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階段在農(nóng)村初中的教學中存在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中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不高,即使在學習文學名著時,語文教學過程也無法引起學生的注意。文學名著都屬于經(jīng)典作品,是人類文化長期發(fā)展中的優(yōu)秀成果,學生應(yīng)該認真閱讀這類作品。為此,我嘗試了以活動為載體來進行名著閱讀教學,遵循新課程的理念,將課堂還給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和激情。
關(guān)鍵詞:活動;有效策略;名著教學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不是靠補課,更不是靠增加作業(yè),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所以,語文教學應(yīng)重視閱讀,特別是名著閱讀應(yīng)成為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學名著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是人類文化的精華。多讀名著,可以增長知識,提高語文能力,提升文學素養(yǎng),增加文化底蘊,啟迪智慧。名著閱讀有如此深遠的意義,但初中生的名著閱讀現(xiàn)狀并不樂觀,尤其是農(nóng)村初中學生閱讀名著的情況令人擔憂。
一、 農(nóng)村初中學生閱讀名著的現(xiàn)狀
《新課標》規(guī)定:“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然而農(nóng)村初中的學生閱讀量卻遠遠沒有達到課標的要求。我曾就自己所任教的初三年級兩個班級每個學生的閱讀量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表明,學生對于名著的閱讀量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同學連教材上推薦的名著都未曾閱讀過。為了應(yīng)付名著閱讀的考試,學生喜歡讀名著識記速成讀本,或讀老師整理的名著資料,滿足于這種粗略的閱讀,滿足于一知半解。這種扔掉原著,只讀提綱式的閱讀,與真正意義上的名著閱讀差距甚遠。
探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1. 初中生學習任務(wù)重,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厚厚的名著。2. 名著內(nèi)容豐富,學生閱讀時間長、見效慢,不如其他學科只要多練就能得分的優(yōu)點。3. 學生對名著重要性的認識度不夠。這三點是所有初中生不認真閱讀名著的共同原因,而對于農(nóng)村學生來說還有另外三點原因:1. 家庭文化氛圍不濃,沒有養(yǎng)成閱讀名著的習慣。2. 有些農(nóng)村學生家庭經(jīng)濟條件差,無書可讀。3. 農(nóng)村學生缺少父母的監(jiān)督,面對網(wǎng)絡(luò)游戲等的誘惑,對名著閱讀缺乏興趣?;谝陨显颍也唤耄喝绾巫屴r(nóng)村初中生愛上名著閱讀呢?
二、 農(nóng)村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荀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泵绹慕逃叶磐蔡岢霾嵺`了“從做中學”為核心的教育思想,推動并促成了活動教學理論的正式提出。因此,我認為以活動為載體來實施名著教學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根據(jù)名著的特點,引導學生開展各種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自由思考、親身體驗的機會,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名著的熱情,促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名著中去。
(一) 導讀領(lǐng)方向
廈大中文系教授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講壇”的《品三國》系列節(jié)目頗受大家喜愛。他以獨特的視角,幽默的現(xiàn)代語言解讀“三國”,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為廣大觀眾所認可。從易教授身上我受到了啟發(fā),我認為在名著教學中,教師的導讀作用不容忽視,名著導讀應(yīng)該也會受到學生的歡迎。我主要采用以下兩種方式進行導讀:一是以人物為主線,如《水滸傳》,這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一部優(yōu)秀的英雄傳奇,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個性鮮明、令人難忘的英雄形象,讓學生以一個個人物為線索來讀,比如武松、宋江、吳用、魯智深等等,先記住熟記他們的綽號,然后熟悉相關(guān)的故事情節(jié),最后對這些人物做出評價。二是以故事情節(jié)為主線,如閱讀高爾基的《童年》課時,讓學生閱讀阿廖沙在成長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哪些痛苦與磨難等情節(jié)。學生從人物或情節(jié)去閱讀名著,閱讀思路會更清晰,興趣也會更濃。
(二) 觀影激興趣
很多文學名著幾乎都被改編成了影視作品,有的被拍成了電影,有的被拍成了電視劇。名著教學中可適當組織學生觀看這些影視作品,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感性的畫面提高對名著的學習興趣,迅速進入名著閱讀的情境之中,在輕松的氛圍中拉近與原著的距離。
如在教學《西游記》時,我就先組織學生觀看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幾集。學生看得津津有味,時而拳頭緊握、凝神屏氣,時而歡呼雀躍、拍手叫好,時而雙目圓睜、義憤填膺。他們?yōu)閷O悟空的火眼金睛、嫉惡如仇點贊,為唐僧的不辨是非、迂腐愚昧而憤怒。這樣輕松自由的觀影活動,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對名著的興趣,不少認為讀名著費時費力的同學也開始饒有興趣地閱讀起原著了。
