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 要: 新世紀韓國小說中的中國形象中既有待人友善的小市民,又有充滿自信和正義感的大學生;既有在物質(zhì)追求中迷失人生方向的父母和商界斗士,又有與南京大屠殺悲劇相關(guān)的高級知識分子。人的行為背后均蘊含著一定的文化意義,中國形象背后隱藏著韓國對自身民族怎樣的目的或意圖、對中國怎樣的關(guān)注或期待,是本研究的重心。
關(guān)鍵詞: 新世紀 韓國小說 中國形象 文化心理
進入21世紀不到20年的時間里,以中國為情節(jié)展開地點、以中國人為主要登場人物的韓國小說并不多。本研究將金仁淑的中篇小說《大海和蝴蝶》、鄭燦的中篇小說《蝴蝶的夢》、尹厚明的長篇小說《獨角獸》和趙廷來的長篇小說《叢林萬里》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首先,人物和事件的指向性?!洞蠛:秃泛汀丢毥谦F》主要刻畫中國朝鮮族的小市民形象,《蝴蝶的夢》呈現(xiàn)了南京大屠殺和北京奧運會大背景下的人物,《叢林萬里》則以多重視角深度剖析中國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自然環(huán)境、民族性等諸多問題。其次,作家多次往返中國,對中國社會和中國人均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個人見解。最重要的是,作為研究對象的作家、作品在韓國均具有相當?shù)纳鐣绊懥Γ谝欢ǔ潭壬洗砹隧n國對當今中國的認知。
《大海和蝴蝶》和《獨角獸》主要刻畫中國朝鮮族群體,鑒于中國朝鮮族的雙重文化身份,韓國作者看待朝鮮族與漢族等其他中國人相比,是否具有特殊性?將這些作品中的朝鮮族形象歸為中國人形象的一部分是否妥當?從兩部作品的主旨和創(chuàng)作意圖來看,作者認為可以作為中國形象的一部分?!洞蠛:秃返闹魅斯山?,雖然是朝鮮族身份,住在朝鮮族村落,但跟韓國人之間存在語言障礙,即將赴韓之前才開始接觸韓國語。從家中的裝飾(東北的火炕、中國結(jié)、倒掛的福字等)可看出,采金一家的生活方式完全是中式的,思維方式和人物個性也透露出典型的中國小市民特性?!丢毥谦F》中雖然也出現(xiàn)朝鮮族,但并不存在文化身份的困惑或矛盾??傊瑑刹孔髌氛宫F(xiàn)的是中國人的國民性格,是共性的東西,并不具有特殊性。
一、小說中的中國人形象
一個民族的他民族形象中,既有基于歷史傳承的再加工,又有順應社會發(fā)展的新面貌。與20世紀相比,新世紀韓國小說中的中國形象呈現(xiàn)更加豐富的面貌。同時,人物形象逐漸擺脫“被觀看”、“被呈現(xiàn)”的局限,逐漸成為情節(jié)發(fā)展的主導,并擁有個體思想和飽滿的人物性格。
(一)友善與自信的年輕一代
金仁淑的《大海和蝴蝶》以“我”的敘述展開故事情節(jié),“我”跟丈夫離異后,帶著孩子來到中國,期間認識了朝鮮族姑娘采金,由此開始了解中國朝鮮族的日常生活和價值觀。
采金在“我”的眼中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她不懂人情世故。另一方面,她是一個待人友善、至純至真的人。初次與采金相遇之后,“我”給采金貼上了“物質(zhì)主義”的標簽,韓國商店的再次相遇,“我”又發(fā)現(xiàn)了采金純真的一面。
挑選商品時,采金一直默默地站在身旁,友善地提醒哪里可以買到更加物美價廉的商品。為了方便“我”挑選商品,采金會主動接過購物籃。購物結(jié)束,“我”建議一起吃點東西,采金堅持回家吃晚飯,但還是先陪“我”去了麥當勞,并邀請“我”去她家里。由于語言的障礙,兩人的交流并不多,采金卻認真地請教了“我”一個問題,使“我”徹底改變了對她的第一印象。未婚夫(韓國跛腳男人)曾經(jīng)來中國見過她一次,臨走時留了一些錢,以便采金為韓國行做準備。但如果自己遠嫁韓國,父親將孤苦無依,所以她決定把這筆錢留給父親?;蛟S是覺得“我”作為韓國人,可以從未婚夫的角度分析問題,所以采金很認真地詢問“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跟采金幾次接觸之后,“我”完全打破了對她“人情淡薄”、“只認錢”的第一印象。在得知采金即將離開中國時,莫名的擔憂和驚恐驅(qū)使“我”不顧一切地跑到采金家里,要見最后一面?!昂孟駴]有理由再去找她了,告別電話里該說的都說了,讓她去韓國好好生活……”[1]42作為一個婚姻失敗者,“我”幾乎預見了采金國際婚姻的悲劇。出于對這個至純至善的女孩的惋惜,“我”試著做了最后的努力,但已經(jīng)無能為力。
《叢林萬里》中的北大學生是充滿活力、自信又富有正義感的一代人。他們在美國記者邀請采訪中,可以用流利的英語從容應對演講者的挑釁,既表現(xiàn)出對演講者的尊重,又堅定自己維護祖國的立場。
面對美國記者的咄咄逼人,中國學生從容不迫、旁征博引,將問題一一擊破,令美國記者折服。
