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蘭
聽二胡版《鐵血丹心》,我只喜歡街頭藝人駱宏俊的。
那如泣如訴的二胡聲里,沒有太多學院派的章法,也沒有太多街頭藝人的油滑,更沒有討好取巧的媚味。只有演奏家在洶涌與平靜中的自如穿越……
作為深圳少有的拿到“街頭藝人證”表演者,駱宏俊從沒表達過對金錢的清高。因為他有一對兒女讀大學,還想在老家蓋一座三層樓房。
在深圳街頭拉二胡的第一天,他只收到47元錢。起初,他很在乎錢數(shù),拉二胡之前,他會先放幾十元到琴盒里“撐場”。有觀眾放了錢,他心里會咯噔一下。后來他發(fā)現(xiàn),在乎錢的時候,就不能投入演出了,胸口老被什么東西噎著,不安寧。
駱宏俊就索性自己不放錢了,也不跟觀眾有眼神接觸。他在琴盒上貼了紙條說明,請大家原諒他在演奏中不能交流。
沉浸在音樂世界中,駱宏俊反而通透了。而每到收工回家,琴盒里面的打賞數(shù)目往往令他驚喜。隨著他更關注內(nèi)心,驚喜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
不看觀眾,不在意外界,駱宏俊的技藝越發(fā)高超,收入也越發(fā)可觀。這樣“弄拙成巧”,曲折迂回地得到了他想要的肯定,以及經(jīng)濟上的大大改觀。
追求成功的人,幾乎都知道“吸引力法則”。當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時,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吸引而來。澳大利亞電視制片人、作家朗達·拜恩曾出版過一本風靡全球的書《秘密》。她告訴讀者:“吸引定律的過程:1.建立一個想法;2.不斷重復這個想法變成信念;3.信念會讓你實現(xiàn)?!?/p>
很多看了這本書的人,天天祈禱“我要錢,我要很多錢,我要更多錢”,以為這就是在向宇宙發(fā)出信號,祈禱能一夜成真。但事與愿違,如此急切求財,往往落魄不堪。原因在于,太多對名利的欲望,會變成石頭一般的負累,最終砸了自己的腳。
真正懂得吸引力法則的人,會更多考慮利他性,大到為人類謀幸福,小到關愛周圍的人,把心念放在做事上,然后,賺錢成了附屬的獎勵。
有句流行的雞湯文說:有錢把事做好,沒錢把人做好。我卻要說,有錢沒錢都要把事、把人做好。做好人事,賺錢就會水到渠成,這恐怕才是吸引力法則的精髓。
當駱宏俊不再看觀眾,不再留心多與少的打賞,不再在乎路人在不在聆聽時,那一刻,他是無拘無束的;那一刻,他與音樂融為一體。他的《賽馬》熱烈奔放,他的《女兒情》欲說還休,他的《一剪梅》清麗悠揚……
別看觀眾,做好你自己。
編輯 趙瑩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