(三) 故事燃熱情
心理學上說,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容易使人疲勞,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于是我想在名著教學中不妨開展講故事的活動,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緩解學生的疲勞感,激發(fā)他們閱讀名著的激情。
我開展“講故事”的教學活動,首先對學生提出活動的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繪聲繪色地講述名著中的一個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比如《水滸傳》中各英雄的反抗與斗爭的故事,《格列佛游記》中格列佛在大人國、小人國、飛島國、慧骃國遇到的有趣或驚險的經(jīng)歷等等。一個個精彩的故事,猶如一根根點燃的導火線,燃燒了學生閱讀名著的熱情,很快他們就能投入到認真的閱讀中去。
(四) 辯論促思考
初中階段是人的智力發(fā)展的轉(zhuǎn)折時期,智力的核心是思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在名著教學中開展了辯論會的活動,讓更多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自己對名著的理解。比如,初三上學期學生在讀《格列佛游記》,我讓他們圍繞格列佛的經(jīng)歷是“驚險”還是“有趣”展開熱烈的辯論。在辯論會上,學生們都摩拳擦掌,各顯神通,都不想輸給對方,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也表達了自己獨到的見解。通過辯論,學生對作品的認識加深,無論對人物形象、作品主題的理解,還是對故事情節(jié)、表現(xiàn)手法的把握,都比之前要深刻。
(五) 交流顯成就
在名著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開展“我讀名著”的讀書交流活動。在學生剛升入初一時,我就把初中階段必讀的名著篇目下發(fā)給他們,并給他們定好每學期的閱讀計劃。比如,初一上學期必須閱讀的名著是《湯姆索亞歷險記》《小王子》和《魯濱遜漂流記》。在每周的閱讀課上,我會挑選兩到三位學生來講述自己閱讀的名著內(nèi)容。其他同學就他們所講的作品內(nèi)容、主題等各方面提出問題,然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解決。有一次一位學生講了《水滸傳》中《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這一精彩的情節(jié)。其他學生聽了他的閱讀分享之后,提出了以下問題:魯提轄是個怎樣的人?他三拳打死鎮(zhèn)關(guān)西值得肯定嗎?有關(guān)魯提轄的精彩情節(jié)還有哪些?針對這些問題,學生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在討論中有些問題順利解決了。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生們就會去名著中尋找答案,然后再討論,最后達成共識。這樣的方式,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很受學生的歡迎,使課堂變得無比活躍,也能幫助學生加深對作品內(nèi)容的把握和理解,提高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到了初二,我讓學生讀《朝花夕拾》《駱駝祥子》等作品,每天課前利用5分鐘的時間,請一名學生上臺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最精彩的情節(jié)。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從學生口中娓娓道來。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們了解了名著的相關(guān)情節(jié),也營造了良好的氣氛,同時起到了很好的激勵作用。許多同學躍躍欲試,故事一個比一個講得精彩。我想,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嘗試。活動結(jié)束之后,我及時收集學生的稿子,并將這些講稿匯編成冊,在一個年級的學生中傳閱。這樣的活動,激起了學生的成就感,也營造了積極閱讀名著的良好氛圍。
此外,我在教學中還組織學生將名著中精彩的情節(jié)排練成課本劇在班級演出。排演課本劇,需要先讀,再導,再演,最后評。這樣既能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內(nèi)容,又鍛煉了口頭表達的能力,還提高了學生閱讀名著的積極性,真是一舉多得。
名著是人類文化長河中的瑰寶,面對懵懂、淳樸的農(nóng)村初中生而言,他們不是那么容易就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但我相信,以活動為載體來進行名著閱讀教學,遵循了新課程的理念,將課堂還給學生,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和激情,一定會讓名著閱讀成為一種潮流,成為一種美的體驗。
參考文獻:
[1]荀子.荀子·儒效篇[M].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3.
[2]雷彩玲.初中語文教學不可忽視名著導讀[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23).
[3]張獻禮.初中語文名著教學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9(5).
作者簡介:張孝妹,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八坼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