從記者采訪會場出來,宋宰炯(韓國留學生)向女朋友李艷玲(中國學生)感慨,“我首先驚訝于中國學生的大膽發(fā)言,那些學生中有的英語水平一般,卻能從容地應對美國記者的逼問,令人嘆服”[2]322。“中國學生的知識面非常廣,將各類知識在短時間內(nèi)組織、表達的能力也很強”[2]324。并且,宋宰炯感嘆于中國大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擁護。并指出,面對相同的逼問,韓國大學生絕對不會做出同樣的反擊,表達了對韓國未來的擔憂。
上述感嘆雖出自宋宰炯之口,但其實代表了作者趙廷來的觀點。在趙廷來看來,中國的崛起不只在于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飛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和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更體現(xiàn)在年輕一代的自信自強、堅韌不拔和強烈的民族認同感上。
(二)物質(zhì)主義下的悲劇人物
《大海和蝴蝶》中出現(xiàn)了一些物質(zhì)至上主義者形象。采金媽媽(韓國餐廳打工)是韓國人口中“只認錢”、“人情淡薄”的中國女性,這一形象后來從采金爸爸那里得到了印證。在與采金爸爸的交談中得知,采金和哥哥很小的時候,采金媽媽以籌措兒子的大學學費為由,前往韓國打工。然而六年時間里,采金媽媽基本上沒有聯(lián)系家人,對家里也沒有提供任何物質(zhì)上的幫助,夫妻關(guān)系名存實亡,甚至連采金哥哥遭遇事故離開人世也沒有回來??梢姴山饗寢尩男袨閷@個家庭造成了大的傷害。
來中國之前,“我”受采金媽媽之托,將現(xiàn)金帶給采金。剛進入酒店房間,便有電話打進來,電話中,采金用蹩腳的韓國語向“我”討錢。掛斷電話不到十分鐘,采金已經(jīng)在外面敲門,可見早就在酒店候著了。進入客房的采金,沒有任何寒暄或感謝的言語,直奔主題,拿到錢之后立刻離開。順理成章的,初次見面之后,采金也被貼上了“物質(zhì)主義”的標簽。
同樣的婚姻悲劇即將發(fā)生在采金身上。采金媽媽為其在韓國訂了一門婚事,對方是為飯店送菜、跛腳的中年男人。同為不幸婚姻受害者的采金爸爸,卻默認了妻子對孩子的婚姻安排。對此,采金理所當然地接受,并“堅定”地對父親說:“我會好好地、幸福地生活下去!”[1]30可見,采金默默憧憬著“幸?!钡幕橐錾詈蜕矸莸霓D(zhuǎn)變,而“我”卻預見了采金的悲劇人生。
朝鮮族家庭教師的言行更露骨地表達了偏執(zhí)的物質(zhì)觀。在聽說采金即將赴韓結(jié)婚的消息后,家庭教師變得異常激動,言辭中盡是對采金的嫉妒之意。
鄭燦筆下的“魏克興”經(jīng)營著另一種悲劇人生。他是學術(shù)會議上侃侃而談的專家,卻長期隱藏于黑暗之中。以魏克興為代表的這一些人證明南京大屠殺的陰影仍然存在,其母親在南京大屠殺中被日本人蹂躪后生育了他們,這些母親有的選擇將嬰兒殺死在襁褓中,有的選擇自殺,而有的默默撫育幼小的生命。魏克興母親在其具備了一定自理能力時,從村里最高的樓上一躍而下。魏克興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戛然而止,還未從喪母之痛中反應過來,接下來便經(jīng)歷了更殘酷的事情。他從街坊的談?wù)撝兄懒俗约荷硎赖拿孛?,自此背負了對母親的罪惡感。縱使遠離家鄉(xiāng),顛沛流離大半生,痛苦未減反增。
“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以為自己是犧牲者??刹恢獜暮螘r起,我開始意識到自己或許是這場災難的加害方。我的存在本身就是母親所不能承受的痛苦,這個痛苦的巔峰就是母親的自殺。我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3]135-136。魏克興終于鼓足勇氣吐露心聲,言語中盡顯絕望。最終,他做出了跟母親同樣的選擇。魏克興之死,不僅是一種解脫,還是對日本帝國主義反人道主義行徑的最強硬的抗議。魏克興代表了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承受著與生俱來的“罪惡”,而自身所受的傷害卻無處寄托。魏克興的葬禮上,沒有出現(xiàn)一個家人或親戚,顯得格外得凄涼,也許這也是他所希望的。
《叢林萬里》中的李萬興也是一個在物質(zhì)追求中逐漸喪失本真的悲劇人物。他精明、有頭腦、懂得迎合消費者,并因此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物質(zhì)財富。但李萬興變得越來越貪婪,玩弄外國合作商,剝削手工藝人,惡意驅(qū)逐工傷工人等。李萬興對財富的貪婪甚至蔓延到李艷玲的婚姻上,他要求對方必須是對其生意有所助益的人。
二、中國形象背后的文化心理
