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計彪,張 超,李 強,胡恒宇,田 芮,馬曉麗
(1.金沂蒙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臨沭 276700;2.山東省水土保持與環(huán)境保育重點實驗室,臨沂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5)
小油菜是我國播種面積較大,且在蔬菜生產(chǎn)與供應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速生型綠葉蔬菜[1]。為獲得最大產(chǎn)量,過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的現(xiàn)象突出,造成葉片中硝酸鹽大量積累[2]。硫素是作物蛋白質(zhì)、多種酶和生理活性物質(zhì)的重要組成成分,合理增施硫肥可協(xié)調(diào)氮代謝的能力,促進物質(zhì)的合成與積累[3-4],調(diào)節(jié)葉片內(nèi)硝態(tài)氮的含量,并能夠顯著增加土壤交換性陽離子量[5]。硫和氮在植株體內(nèi)的生理功能和同化途徑相似,氮、硫中的一種元素缺乏會抑制另一種元素的吸收和同化。在植物代謝中,當?shù)獮橄拗埔蛩貢r,葉中可溶性的硫積累;而缺硫時,氮代謝發(fā)生紊亂。施用硫肥可增加作物葉片可溶性蛋白,降低土壤pH值,減少氮在土壤中的損失[6]。但是近年來高濃度不含硫化肥(尿素、磷酸二銨等)的大量施用造成土壤中硫含量日益減少,導致我國30%的耕地面積出現(xiàn)缺硫癥狀[7],并成為農(nóng)作物高產(chǎn)的障礙因子[8-9]。因此,本試驗擬在盆栽條件下研究不同硫肥用量對小油菜產(chǎn)量、品質(zhì)和葉片生理特性的影響,為實現(xiàn)小油菜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論依據(jù)。
供試品種為“四月慢”,試驗地點位于臨沂大學溫室大棚內(nèi)(118°19′8.10″E,35°05′23.89"N),該地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區(qū)。試驗用土取自臨沂大學周圍小麥-玉米種植農(nóng)田,長期施用化肥且無秸稈還田耕作措施。土壤質(zhì)地為粉壤,土壤類型為石灰淡色潮濕雛形土。供試土壤的基本性質(zhì):pH值7.3,有機質(zhì)含量10.9 g/kg,全氮含量0.9 g/kg,容重1.2 g/cm3,田間持水量24.2%(重量法測定),硝態(tài)氮、銨態(tài)氮、有效磷、速效鉀和有效硫含量分別為24.9、16.5、46.6、113.4和22.8 mg/kg。
供試肥料包括磷酸二銨(N 18%,P2O546%),氯化鉀(K2O 60%),尿素(N 46%),硫磺(S 98%)。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shè)計,共設(shè)5個施硫處理,分別為0、30、60、90和120 kg/hm2,以CK、S30、S60、S90和S120表示,每個處理重復4次。試驗用盆直徑為18 cm、高20 cm,每盆裝入3 kg土壤。所有處理氮磷鉀肥施入量相同,N、P2O5、K2O分別為120、90、90 kg/hm2(均按盆口面積折算每盆施肥量),所有肥料均在播種前與土壤充分混勻后裝入盆中。
試驗于2017年4月19日播種,播種時先從盆上層中取出約2 cm厚的土壤,用清水澆透盆中剩余土壤,然后均勻撒播15粒種子,播種后將取出的土壤覆回,所有試驗盆按隨機區(qū)組排放于溫室棚中,整個生育期各盆的管理保持一致。待幼苗長出3片子葉時每盆定苗兩株,在5月19日、5月29日和6月8日分別進行取樣,采樣時用夾鏈袋裝好葉片并放在冷凍保鮮盒內(nèi),帶回實驗室進行分析測定。
葉片光合特性指標采用LI-6400XT便攜式光合速率儀測定,測定時間為9:00~11:00;葉片SPAD值使用SPAD-502型手持葉綠素儀(日本生產(chǎn))進行測定。硝酸還原酶(NR)采用活體法測定,以產(chǎn)生的亞硝態(tài)氮的量表示[10];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采用Tris-HCl提取法[1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氮藍四唑光化還原法測定;過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愈創(chuàng)木酚法測定;丙二醛(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在532、600和450 nm波長下比色測定[12]??扇苄蕴呛坎捎幂焱壬ǎ琕c含量采用2,6-二硝基苯肼法,硝酸鹽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13]。土壤有效硫采用0.15%氯化鈣溶液浸提,經(jīng)過氧化氫加熱氧化后,通過氯化鋇比濁法測定[14]。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10做預處理,并用SAS 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ANOVA方差分析及差異顯著性檢驗(P<0.05);采用Sigmaplot 12.5軟件進行作圖。
