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憶水中(原創(chuàng))
臨近考試,我卻還在為各種課外活動忙得焦頭爛額。幾經(jīng)取舍,我決定退出一場辯論賽。我正準備找老師說時,老師竟然先告訴我:“恭喜你不戰(zhàn)而勝,就在幾分鐘前,你的對手宣布退出比賽了?!?/p>
我暗自慶幸。原本我認為對手十分強大,自己毫無勝算。然而,事情竟然這樣發(fā)展了。難道,我的對手也是這么想的?而在另一場我覺得十拿九穩(wěn)的演講比賽中,我沒能取得預期的名次。難道,其他選手在比賽時也都和我一樣胸有成竹?
“他可能也是這么想的”這句話開始久久地占據(jù)我的腦海,每當面臨重大考試或激烈競爭時,它都會為我起到自我調(diào)節(jié)的作用。我既不是那么渺小,也不是那么高大。我既不應該輕易地放棄努力,也沒有資本盲目地自視甚高。處于相同狀態(tài)、擁有相同想法的人,永遠不只有我一個。
距離考試還剩一周,我在周末收看了一場球賽。相比場上的勝負,更加吸引我注意的是場下的采訪。獲得冠軍的選手說:“我和對手的實力很接近。本來我因為壓力過大而失誤很多,可發(fā)現(xiàn)對手也同樣有壓力后,我反而放松下來,在比賽中發(fā)揮出了水平。”果然,大同小異的心理是任何選手都會有的。誰能知己知彼,認清自己的定位、目標、途徑,誰就更容易將情緒的起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也就會離勝利更近一步。
這與我們的考試又何其相似!你既沒有一騎絕塵、遙遙領先于其他人,也沒有孤立無援、被其他人遠遠地拋開。大家既互相競爭,又結伴同行;既互相敬畏,又彼此激勵。你是如此,其他人也是如此。
考前的最后三天,大家不免都有些焦慮,我也不例外,跟同桌討論問題時,發(fā)生了些矛盾。過后我想主動去和解,又怕被拒絕,多丟面子?。 八赡芤彩沁@么想的呢!”這個念頭剛一產(chǎn)生,我不再猶豫,馬上開口打破僵局。果然,他也同樣在躊躇著是否還要故作矜持。我們很快互相道歉,和好如初。
馬上就要進考場時,同桌用不停出冷汗的手攥住我的手,說:“我緊張,怎么辦啊?”我并不知道該如何勸解,只知道那句“別怕,只要發(fā)揮正常水平就行了”是空洞而無效的,因為那缺乏自己與他人的參照。于是我換了一種說法:“難道只有你緊張?我也一樣??!其實大家都‘想贏怕輸’啊,‘發(fā)揮正常水平’也是大家共同的目標,咱們只是不例外而已?!?/p>
開考的預備鈴響起,我和同桌各自冰涼的手竟同時開始朝著正常的溫度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