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4日,繼愛因斯坦之后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永遠離開了人世?;艚鸾o太空探索帶來的革命性變化無須多言,甚至在他去世后,還給人類留下很多科學遺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的這個想象力爆棚的計劃——突破攝星。
霍金的擔憂
物理學家可能是各學科中,最具想象力的一類科學家。他們的想象力甚至能夠直達宇宙深空,縱橫過去未來?;艚饎t是這一類科學家中格外有趣的一位,在他職業(yè)生涯的后半段,似乎對于尋找外星文明很感興趣。
2014年,由霍金主演的科學紀錄片《跟隨史蒂芬·霍金進入宇宙》開播?;艚鹪谄袕娬{,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極大,但人類不應該主動尋找他們,甚至應該盡可能避免與外星文明接觸。他擔心人類遭遇比自己技術先進太多的外星人,會被當作螻蟻一般輕易毀滅。
但是……
話雖這么說,但霍金似乎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或者說,他太理解人類渴望認知浩瀚太空的迫切愿望了,不久之后,他便 發(fā)布了一項大膽的科學探索計劃——突破計劃。
霍金打算突破什么?
根據計劃的順序,最先進行的是“突破聆聽”。這項計劃啟動于2015年,通過借助全球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對整個銀河系及其附近的100個星系進行探索??茖W家將收聽來自最接近地球的100萬顆恒星傳來的訊號,并將所收集到的數據完全對外開放。
如果存在高科技的外星文明,那么“突破聆聽”計劃將有可能搜索到這些文明發(fā)出的電波訊號,通過這些蛛絲馬跡來獲知外星文明存在的訊息。截至目前,“突破聆聽”項目已經通過美國的綠岸天文望遠鏡捕獲了來自距離地球30億光年的FRB 121102矮星系發(fā)出的15次重復性快速電波爆發(fā)。這些電波爆發(fā)有可能是黑洞,或者具備極強磁場的中子星發(fā)出的,當然,也有樂觀的人認為,這是外星宇宙飛船發(fā)出的訊號。
千枚“小郵票”
“突破聆聽”計劃為人類探索宇宙、探索外星文明尋找依據,那么接下來一步,就輪到“突破攝星”計劃了。
“突破攝星”比“突破聆聽”更大膽,這個計劃打算發(fā)射數以千計的太空飛船,用撒網的方式,去探索宇宙深空。別被嚇著了,這上千艘飛船,并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太空飛船,而是每一艘都只有郵票大小的納米小型太空飛船。這些納米飛船可以由常規(guī)火箭一次發(fā)射上千個,它們進入太空后便展開非常薄的光帆,光帆通過高能激光的推動獲得動力,逐漸將飛船加速,最終達到光速的20%。飛船們裝備有研究行星或小行星的傳感器,它們飛往各個恒星,進行近距離的探測,數據最終由探測器通過激光發(fā)回地球。
困難重重
霍金的“突破攝星”計劃非常超前,以至于現在很多技術條件還沒有完全具備。別的不說,就納米小型太空飛船這個技術,要求飛行器以光速的20%在宇宙深空飛行。這是什么概念?一言以蔽之——非常危險。在宇宙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天體,哪怕一小粒太空塵埃,都會對如此高速飛行的飛船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隨便一撞,就是粉身碎骨!
而且,人類還沒有嘗試過在如此高速飛行的狀態(tài)下進行有效的信息傳輸。所以當這些“小郵票”飛到了恒星,進行觀測與拍攝,之后又如何確保它們將數據順利傳輸回來呢?
雖然“突破攝星”計劃難題很多,但霍金為人類打開了突破想象極限的窗口。如今,霍金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愿他大膽的計劃能夠獲得令人驚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