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網站Buzzfeed駐北京的記者李香梅(MeghaRajago?palan)簽證到期后沒有得到續(xù)簽,受到西方駐華記者的集體關注,他們紛紛寫報道聲援李,駐華外國記者協(xié)會還發(fā)聲明稱中方的做法“不可接受”,上演了中西價值沖突的又一幕。
按照西方媒體的說法,李是因多次報道新疆的事情而與中方結下梁子的。在西方對中國新疆治理不斷進行圍攻的時候,不難想象表現突出的李做了多么激進、歪曲的報道,不過據李本人說,中方并沒有提她的新疆報道,而只是說這是程序問題。
外國駐華記者的簽證是要不斷續(xù)簽的,中國駐外國的記者大多也一樣。給不給記者續(xù)簽這是一個國家的主權,2016年新華社駐印度的3名記者也是簽證到期后不給續(xù)簽,不得不離開印度。記者不被續(xù)簽通常有心照不宣的原因,但是當在中國發(fā)生這種事時,就會被上綱上線,形成較大動靜。
總的來看,西方媒體報道中國的基調
長期是負面的,其中有的媒體對華態(tài)度甚至越來越激進,這個問題在可預見未來內基本無解。中國對西方駐華記者好一點,多為他們提供工作方便,或者嚴厲一些,讓李香梅的事情多發(fā)生幾起,以示警告,都對這個趨勢應該影響不大。
有些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偏見加深,反映的是隨著中國崛起達到眼下的程度時,美國的對華態(tài)度轉為強硬,其他西方國家也多了焦慮,一些西方媒體人更傾向于找中國的茬,唱衰這個在體制上與西方不一樣、但卻獲得驚人成功的東方大國。
客觀說,西方一些媒體的對華報道相當極端,迎合、配合甚至引導了西方社會的對華情緒,有一些還通過互聯網把影響轉回到中國國內,對中國的社會治理產生了某種攪局。
西方媒體認為,他們那樣做天經地義,但這對中國來說是很難接受的。雙方的摩擦在所難免,無論這種摩擦的表現形式是什么,它們都會持續(xù)下去。
一方面中國相關機構肯定不會無所作為,一方面我們想從另一個角度探討應對西方輿論抹黑中國的策略,那就是要提高中國上下對西方輿論說三道四的承受力,以補勸說西方媒體改變對華偏見效果有限之不足。
中國人總說做自己的事,讓別人去說吧,但其實我們對西方的涉華輿論還是很在意的。按說這些年中國越來越強大了,我們應該逐漸看淡西方評價,無論它們說好話還是說壞話,我們都能泰然處之了,然而這種變化并沒有發(fā)生。
中國人還是很希望聽到西方媒體說我們好話,不喜歡聽它們說我們不好,官員和老百姓似乎都這樣。我們已經習慣了把西方的評價當成忍不住要去看幾眼的鏡子,盡管我們已經知道那面鏡子有些失真,甚至是哈哈鏡。
其實就像在中國國內的情況一樣,西方傳統(tǒng)媒體都在衰落,在西方世界的影響大不如前。美國的主流媒體在競選時集體罵特朗普,居然把他罵上了臺。特朗普入主白宮后,又敢單挑美國大多數主流媒體,罵它們都是“假新聞”??上攵切┟襟w的實際影響力已經流失到了什么程度。
但是那些媒體在中國的影響力似乎依然如故。那些媒體也成心跟中國鬧別扭,好像有點想“吃中國這碗飯”的意思。真的應該說,中國社會整體上太抬舉它們了。
不就是罵中國幾句嗎,它們連罵自己國家的政府都不管用,能把中國怎么樣?這個邏輯我們一定要抓住,思考下去,盡管它在現實中會受到具體因素的影響而變得不那么清晰、簡單。我們的工作恐怕要有兩個方向,一是爭取外部輿論變得更加客觀,二是改變我們自己,讓我們真的逐漸有力量藐視那些國外的“公知”“小編”,而后一個方向很可能是決定性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