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青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6-0-01
中國近代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于1926年創(chuàng)立了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教學做合一十分重視做在教學中的作用。陶行知先生的“做中學”理論中的“做”,指的是生活社會實踐,強調(diào)在社會實踐中學習。
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應該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調(diào)動每位學生的力量,集思廣益,來完成課堂任務。讓學生們“從做中學”、 “從學中做”,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興趣,學得快樂。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做中學”。
一、疊紙船,學《核舟記》
《核舟記》雖說是篇“記”,其實也就是篇說明文,是篇介紹雕刻品的說明文。雕刻家王叔遠以“長不盈寸”的桃核,雕刻了一個“大蘇泛赤壁”的故事。文章構思精巧,形象逼真,顯示了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本文篇幅較長,學生翻譯容易,但背誦困難,我在教學時,先讓學生熟讀課文,然后,讓每個學生用8K大的白紙疊一只小船。學生幾分鐘就疊好了,然后,根據(jù)本文的說明順序:從中間到兩頭,從正面到背面的空間順序,在疊好的紙船上標上文字。
1、先標船的長度和高度: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2、再標船艙(中間): 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3、標船頭 : 船頭主要寫了蘇東坡、黃魯直和佛印的位置、神情。從三人的姿態(tài)、神情和各自的特點來介紹。先交待三人所處的位置,然后逐一寫他們的動作、衣著、體貌、神情。標好后,讓學生按照課文內(nèi)容介紹:船頭上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在他的右邊,魯直在他的左邊。蘇東坡、黃魯直(黃庭堅)一起看一幅書畫卷。蘇東坡用右手拿著書畫卷的右端,用左手輕按魯直的脊背。魯直左手拿著橫幅的左端,右手指著書畫卷,好像在說什么話。蘇東坡露出右腳,黃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轉(zhuǎn)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各自隱藏在書畫卷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開胸襟露出兩乳,抬頭仰望,神態(tài)表情和蘇東坡、黃魯直不相類似。佛印平放著右膝,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并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shù)出來。
二、做實驗,學《中國石拱橋》
用“實驗法”學《中國石拱橋》一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很輕松地使學生明白了建造中國石拱橋的原理。
實驗過程:1、提前備料:梯形狀蘿卜塊(厚3厘米、長4厘米、上寬2.5厘米、下寬2厘米)11塊,鐵絲一根(長60厘米),紙鑷子5個。2、實驗步驟:①把11個蘿卜塊靠緊拼起來,組成一個弧形橋洞;②把鐵絲對折后彎成拱形,把蘿卜橋洞夾在中間;③用5個鑷子先兩頭后中間夾住。一個28厘米的蘿卜拱橋(獨拱)就搭好了,有鐵絲和鑷子固定,“橋”可以隨意挪動。
實驗完成后,讓學生說出實驗原理:根據(jù)力學原理,拱橋把集中在橋中部的力分散到它的旁邊,圓形的物體作用于它外表的力是指向圓心的,橋面的壓力越大,梯形橋墩擠的越緊,橋就越牢固。
三、折屏風,學《屏風》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我讓學生動手制作屏風,制作方法如下 :
1、根據(jù)所需屏風大小選定紙張,并畫出自己喜歡的小屏風的形狀,標出凸折線和凹折線。2、在凹折線下端設計一個小橫切口(小方長形),可由3-4條切線組成;在凸折線上端設計一個內(nèi)凹的三角形切口。3、在屏風的中心處貼上自己喜歡的圖片或?qū)懮献约合矚g的詩詞,并涂是色彩。4、用刀切開所有切口,根據(jù)折線小心折轉(zhuǎn),完成立體裝飾造型。
5、用刀沿圖片四周切割,留一小段不割斷。經(jīng)過這些切割,一只小巧屏風就做好了。
這時,現(xiàn)成的教具有了,然后,教師設計以下問題進行說明文教學:
(1)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捌琳?,障也?!币馑际牵浩溜L,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
(2)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寫的?
①、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nèi)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②、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③、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 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3)古詩詞中的屏風: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說到屏,你還找到了哪些圖畫描繪了屏,全班交流,請你引詩配畫作解說。
比如:李商隱的《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詞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4)教師總結: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fā)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nèi)涵永遠散發(fā)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煥發(fā)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