希爾德認為,人的行為背后均蘊含著一定的文化意義,有時這種文化意義決定或支配著人的言論、行為[4]126。坎特認為,不同的種族,賦予對象的意義各不相同。即同一事物不同的宗族展現(xiàn)出不同的文化心理和行為反應[4]122。就此而言,明確中國形象背后隱藏著韓國對自身民族怎樣的目的或意圖、對中國怎樣的期待或關(guān)注,具有重要意義。
(一)對中國發(fā)展所存的心理
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的文化心理并不是某一個特定時期或某一時間催生下的產(chǎn)物,而是對歷史的承襲和積淀。在民族的發(fā)展進程中,文化心理會發(fā)生順應歷史的調(diào)整,但這只是對先前產(chǎn)物的再生產(chǎn),并不會發(fā)生根本的轉(zhuǎn)變[4]137。歷史上,朝鮮半島長期保持著單一民族,可以說,朝鮮半島國家和民族的概念幾乎一致。這也造成其民族認同感更加強烈,民族主義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
《獨角獸2》中,靠種植業(yè)養(yǎng)家糊口的農(nóng)村人的抱怨,不僅是農(nóng)產(chǎn)品,連狗肉都從中國進口,以此為生的農(nóng)民連人工費也不出來。農(nóng)村一片蕭條的景象,養(yǎng)殖業(yè)和種植業(yè)均受到中國市場的沖擊。
從北京申奧成功到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這段時間一些負面言論被周邊國家利用,或為緩解國內(nèi)危機,或為宣揚政治立場。
(二)對合作發(fā)展的期待
《蝴蝶的夢》中,“我”與魏克興相識于“南京和平論壇”專題研討會上。參會的中韓學者超越國家、民族的界限,為南京大屠殺的滅絕人寰表示悲痛,對日本否認歷史、以“受害者”姿態(tài)扭曲歷史的行為表示抗議,對日本天皇偷換概念的“戰(zhàn)敗宣言”表示憤慨。作品中用較多的篇幅介紹南京專題研討會上中外學者交流的內(nèi)容,重溫那段悲痛的歷史,強調(diào)在對日問題上中韓兩國的共同立場。
“我們國家花費了30年—40年的時間完成了西方200年的發(fā)展歷程,那么中國呢?他們僅僅用了20年—30年而已。這樣的過渡期每個國家都有過,而且這些過渡期出現(xiàn)的問題也會很快得到解決。西方人……對中國的每次預測都出現(xiàn)失誤”[6]。這是《叢林萬里》中全大光在中國問題上的觀點和立場。同時,全大光對發(fā)達國家的自大行為提出批評,并建議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拋棄偏見,努力適應現(xiàn)在的中國??梢哉f,全大光代言了趙廷來在中國問題上的觀點。
《叢林萬里》中的登場人物大都是久經(jīng)沙場的生意人,李燕玲和宋宰炯作為北大學生,是即將踏上社會的年輕一代,兩人經(jīng)常一起探討中韓兩國關(guān)系的話題。李燕玲批評道:“這就是我們中國人心里不舒服的地方,掙錢到中國來,……‘在陶器店里打拳。在陶器店里打拳的后果是什么?陶器會被打翻的?!盵2]301-302。面對女朋友的咄咄逼人,宋宰炯只能不斷強調(diào)韓國艱難的外交局面。小說將這一話題通過一對年輕戀人的對話呈現(xiàn),一方面減輕了問題本身的沉重感,另一方面借此表達了韓國在這一問題上的兩難處境。
“(在歷史上)我們中國自稱大國,一直將韓國稱為屬國”[5]347。作者趙廷來希望假借李艷玲之口,糾正偏頗認識,并借此表達一種美好的愿望,希望兩國年輕人對中韓關(guān)系持有積極觀點,推動兩國關(guān)系健康發(fā)展。
一國文學中的他民族形象并非一成不變,它會發(fā)生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轉(zhuǎn)變,而其轉(zhuǎn)變的背后往往隱藏著本民族的欲求和文化心理?,F(xiàn)有研究多集中于韓國古典文學或抗戰(zhàn)時期韓國文學中的中國形象研究,對中韓建交之后的韓國文學涉獵極少。希望本研究拋磚引玉,吸引更多研究者探討新世紀以來韓國文學中的中國形象及韓國對中國的文化心理。
參考文獻:
[1]金仁淑.大海和蝴蝶.李箱文學獎獲獎作品集27[M].首爾:文學思想社,2003.
[2]趙廷來.叢林萬里1[M].首爾:Hainaim出版社,2013.
[3]鄭燦.蝴蝶的夢.文學思想[M].首爾:文學思想社,2008.
[4]李炳全.文化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趙廷來.叢林萬里(3)[M].首爾:Hainaim出版社,2013.
[6]趙廷來.叢林萬里2[M].首爾:Hainaim出版社,2013.
基金項目:2015年青島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青年項目“韓國的青島形象研究”(QDSKL15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