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立虎 未寶雨
【摘 要】汽車作為人類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滿足載人、載貨功能的同時,也給用戶安全、舒適、自由、娛樂、操控感等體驗,當用戶在接觸汽車內飾時,對內飾的第一了解和認知主要通過人的感官,感官就是我們的眼、耳、口、鼻、舌以及皮膚等,內飾信息通過感官接收經(jīng)處理后傳到大腦,形成用戶的感官體驗,感官體驗是用戶體驗的基礎,內飾體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用戶的購買行為,因此,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重視影響用戶感官的汽車內飾設計,以滿足用戶多樣化、個性化的體驗需求,從而提升產(chǎn)品的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用戶感知;汽車內飾;設計
一、汽車內飾件概括
汽車內飾包括儀表板、車門內飾板、頂棚、中央通道、側圍內飾等內部覆蓋件,廣義的還包括方向盤、汽車座椅、地板墊等內部功能件。汽車內效果,一般內飾的材料多用塑料ABS和改性PP等,還有其他如皮革、植絨布、泡沫、玻璃鋼等多種復合材料。
二、汽車內飾件設計原則
汽車內飾件設計中的要素比較復雜,內飾是由不同功能區(qū)域以及部件構成,實現(xiàn)各項功能,所有可見區(qū)域都會和用戶產(chǎn)生感知行為,因此在進行汽車內飾件設計時,要堅持用戶感知原則??紤]到人的感官體驗較為復雜,具有綜合和整體效應,多感官刺激更能夠傳播深刻以及全面的信息,滿足人們的多樣化需求。汽車內飾件設計要素,具體包括開關聲、燈光、交互界面、面差。其中,可見視覺是用戶最為直接的感知,直接影響著消費者的第一印象。內飾造型和燈光以及色彩等,
直接決定了用戶的視覺感受,刺激著用戶的購買欲。在設計過程中,要做好以下要點的把控:
(1)形態(tài)設計。在汽車內飾件設計中,造型設計是重點。形態(tài)作為物質以及功能的載體,良好的形態(tài)設計語言,能夠給用戶美的體驗,促使品牌識別和記憶的形成。
(2)色彩設計。不同的顏色,給人帶來的感覺不同。紅色富有激情,能夠給人帶來一種運動時尚的感覺。而黑色較為沉穩(wěn),給人帶來一種豪華大氣的感覺。白色較為明亮,給人以溫暖清新的感覺。
(3)燈光設計。具體包括儀表燈和閱讀燈等,在燈光設計時,要從光源的冷暖以及光影角度出發(fā),協(xié)調整體,以免用戶出現(xiàn)視覺擾亂的感覺。
(4)表面處理和面差間隙。
三、基于用戶感知的內飾設計要素
(一)可見視覺
視覺是用戶最基礎最直接的感知,往往第一印象的形成都是通過視覺感受,內飾的造型、燈光、色彩、紋理、細節(jié)等都決定用戶的視覺感受,且用戶在購買過程中第一個考慮因素就是視覺感官。
1.形態(tài)設計
汽車內飾造型設計是汽車內飾設計重中之重,形態(tài)是物質和功能的載體,好的形態(tài)設計語言給用戶美的體驗,獨特的形態(tài)設計語言還有利于形成品牌識別和記憶。
2.色彩設計
在汽車內飾中紅色等富有激情的色彩給用戶運動時尚的感覺,黑色等沉穩(wěn)的色彩給用戶豪華大氣的感覺,白色等明亮的色彩給用戶溫暖清新的感覺,同時,內飾材料的色彩冷暖和明度對比,會形成不同的格調,豐富用戶的視覺層次。
3.燈光設計
汽車內飾燈光主要由閱讀燈、儲物盒燈、儀表燈、氛圍等構成,燈光設計要考慮光源的冷暖、光影的層次,光照的范圍等,協(xié)調整體,避免對用戶產(chǎn)生視覺擾亂,對用戶形成視覺引導和氛圍烘托。
4.表面處理
磨砂、電鍍、拉絲、皮紋、木紋等表面裝飾產(chǎn)生不同的表面光澤和肌理,提升了內飾的檔次和裝飾性,豐富了用戶的視覺感知。
5.面差間隙
合理的面差、均勻的間隙會體現(xiàn)設計的巧妙和產(chǎn)品的工藝品質,提升產(chǎn)品的檔次,給用戶精致、匠心之作的體驗。
(二)材料觸覺
汽車內飾是由不同材料組合搭配構成的,材料是物質基礎,每種材料都具有自身的特性,比如金屬的冰冷、織物的柔軟、皮革的細膩、木頭的自然、塑料的溫潤,不同的表面處理工藝也會對材料表面的特性產(chǎn)生影響。同樣是金屬材質,磨砂處理和拉絲處理的表面觸感完全不同。在汽車內飾設計中,材料的表面觸覺要考慮用戶的使用頻率和布局位置,比如在門內側把手、方向盤裝飾件、按鍵、換擋球頭等設計上常采用鍍鉻,手感較好且品質感、科技感強,內飾設計應該充分考慮材料表面的質感處理,提升人的觸覺體驗。
(三)聲音環(huán)境
好的聲音環(huán)境可以給用戶營造氛圍、建立背景,產(chǎn)生聯(lián)想并形成記憶,比如汽車中控屏開啟時的背景音樂。聲音也是傳遞信息的手段,比如汽車啟動時的發(fā)動機轟鳴聲,安全帶插入卡扣時的嘎吱響,汽車關門時的砰砰響,出現(xiàn)故障時的警報聲,完成操作后的反饋聲等,這些都構成用戶的聽覺環(huán)境,這些聲音的響度、音色、音調都需要設計,過小、過響或反應遲鈍的聲音都是用戶反感的。當發(fā)動機聲或儲物盒的碰撞聲過響產(chǎn)生噪聲環(huán)境時,將導致用戶情緒煩躁,在設計階段要考慮使用緩沖、隔音、吸音等材料,營造相對安靜的環(huán)境。
(四)易操作性
汽車室內的功能按鍵相對其他產(chǎn)品較為復雜,按鍵多、不易區(qū)分,用戶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障礙,因此,在內飾設計階段要充分考慮用戶的操作感知,比如按鍵的力度、行程、空間位置布局要符合人機工程,使用頻次較高的按鍵要排放在舒適區(qū),按鍵的反饋要及時,按鍵、按鈕要易撥動和抓握,行程要順暢,通過這些設計最大程度提升用戶感知體驗,降低操作疲勞度。
(五)智能交互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手勢、語音、眼動等操控方式逐漸應用到汽車功能操控當中,這將大大減少司機低頭用手指操作的次數(shù),降低操作的風險,也可緩解司機駕駛疲勞和緊張度,同時,智能交互方式產(chǎn)生后,傳統(tǒng)的手指操作變成交流傳達,使得汽車更加具有生命力和親和力,提升用戶的操控體驗。
四、結語
以用戶為中心,以用戶感知質量為驅動,提升汽車的綜合性能和精細化,產(chǎn)品小批量生產(chǎn)后通過用戶使用反饋的結果進行迭代設計,提升用戶感知質量,給用戶良好的乘駕體驗,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樹立品牌形象,從而使研發(fā)出的汽車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楊燕海.對于汽車內飾設計中“質感”的思考[J].科技與創(chuàng)新,2016(13):22.
[2]王合勝,丁歡.汽車內飾行業(yè)發(fā)展淺析[J].中國纖檢,2016(11):125-127.
[3]李斌.汽車內飾設計中的人性化因素探析[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5(35):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