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浩
精準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戰(zhàn)之一,組織一些檢查評比,自然很有必要。
然而,凡事過猶不及。歲尾年初,各級各部門的扶貧考核一個接一個,不僅干擾了基層脫貧攻堅工作,使得基層干部不堪重負,還催生了貪求“虛功”的不良風氣:一些地方在脫貧攻堅過程中,不是把功夫下在如何幫扶、如何脫貧上,而是把“迎檢”當成頭等大事,為應付上級檢查,設關卡、搞前哨,找關系、打招呼,投機取巧,迎接檢查比上戰(zhàn)場還精心周到。
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基層干部群眾座談時曾表示,基層的形式主義,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扶貧迎檢搞“演練”,病根還在于上級的檢查評比過多、過濫。為此,有關部門在開展扶貧檢查時,項目設置必須符合實際,強調原始性、真實性、實效性,尤其要善于通過多種技術手段來達到考核評比效果,杜絕“弄虛作假”、“表面光鮮”和“文字游戲”,避免讓基層干部疲于應對、焦頭爛額。特別是要盡量減少檢查評比的次數和頻率,減少聽報告、審材料,注重向現(xiàn)場聚焦、向工作進度聚焦,讓貧困對象來談扶貧效果,對扶貧務虛者進行問責,對扶貧務實者進行激勵。
這樣一來,基層干部也就不必挖空心思搞“演練”、作“迎檢秀”了。
(責任編輯/高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