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摘要:雖然英漢語言具有完全不同的本質,在新詞的產生原因、產生的方法以及在新詞影響與作用的層面上,為了更加清晰地解析兩種語言中的新詞產生的共同性與彼此的差異,本文在辯證理解“新詞”內涵的基礎上,采用多維的視角對其進行個案例證式的對比分析。
關鍵詞:英漢新詞;多維對比;個案解析
詞匯是語言系統(tǒng)里最為活躍的因素之一。因此,對英漢新詞進行多維的對比,既可以發(fā)現英漢兩種語言自身新詞的衍生能力,又可以發(fā)現英漢雙語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甚至是以英漢新詞為例解析英漢兩種語言間的相互翻譯問題以及探討新詞背后文化層面上的交流。所以說,對英漢新詞的對比研究頗具現實意義與理論價值。
英漢新詞的多維對比,一般需要關注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新詞產生的原因、產生的方法、以及新詞誕生對語言系統(tǒng)的影響等。下邊結合具體的個案對這些問題進行逐一的說明與闡釋。
一、新詞
所謂“新詞”之“新”是一個相對的意思。在一般意義上,所謂的“新”都被理解為是“舊”的反義詞。因此,所謂的“新詞”就是新誕生的詞匯。而新誕生的詞匯又涉及到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所謂的詞形,即一種具有全新書寫形式的“詞匯”。確切地說是用一個全新的字形去表達一個全新的意義;另一個是指新的意義。即從能指與所指的層面上分析,無論是新的字形與原已存在的字形,它都可以用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例如,“精老爺們”就是一個新詞。但用于書寫“精老爺們”的字形都是漢語體系中原已存在的漢字。例如,相對英語中的“Trans*”而言,它基本含義是指“變性向者和變性別者”隨即其含義又拓展為“括性別身份包容,如性別流動,無性別等,以及變性向者和變性別者”。與前邊的漢語的“精老爺們”相比,它可謂是一個完全“新”詞,從詞形書寫到詞義,它都是原英語詞匯體系中不存在的一個詞匯。
因此,對于“新詞”之“新”的理解不能局限全新詞形與全新詞義的匹配上。對于那種以原有字形表現新詞義的現象的“舊瓶新裝新酒”也是一種新詞的誕生。所以,通過這樣的例析,我們在后續(xù)所謂的“新詞”就是指新義的誕生。
二、英漢新詞的多維對比
英漢新詞的誕生既有共同之處,也有彼此完全不同的差異。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英漢新詞的異同,我們應該從如下多個方面對其進行比較性的例析。
(一)英漢新詞誕生的原因
在新詞產生的原因層面上,英漢新詞表現出了諸多的一致性。正如結構主義語言學理論所闡釋的那樣,用以記錄聲音的字形與其所代表的意義之間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因此,英漢新詞的誕生原因一般不外乎如下三種:
首先,新事物的誕生。因為新事物的誕生,傳統(tǒng)的語言系統(tǒng)都與之適應產生新的詞語。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支付手段的更新,一種更加安全的支付方式“刷臉”誕生了。如果沒有這種支付方式的更新,“刷臉”這個新詞不會誕生;再如,前邊提及到的英語“Trans*”而言,如果沒有變性手術技術的出現,那么這樣的詞匯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被牛津詞英收錄。
其次,文化交流的影響。在文化全球化的進程之中,某一個文化體系中的語言系統(tǒng)的變化都有可能影響到其他語言體系中詞匯系統(tǒng)的變化,從而誕生新的詞匯,例如,由兩會召開而誕生的新詞“醫(yī)養(yǎng)一體”、“PPP模式”等都是如此?!搬t(yī)養(yǎng)一體”是醫(yī)療與養(yǎng)生、養(yǎng)老的結合。為了應對老年社會所面臨的養(yǎng)老問題,在兩會上提出了“醫(yī)養(yǎng)一體”的全新理念;“ppp模式”的意思是指依據政府與市場經濟體系而構建的一種新型共同體。這個共同體的特點是: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當漢語里出現這樣的新詞之后,它就會使其他各國的媒體快速地傳播到世界各地。因此,在其它語言體系里也就隨之誕生了新詞匯。當然了,這也包括英語。因此,從英語的角度講,這些英語詞匯的誕生就是因文化交流的影響。
再次,科技的發(fā)展。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交際軟件誕生了。于是在各種社交論壇上就出現了一種以“反駁你、教育你、潑你冷水”為通融的人。針對這一類人,有一個新的語詞誕生了“扛精”。其本義是指“為了抬杠而抬杠”的人。
