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小軌
父母之所以抵觸,可能只是因為我們在溝通的時候忘記照顧到他們的自尊。
01
這兩天,爸媽從山東飛來了大理,老爸突然頭暈耳鳴的厲害,所以昨天去醫(yī)院帶他去看了一下。然后看到了超級心酸的一幕。由于神經(jīng)內(nèi)科的大夫想要幫我們先排除心腦血管疾病引發(fā)的頭暈耳鳴可能性,所以給開了一個腦CT的單子,上午9點多鐘,我們拿著繳費單去問診臺先排了個號,然后就去CT室外排隊去了。
一大早的,外邊烏烏央央地擠滿了排隊等著照腦CT的人,他們看上去大多都是至少五六十歲的父輩人,身邊大多沒有年輕人陪同,畢竟一等就是至少半天,可能年輕人在這樣一個周五工作日實在是分身乏術,沒時間干等。結果排了一上午,也沒輪到我們。
于是我們帶老爸中午去吃了點飯,附近隨便轉(zhuǎn)轉(zhuǎn),一眨眼就到了下午2點,CT室前,早已又是人滿為患。大夫每次開門喊名字,都有很多人擠到她跟前問,到底什么時候輪到我?
下午4點鐘的時候,大夫再次開門,一個老漢急赤白臉地沖上去問:“大夫,我可是從早上8點一直排到現(xiàn)在4點多了,為什么還不到我?你們是不是搞插隊了?”
大夫一聽,拿過他的單子來一看,用手指戳了戳單子上的幾個字,平靜而冷淡地說:“大爺,您排的是明天上午的,自己看看?!比缓蟠箝T就又關上了。老漢一下傻眼了,手中高舉的單子,顫了又顫。他就這么拿著一張第二天的單子,在不可能輪到他的那扇大門前,生生等了一整天。這時遠處有個男的跑過來叫了一聲“爹”,滿臉的老大不樂意:“你都出來一天了,怎么還沒弄完,趕緊先接孩子放學去吧?!?/p>
老漢應了一聲,回頭看了又看,嘆了口氣,終究還是悻悻而歸。老人眼神中那種復雜而無助的失落一下子擊中我,看得我眼淚都下來了。特別心疼。
如今,先進的醫(yī)療系統(tǒng)對他們沒耐心,每天在高壓下忙碌的醫(yī)生對他們沒耐心,處在中年危機中自顧不暇的兒女對他們也沒了耐心。
他們不是故意想給誰添麻煩,那些繁雜的手續(xù)他們很難跑得明白,那些網(wǎng)上掛號網(wǎng)上交錢的手續(xù)聽上去光鮮亮麗,可年輕人不陪著他們壓根也整不會,他們就只能一次次去交費口排隊,去問診臺排隊,去拍片室排隊,好不容易都忙活下來,可能才發(fā)現(xiàn)這一天都是個白費,只能第二天再來。
你可能會說,自己聽不明白那怨誰?嗯,你可以這么跟你的同事說,跟你的下屬說,跟你的隊友說。但你,唯獨不能對他們這樣說。你以為他們不想聽明白?
現(xiàn)實是,無論當他們面對兒女,還是面對外人,只要一遍聽不懂,就會遭到各種不耐煩的白眼與冷默。這個時代招呼不打一個,就這么拋棄了他們。
02
之前一個在廣州寫公號的作者,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陪老人看病,最痛苦的不是錢累,而是心累。我點頭,深以為然。人上了年紀,都有自己的固執(zhí)。
他們認為,醫(yī)院就是喪氣的地方,本來好好的一個人,去了醫(yī)院就越治越壞;他們認為,醫(yī)生給他們先開單做檢查而不是直接開藥,就是想騙他的錢;他們總有自己的固執(zhí)判斷,一到醫(yī)生面前就自我診斷而且不許質(zhì)疑;錢一花多了,他們馬上就說不治了。
他們固守著自己的一套,時不時得還要向你傳遞一些負能量爆棚的東西,你要多說一句,他們就直接撂挑子說不看了。
兒女們起初會努力跟他們講清楚,為什么要做這些檢查,當他們沒聽完就要擺出“老子”的姿態(tài)駁回你,還要勸你“別聽醫(yī)院的人胡說八道”時,你才知道,你和父母這一代人之間,永遠有逾越不了的溝通障礙。
當你發(fā)現(xiàn)跟他們溝通很費勁時,就會變得極不耐煩。你覺得他們愚昧又頑固,說了也不聽,就再也不愿意浪費那個時間。
可他們是生你養(yǎng)你的父母啊,你還記得他們帶你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是怎樣一種情形嗎?
你指著夜空問,爸爸,那是什么?他說,星星啊,寶貝。過了一會你又問。他又答。然后,就這樣一個問題,你問了101次,他答了101次。
現(xiàn)在他們腳力減弱,跟不上這個世界的時候,輪到你帶他們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卻因為害怕觸怒你,連張嘴問都不敢問了。
我們的耐心都去哪了?
03
以前在外地上班的時候,聽到同一個辦公室的姑娘接了一個她媽媽的電話。聊了3分鐘不到,她就跟電話那頭吵起來了,掛電話的時候委屈地滿眼是淚。她說,真是受夠了每周一次跟家里通電話了,根本沒法溝通。
我問她,到底怎么了。她說,每次打電話都是那些事兒,吃了嘛?喝了嘛?最近工作怎么樣?怎么還不找個男朋友?鄰居家誰誰都生二胎了……你說我想孤獨終老嗎?他們生二胎關我什么事兒?你以為我想一個人每天擠地鐵、通下水道嗎?本來我壓力就夠大了,她憑什么每次拿起電話來就不管不顧地哪壺不開提哪壺?她就不能問點別的嗎?
我聽完,嘆了口氣,說,你覺得她還能問些什么呢?她愣住了,如鯁在喉。對啊,這些連你干啥工作都有可能說不明白的老人,他們除了這些讓你厭倦的老生常談,到底還能問你些什么呢?跟父母之間,還要什么建設性的談話嗎?
所謂耐心,不過是陪父母多說說廢話,聽他們一遍遍絮叨那些說過無數(shù)遍但還是要再說一遍的事兒。
04
你教過老人用智能設備嗎?
有一次,辦公室話題聊到教老輩人用智能手機。沒想到大家對于教爸媽用智能手機的整個過程共鳴特多。
大飛姑娘抱怨說,別提了,上次教我爸用個智能機,分分鐘就能吵起來,太傷感情了。都說多少遍了還是會按錯,還不如讓他們繼續(xù)用那個老年機,有個sos、手電筒、收音機、打電話功能就夠了,我真是何苦來的,高科技不適合他們。
老S姑娘更是驚呼:“我最后悔的就是給家里換了個智能電視,他倆開完機后就不會使了,每次換集換不過去,都得喊我給他們調(diào)出來,教多少遍也學不會,他們也不愛學,就指著別人,說多了還怨我買個破爛玩意,根本沒法交流。”
很無奈吧?你想拉著爸媽跟上這個時代,好讓他們也體驗一把科技時代的便利,但他們非但不愿意學,還會埋怨??伤麄兙芙^改變,最后苦了的還是他們自己。
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了?父母之所以抵觸,可能只是因為我們在溝通的時候忘記照顧到他們的自尊。
所以,如果可以,請對父母再多些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