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駿 彭薇
一個位置偏遠、資源相對匱乏的小鎮(zhèn),違建逐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派花木蔥蘢、詩意盎然的鄉(xiāng)村風貌。上海浦東新區(qū)泥城鎮(zhèn)的居民明白,這次大變化,源自全市上下開展的大調研。許多上海市民都和這個小鎮(zhèn)的居民有類似感受:那些下基層的干部不是隨便問問、走走過場,通過大調研,一批難點、痛點、堵點確確實實得到解決。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根據上海市委統一部署,2018年全市開展為期一年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當新時代排頭兵、先行者”大調研。各部門各區(qū)的黨政干部紛紛行動。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全市共開展調研146萬次,調研對象566.5萬個。截至5月底,全市共收集各類問題57.1萬個、建議22.8萬條;解決問題33.2萬個,解決率58.1%。
一年時間雖然近半,但大調研沒有終點。上海各級黨政干部正將良好的工作態(tài)勢轉變?yōu)閼T常的工作方式,內化為必備的胸懷和素質,進一步促進思想大解放,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fā)。
沉下“心”,解決基層“急難愁”
“坐辦公室里都是問題,走進基層就都是辦法?!痹S多參與調研的干部對這句話感觸很深。大調研啟動以來,不在辦公室里“憋思路”“湊點子”、跟基層“文來文往”,而是深入基層大課堂問計群眾好老師,一些長期困擾基層的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
形似“空中五線譜”的架空線,不僅嚴重影響城市景觀,而且存在很大安全隱患,遭遇投訴不斷,卻因為權屬不清成為治理難點。廟行鎮(zhèn)通過調研走訪,作了全方位排摸,歸攏、捆扎凌亂的電線纜115處,清除折斷的電線纜56處,先把安全隱患消除。并通過查找架空線權屬單位、托底處置、清理整編等辦法,還市民一個澄明的城市天際線。
解決急難愁問題,不僅要求干部人沉到基層,更要“心”沉下去。去年下半年,上海材料研究所與中天科技集團的金屬3D打印合作項目,一度因市級行政事業(yè)單位所辦企業(yè)清理規(guī)范工作而停滯。市科技黨委、市科委在大調研中了解到這個問題后,及時牽頭組織協調,讓各方統一了認識:科技成果轉化的時效性很強,清理規(guī)范期間也不能拖,否則會錯失市場“窗口”。今年2月,兩家單位合資組建的中天上材增材制造有限公司在江蘇南通成立。
邊調研邊解決、邊走訪邊落實,近半年來,各級黨政干部切實為企業(yè)群眾排憂解難。軌道交通手機掃碼進站擁擠、副食品價格補貼領取不便、農村綜合幫扶造血機制弱、項目審批時間較長、企業(yè)人才租賃房源供給等一批市民關心、企業(yè)反映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或正在抓緊解決。
解決急難愁問題仍有不少“硬骨頭”。據了解,目前各部門各區(qū)正抓緊梳理大調研中一時難以解決的,涉及市級層面多個部門的、突出的、機制政策方面的重大復雜問題,特別是關注度較高的跨部門、跨地域、跨事權問題,不等不靠,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真正啃下“硬骨頭”。
“全覆蓋”,更多群體進入視野
大調研,要聽到家家戶戶的呼聲,“全覆蓋”成為關鍵詞。參與調研的主體覆蓋全市黨政機關,調研對象實現企事業(yè)單位、“兩新”組織、城鄉(xiāng)社區(qū)和市民群眾的全覆蓋。一些平時視野之外的困難群眾,也進入了調研工作的關注范疇。
在長寧區(qū)紅十字會的大調研過程中,—戶特困家庭進入了工作組視線。上門時,長寧區(qū)衛(wèi)計黨工委書記、普外科專業(yè)出身的池捷懷疑李老伯的老伴極有可能患有腦梗,需馬上確診和治療,最終老人被確診為“腦部腔隙性梗阻”,及時接受了藥物治療。在各方努力下,老人已被納入長寧區(qū)“四醫(yī)聯動”幫困對象。“大調研救了我全家,更讓老伴撿了一條命?!?8歲的老兩口特意趕到新涇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送上兩面錦旗,表達對大調研工作組的感激之心。如今,像李老伯這樣的特困家庭進入各區(qū)、街鎮(zhèn)黨員干部的工作視野,讓他們享受更多、更好的醫(yī)療幫困救助。
在江灣鎮(zhèn)街道虹灣居委會里召開的一場大調研座談會,讓市交通委、市運管處、巴士集團、虹口區(qū)建管委等多家公交相關部門和企業(yè)負責人感受到期待和壓力。彩虹灣大型居住社區(qū)建成投用后,“出行難”問題成為居民們的現實難題。這次座談加上前期的深入調研,相關部門形成了解決這個地區(qū)出行難的初步方案,讓居民拍手稱快。
浦東新區(qū)人社局就連續(xù)走訪了多個城市建設者比較集中的制造型和服務型企業(yè),在調研中聽到了這樣的聲音一一“對于我們這些在大城市奮斗打拼的異鄉(xiāng)人來說,最基礎和最現實的需求就是要在這個城市里有一個有尊嚴的落腳處?!苯饦蚬芪瘯焖僮鞒龌貞?,積極整合金橋開發(fā)區(qū)范圍內人才公寓資源供企業(yè)選擇,還建設開發(fā)人才公寓供需網上平臺系統,研究解決人才住房安居補貼辦法等。
轉作風,練就群眾路線“看家本領”
對于上海各級黨員干部來說,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工作作風和方法得到進一步提升。
今年3月,市運輸管理處副處長殷波跑了2條省際班線,一天乘車400余公里,往返9個多小時,暗訪省際客運行業(yè),調查長途客車繞路走圈、站外帶客等違規(guī)行為,形成了一些加強行業(yè)監(jiān)管力度的具體措施。在她看來,大調研不是簡單完成走訪任務,而要真正沉下去找問題、抓細節(jié)、促落實?!安粩嗵觥孢m圈,深入調研,把痛點、堵點作為切入點,為居民排憂解難?!毙靺R區(qū)斜土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章紅兵說,大調研要關注社區(qū)民生的小細節(jié)即知即改,更多的是系統思考,研究打磨綜合型問題的解決方法。
通過“四不兩直”、開門搞調研,參加調研的干部聽到了群眾和企業(yè)的“吐槽聲”,記錄了工作對象和服務對象的“金點子”?;鶎拥摹按笃诖?,也讓他們接受了一次次實實在在的群眾路線教育。參加調研的機關干部與群眾面對面交流,以調研日志、調研手記等方式,全面記錄調研對象反映的情況和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問題,用“真付出”換來群眾的“真滿意”。
楊浦區(qū)委書記李躍旗在“書記手記”中提到,“調研的效果好不好,不能往紙上看,也不能往墻上看,而要往群眾的臉上看,往企業(yè)的效益上看”。金山區(qū)委書記趙衛(wèi)星在大調研中不僅“沉到一線”,還“沒打招呼”,跟村支書聊天了解實情。在他看來,調研必須要用真心,才能換得真隋。
給每一位調研對象留下手機號,成了松江區(qū)委副書記、區(qū)長陳宇劍的一個調研習慣。有些調研對象礙于當面提問題,隨后都會通過短信跟他說,這成了他掌握基層群眾所思所想的一個重要通道。他說:“大調研確實能夠解決很多問題,這不是一時的應急之策,而是我們今后要長期堅持的一項重點工作,是我們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