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維
(房山長陽鎮(zhèn)社區(qū)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北京 102445)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我國的糖尿病患者數(shù)量不斷增加,對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非常大的影響[1]。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腫瘤疾病成為三大威脅人體健康和生命的非傳染疾病,目前,在臨床治療中,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比較多,因而在治療期間采用二甲雙胍和格列吡嗪藥物,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消除患者的各種癥狀、糾正患者的各種代謝紊亂問題,從而減少慢性病癥的發(fā)生,患者的病死率將進一步下降[2]。本次研究對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雙胍和格列吡嗪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8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42~79歲,平均(57.1±2.1)歲;對照組患者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齡43~78歲,平均(56.3±2.4)歲;兩組患者均排除合并有影響代謝和營養(yǎng)吸收等其他疾病,主要包括惡性腫瘤、活動性結核、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運用二甲雙胍治療,使用二甲雙胍片(深圳市中聯(lián)制藥有限公司,H20023251)250毫克/次,每天3次,14 d為1個療程,如果患者用藥1周后效果不理想,則需要將藥物量增加到500毫克/次,每天3次,按照此藥物量服用2周,患者的血糖水平恢復正常后,可將藥物量下降至初始用藥的劑量。觀察組主要采用格列吡嗪(石家莊市華新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H20065446)治療,2.5毫克/次,每天3次,如果患者服用1周后沒有效果變化,需要對患者服用的劑量進行調(diào)整,藥劑量增加到5毫克/次,每天3次,患者服用2周后血糖水平恢復正常后,將藥物量再次調(diào)整到初始用藥劑量。
1.3 觀察指標:主要觀察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FBG 2h)三方面的指標,同時還要觀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如患者出虛汗、心慌、上腹不適、低血糖等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不良反應人數(shù)/總?cè)藬?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統(tǒng)計軟件SPSS16.0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取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t檢驗,P<0.05表示統(tǒng)計結果差異明顯。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對比: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檢測數(shù)據(jù)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比較(±s)
糖化血紅蛋白(%)對照組 48 7.45±1.18 11.75±1.82 7.89±1.64觀察組 48 6.15±1.02 9.13±2.12 6.21±1.14 t - 5.774 6.497 5.828 P - 0.000 0.000 0.000組別 例數(shù)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
2.2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25%,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5.00%,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糖尿病患者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在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一種全身性的代謝性疾病,導致患者身體內(nèi)多種物質(zhì)的代謝出現(xiàn)紊亂[3]。尤其隨著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快速上升,目前糖尿病已成為一種比較流行的疾病,對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同時對患者的生命產(chǎn)生嚴重的威脅[4]。因此在生活中對糖尿病有及時的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這也是目前臨床治療需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在2型糖尿病臨床治療中主要采用二甲雙胍和格列吡嗪藥物治療,而二甲雙胍能促進人體中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進而降低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進而抑制肝糖原的異生情況發(fā)生,改善胰島素的抵抗能力[5]。二甲雙胍和格列吡嗪兩種藥物都具有降低血糖濃度的作用,但二甲雙胍主要是通過降低肝糖原異生降低肝糖的輸出量,將糖類物質(zhì)的無氧分解速度進一步提升,從而在提高人體對葡萄糖吸收的情況下降低血糖濃度。而格列吡嗪則是利用胰島素B細胞膜內(nèi)的磺脲類受體對B細胞產(chǎn)生刺激,最終在提高胰島素分泌能力的情況下降低血糖濃度。兩種藥物的治療作用相似,但藥物的治療原理不同,其效果也各有差異。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二甲雙胍和格列吡嗪藥物治療,其中對觀察組患者實施格列吡嗪治療,對對照組患者采用二甲雙胍治療,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檢測數(shù)據(jù)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25%,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5.00%,差異顯著(P<0.05)。原因分析為:①二甲雙胍藥物能夠增強患者體內(nèi)胰島素的作用,同時也能提高患者脂肪、肌肉等外周組織利用葡萄糖,在2型糖尿病治療中雖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有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②格列吡嗪主要通過刺激胰島素分泌來降低血糖,因此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下降比較快。③從整體治療結果顯示,雖然二甲雙胍與格列吡嗪都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而且兩種藥物治療,患者均有較好的耐受力,兩種藥物都具有控制血糖的同時也不影響血脂、不增加患者體質(zhì)量,但格列吡嗪藥物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更優(yōu)于二甲雙胍。綜上所述,在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中使用二甲雙胍和格列吡嗪治療,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顯示,格列吡嗪治療效果優(yōu)于二甲雙胍,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