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光
(遼寧省水利廳,遼寧沈陽 110000)
遼寧省彰武至白石段供水工程,在輸水線路上設置配水站兩座,站內設計有大型鋼制管件七件。管件在加工過程中無法避免殘余應力的產生,并在屈服極限附近表現(xiàn)出很大的危害,一定程度上降低構件的實際強度、降低疲勞極限,造成應力腐蝕和脆性斷裂,也會由于殘余應力的松弛產生變形,嚴重影響尺寸精度和使用壽命。為保證管件的結構精度和運行安全,能夠精確測得構件內部的殘余應力值,并確切掌握其應力分布情況顯得尤為關鍵和重要。
目前工程上應用較為廣泛的殘余應力測試方法是鉆盲孔法。盲孔法——就是在被測點上鉆一小孔,使被測點的應力得到部分或全部釋放,并由事先貼在小孔周圍的應變計測得釋放的應變量,再根據(jù)彈性力學原理計算出殘余應力。這種方法殘余應力測得值精度較高。因此該工程采用盲孔法,對三通、四通、三岔管焊縫進行殘余應力檢測。
應變檢測采用秦皇島市協(xié)力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XL2101A4型應變儀,該儀器設計上采用最新嵌入式MCU控制技術、顯示技術、模擬數(shù)字濾波技術,內置鋰電池供電,精度高穩(wěn)定性好。選用中航電測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型號為BE120-2CA-K的測試電阻應變計,該應變計由三組應變片組成,可同時檢測 0°、45°、90°等三個方向的應力應變數(shù)據(jù),經多個工程實際使用,在穩(wěn)定性和精度上都有著優(yōu)越的表現(xiàn)。
為了保證測量數(shù)據(jù)精確,真實反應應力分布情況,在大型鋼制管件的每條焊縫上均布有測點,鋼制四通構件一般布設14~16個點,三通構件布設11~12個點。三通構件布點示意圖、四通構件布點示意圖、布點位置與時鐘對應關系圖,分別見圖1、2、3。
圖1 三通構件布點示意圖
圖2 四通構件布點示意圖
圖3 布點位置與時鐘對應關系圖
該工程大型鋼制管件母材厚度為28~30 mm,BE120-2CA-K的電阻應變計打孔半徑1~1.5 mm、深度2.5~3 mm。布設點位置首先進行拋光,再用502膠把應變計貼牢,六根導線與應變儀有序連接,調平應變計后進行打孔測得數(shù)據(jù),代入以下公式計算,得出其應力及方向。
以鋼制四通為例,說明通過鉆盲孔法測得構件內部應力大小、方向,詳見表1。
表1 某四通構件內部應力實測值MPa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測得大型鋼制四通管件殘余主應力為259.59 MPa,最大應力為379.29 MPa,點號為12點,與之對應的構件布設測試點號為C/E3,若把整條橢圓焊縫按照時鐘點位均布,此位置處于時鐘的8~10點范圍。
經對7件大型鋼制管件殘余應力最大值統(tǒng)計得出,其中有5個管件最大應力分布在焊縫時鐘8~10點或者2~4點范圍,分布在此位置的幾率為71.4%。其余最大應力點也分布在8~10點或者2~4點上下較近區(qū)域,詳見表2。
表2 最大應力分布位置統(tǒng)計表
1)大型鋼制管件殘余應力最大值,集中在焊縫時鐘的8~10點和2~4點范圍,其余也分布在8~10點和2~4點上下較近區(qū)域,說明通過焊接起焊位置、焊接順序、焊接方向等工藝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殘余應力集中的問題。該工程大型鋼制管件焊接的起焊位置、焊接順序、焊接方向詳見圖4。
圖4 鋼制管件焊接的起焊位置、焊接順序、焊接方向
2)雖然通過焊接工藝、方法的控制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應力集中在管件結構、受力復雜的區(qū)域,但為保證最終整體管件的結構精度和使用壽命,對于焊縫內部殘余應力的消除,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