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晨
一家運輸公司因為貨物經(jīng)常送錯目的地,每年都要為此支付30萬美元的賠償金。管理層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員工每一年都會有大約6%的貨物送錯地方,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結(jié)果,是因為每次員工都有可能看錯送貨契約。
為了降低送貨錯誤率,管理層特別邀請了管理學(xué)專家威爾博士前來幫忙。威爾博士提出了一個建議:給所有送貨的工人或者司機一個“技術(shù)員”的頭銜。
管理層有些不相信:單單一個頭銜就能夠轉(zhuǎn)變這種情況?
威爾博士堅持說,這么做能夠一勞永逸地,完全徹底地解決這個問題。
管理層將信將疑地實行了這個方案。
沒想到,沒過多久,工人們的服務(wù)質(zhì)量大幅提高。原來6%的送貨錯誤率一下子降到了1%以下,也就是說,僅僅給了工人一個頭銜,就讓這家運輸公司每年節(jié)省了25萬美元。
在行為心理學(xué)中,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賞能夠?qū)θ说男睦砥鸬秸鎻娀淖饔?。它能夠讓我們更認可我們的行為,提高我們的自尊和自信。相對的,批評和懲罰就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在管理中,如果能好好利用這種心理作用,通過肯定、贊揚進行激勵,即使是一些令人提不起精神的瑣事或麻煩的工作,也能激起一個人的干勁。
有個煉鋼車間,總是不能完成任務(wù),廠長為了能完成任務(wù),便下到該車間與工人一起加班,有廠長在,工作效率自然比平時要高。臨下班時,廠長問一個當(dāng)班的工人:“我們今天煉了幾爐?”“6爐?!惫と嘶卮鸬?。于是廠長要了支粉筆,在車間的地面上寫了一個大大的“6”字。
夜班工人接班后,見這個“6”字便問怎么回事,日班工人不無自豪地說:“這是我們今天的工作成績,是廠長替我們寫的。”夜班工人聽后非常不服氣,憋足勁非要超過白班工人不可。第二天,白班工人接班時,見地上寫了一個大大的“7”字。
白班工人也很不服氣,到下班時,鄭重地在地上寫下了一個特大的“10”字。煉鋼車間的任務(wù)在工人自覺的競爭中順利完成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獲得別人肯定的欲望,尤其是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社會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的肯定,這也是促使人類產(chǎn)生干勁的緣由。
一位美國紡織廠老板采用了一種激勵辦法,通過給予員工一種榮譽,極大地發(fā)揮了員工的積極性。這家紡織廠原來準(zhǔn)備給工人買一些價格較高的新椅子,放在工作臺上休息用。這本是個普普通通的福利待遇,但老板一動腦筋,竟變成了激勵機制。
工廠規(guī)定:如果任何人超過了每小時的工作定額,則在一個月內(nèi)贏得椅子。頒發(fā)椅子的方式也很特別,工廠老板將椅子拿到辦公室,請獲獎的工人坐在椅子上,然后,在大家的掌聲中,老板將他推回車間。
這種“僧多粥少”的椅子,便成為工人競爭的目標(biāo),保住它和搶到它都是一種榮譽的象征。
(摘自“百度閱讀” 圖/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