依然面臨自費壓力。
更別提還有更多潛在的醫(yī)療問題:醫(yī)療資源不足、醫(yī)患關(guān)系緊張、專業(yè)人才欠缺……前段時間的血庫不足問題也引發(fā)過媒體的報道。但后續(xù)如何?往往是不了了之。
我們不能妄求中國的醫(yī)療現(xiàn)狀一夜趕英超美,但愿能如程勇在法庭上所說那般:今后都會越來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