硫肥的施用顯著提高了小油菜的鮮重(表1),較CK增加3.3%~25.5%,且隨施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拋物線變化(圖1),相關(guān)系數(shù)達到0.899;S90處理小油菜鮮重最大,顯著高于S120和S30,但與S60差異不顯著。CK處理硝酸鹽含量最高,達到405.9 mg/kg,施硫降低了硝酸鹽含量,且以S60的含量最低,其他施硫處理間差異不顯著。施硫較CK顯著增加了葉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幅在22.2%~38.9%,但各施硫處理間差異不顯著;Vc含量變化與可溶性糖表現(xiàn)出相似的變化,均隨硫施用量的增加呈現(xiàn)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以S90含量最高,達到565.2 mg/kg。
表1 不同施硫水平下小油菜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注:同列數(shù)據(jù)后不同小寫字母表示處理間差異達5%顯著水平,下同。
圖1 油菜產(chǎn)量與硫肥用量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
硫肥施用對小油菜葉片SPAD值有顯著影響,CK處理在各生長時段均處于最低水平,各處理SPAD值均隨生育期的延長逐漸上升(圖2)。播種后30 d,表現(xiàn)為S60>S90=S120>S30>CK;40 d后S60和S90顯著高于其他處理,S30和S120處理差異不顯著;收獲期(50 d)S60的SPAD值達56.4,顯著高于S120處理,其余施硫處理間差異不顯著。播種后30 d,各處理光合速率差異不顯著(圖3);40 d時CK顯著低于其他處理,S30顯著低于S60,其余施硫處理間差異不顯著;收獲期表現(xiàn)為S60>S90=S120>S30>CK的趨勢。
圖2 不同硫肥用量下小油菜葉片SPAD值
圖3 不同硫肥用量下小油菜光合速率
小油菜的硝酸還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隨生育期的進行呈現(xiàn)逐漸上升的趨勢(圖4,5),在收獲期達到最大;同一時期內(nèi),NR和GS均隨施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拋物線變化趨勢,以60或90 kg/hm2為轉(zhuǎn)折點。播種后30 d時,S60處理NR活性最高,S120與CK差異不顯著,且S30、S90和S120處理間差異不顯著;40 d時,S60、S90和S120顯著高于S30處理;在收獲期,S90處理NR活性達到38.5 μg/(g·h),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播種后30 d各處理GS活性差異不顯著,40 d時表現(xiàn)為S60>S120=S90=S30>CK,在收獲期,CK處理GS活性最低,S60處理最高,達到2.4 ΔOD/(g·h),顯著高于其他施硫處理。
施硫可顯著提高小油菜葉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活性,且隨硫肥用量的增加呈現(xiàn)先增加后降低趨勢(表2)。CK與S120處理SOD和POD活性差異不顯著,其余施硫處理差異不顯著且顯著高于對照。CK處理葉片丙二醛含量最高,達到34.7 μmol/g,顯著高于S60和S90的含量,但各施硫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圖4 不同硫肥用量下小油菜的硝酸還原酶活性
圖5 不同硫肥用量下小油菜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表2 收獲期不同硫肥施用量下小油菜葉片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
葉綠素是植株進行光合代謝的基礎(chǔ),葉片SPAD值代表了葉綠素的相對含量[18]。本試驗中,施用硫肥顯著提高各生育期葉片的SPAD值,光合速率與SPAD值表現(xiàn)出正相關(guān)性。硫是鐵氧還原蛋白的重要組分,是葉綠素合成的必需元素,在光合作用還原中起電子轉(zhuǎn)移的作用[19];硫也是葉綠素合成和ATP磺?;钚运匦璧脑?,以氨基酸的形式參與葉綠素前體的合成[20]。因此,硫的供給增加了葉片SPAD值。同時,硫肥顯著增強了葉片光合能力,使葉片積累較多的干物質(zhì),尤其在生長后期,以施60 kg/hm2硫肥處理最為明顯,為小油菜高產(chǎn)打下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chǔ)。
施用硫肥可顯著提高小油菜鮮重,較不施硫肥增產(chǎn)3.3%~25.5%。施60 kg/hm2硫肥較對照處理葉片硝酸鹽含量顯著減少15.5%,但施硫處理間葉片可溶性糖和Vc含量差異不顯著。播種后50 d,小油菜葉片葉綠素含量、光合速率、硝酸還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達到最大值;同一時段內(nèi)以60和90 kg/hm2施硫處理最高,對照處理均處于最低水平。施硫顯著提高了葉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活性,減少了丙二醛的含量。因此,施60~90 kg/hm2硫肥可顯著提高小油菜產(chǎn)量和改善葉片品質(zhì),本試驗為保證小油菜安全生產(chǎn)和合理施用硫肥提供了科學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