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明鏡》周刊8月19日文章,原題:在中國開車出行——小心,“馬路殺手”任何想在華開車的歐洲人,都需要先把歐洲駕照換成中國駕照,然后冒險就開始了。
在上海街道上,4.78米的奔馳C級轎車看起來就像入門級車型,因為街上到處是豪華轎車和超級跑車。我試圖在高速公路和隧道的迷宮中找到自己的路。每一次轉彎都像一次冒險。還好中國司機大都遵守交通規(guī)則——這歸功于完善的電子監(jiān)控。而且智能手機App也可幫助外國人克服語言障礙進行導航。
然而,在中國道路上行駛依然很艱難。盡管中國司機遵守規(guī)則,但他們的駕駛風格是不可預測的。這部分是因為缺乏汽車經(jīng)驗。歐洲人從小學開車,而中國人開始接觸汽車才30年。因此,中國的汽車駕駛文化遠不夠深厚,司機的駕駛經(jīng)驗和能力相比歐洲人也要差一些。似乎這還不夠,成千上萬的電動摩托車橫沖直撞穿越街道。與汽車司機不同,這些“幽靈車手”相當不守規(guī)矩,逆向行駛、不開車燈……常常成為汽車駕駛員無法估量的風險。
巨大帝國的繁榮經(jīng)濟也對買家結構產(chǎn)生影響。中國車主年紀平均比世界其他地方年輕15至20歲。而他們的父母一代中,幾乎沒人擁有駕照。
中國人不僅年輕還青睞新車。十年來,奔馳在華出售的70%新車,買主都是從未擁有過汽車的年輕人。在世界其他地方,相應數(shù)字只有5%到10%。中國正鼓勵人們購買(環(huán)保的)電動汽車。若無政府監(jiān)管干預,中國交通恐怕更難?!?/p>
(作者湯姆·格倫維格,青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