(二)英漢新詞誕生的核心方法
首先,英漢新詞的產生有其共同性,也有其不同點。作為一種語言的基本構成,英漢新詞在其產生的方式上都表現出了簡潔化的發(fā)展趨勢。新詞構成簡化是指隨著現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生成的新詞匯也必須符合精簡快捷的特點,用盡量簡潔的文字來表達盡可能豐富的含義。[1]這段引文作者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他列舉了新詞“三證合一”這個詞匯。即,所謂的“三證合一”是指“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的整合。在上邊提到的““Trans*”這個英語詞匯也是如此,為了表達更多的含義,它截取了“trans”這一詞根并使之與“*”結合表達諸多與“變性”相關的含義。
其次,語言交流中的互譯。語言互譯是因文化交流而引起的,但在互譯的過程中,它卻使目的語里的詞匯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增長。但這種增長的實質就是新詞的誕生。因此,互譯這一方法是針對文化交流這一原因而言的。例如,英語新詞“TTYL”的誕生就是因為英漢互譯而產生的。“TTYL”與“talk to you later”同義。即“稍后再聊”的意思。
再次,詞義的整合。詞義的整合可以產生新詞,并且無論是從意義層面上分析,還是從詞語書寫的角度來講,它都能體現語言簡化的特點。希臘脫歐Grexit(Greek and exit)
葡萄牙脫歐Departugal(Portugal and depart)、意大利脫歐Italeave(Italy and leave)、法國脫歐Frunkoff(Franc;e and fuck-off)、捷克脫歐Czec;hout(Czec;h and out)、奧地利脫歐Outstria(Ostria and out)、芬蘭脫歐Finish(Finland and finish)、斯洛伐克脫歐Slovakout(Slovakia and out)、拉脫維亞脫歐Latervia(Latvia and later)、比利時脫歐Byegium、Belgium and bye)上面這些以“國家名稱”加上意義為“再見”的詞匯構建的2016英語“脫歐新詞族”。[2]
最后,不同語言的混用。隨著語言教學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生都掌握了第二外語。這就為運用不同語言的結合創(chuàng)造新詞成為了可能。例如,在上邊“PPP模式”這樣的新詞而言,它就混用了英語與漢語兩種語言。因為前邊的三個“P”是“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英語首字母。
(三)英漢新詞的影響與作用
英漢新詞的影響及作用可以從語言自身及其與之相關的語言學研究兩個層面上分析。在語言的層面上,新詞的誕生豐富了原有詞匯系統(tǒng)使之表情達意的功能得到了淋漓盡致般的表現。特別是語言的節(jié)儉原則更是得到了現實的體現。因此,新詞的產生可謂是語言系統(tǒng)自我完善的過程;從語言學研究的層面上分析,新詞的誕生促進了傳統(tǒng)語言學理論的發(fā)展。例如,有結合概念整合理論對新詞進行探討的文獻,也有從隱喻的角度對新詞構建中隱喻張力的 分析;既有從跨文化角度對新詞翻譯進行的研究,也有從辭典編纂角度對其釋義的解析。因此,有研究者對新詞給予的影響進行了這樣的綜合性總結:新詞作為最近鑄造的詞,其作用在于辨認發(fā)明、新現象,或承擔新文化背景的老想法,或發(fā)明詞或詞組行動,或將一個新詞行動介紹進人類的語言。[3]從這個意義上講,新詞的影響具有多維性。針對這樣的多維影響,只有運用多維的比較視角才能有所發(fā)現。
英語與漢語具有完全不同的本質。但這具有不同本質的語言新詞在其產生的原因、產生的方法與具體的影響上,表現出了諸多的相同點,也表現出了彼此的差異性。因此,這種多維的對比解析更具語言研究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謝蕊婷,劉柯蘭.文化視野中的英漢新詞對比研究(2010-2015)[J].決策與信息,2018(04):48-58
[2]向志敏.從概念整合理論看中英2016年度新詞[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30(05):156-157.
[3]孫新星.英語詞典新詞研究綜述[J].海外英語,2017(08):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