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要】目的 探討頸部血管超聲在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初期缺血性腦血管病發(fā)病患者154例,將其作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154例為對照組,兩組均行常規(guī)體檢,并開展頸部血管超聲檢查,觀察與比較兩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頸動脈狹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腦血流動力學指標。結果 觀察組腦血流動力學、頸動脈指標較對照組,均高于后者(P<0.05)。結論 針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采用頸部血管超聲檢查,能準確地判斷頸動脈狹窄的程度和范圍,判斷斑塊的形態(tài)和構成,臨床應用價值高。
【關鍵詞】頸部血管超聲;缺血性腦血管?。粰z查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9..02
臨床中,采用超聲檢測缺血性腦血管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檢出率高[1]。本次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初期缺血性腦血管病發(fā)病患者及健康體檢者各154例,基于常規(guī)體檢,均實施頸部血管超聲檢查,比較頸部血管超聲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初期缺血性腦血管病發(fā)病患者154例,將其作為觀察組,均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相關診斷標準相符[2],均簽署有治療方案同意書,無藥物禁忌征。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或心衰者;晚期腫瘤及患有癲癇者,另排除不配合治療者。其中,男120例,女34例,年齡(51.16±45.57)歲;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154例,男119例,女35例,年齡(51.14±45.55)歲。兩組年齡、性別等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均開展常規(guī)腦部MRI或CT檢查,然后進行頸部血管超聲檢查,所用儀器為彩超PHILIPS HD11XE超聲檢查儀,頻率為5~10MH線陣探頭;受檢者行仰臥位,充分暴露頸前部,頸后墊枕,頭后仰,并偏向檢查側的對側。先將探頭置于頸根部,依次檢查頸總動脈,頸內及頸外動脈,盡可能探查至頸部最高點。分別開展縱、橫斷面的連續(xù)性掃查,從中明確兩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頸動脈狹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腦血流動力學指標等情況。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頸動脈狹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腦血流動力學指標:阻力指數(shù)(RI)、平均血流速度(Vmean)、腦血流量(CBFV)。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 23.0處理數(shù)據(jù),x2或t檢驗,若經比較有顯著差異,由P<0.05表示。
2 結 果
2.1 兩組頸動脈情況對比
觀察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18例,厚度增厚14例,頸動脈狹窄6例;對照組分別為122例、156例、110例,對照組各情況發(fā)生率相比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后者(x2=55.14、59.68、64.13,P<0.05)。
2.2 兩組腦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
觀察組CBFV為(542.16±114.55)mL/min,V men(20.14±7.24)cm/s,RI(0.68±0.07);對照組分別為(678.28±119.56)mL/min、(24.16±7.41)cm/s,RI(0.64±0.03);兩組比較差異顯著(t=23.65、5.12、2.55,P<0.05)。
3 討 論
缺血性腦血管病有著較高的發(fā)病率,且病因多樣、復雜,而其常見誘因為頸動脈供血不足,因而會對患者腦功能、精神功能造成較大影響。針對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而言,其發(fā)病率相比年輕人更高,且多發(fā)生于過度活動的頸部突然轉動或屈伸,并沒有比較凸顯的發(fā)病征兆[3]。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病來講,通常情況下,其大多受到的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在頸動脈內膜表面,往往會形成有斑塊,而在斑塊的表層,一般會出現(xiàn)膠原纖維增生,形成頸動脈管腔狹窄,另外,在粥樣斑塊的表層,呈現(xiàn)出纖維化破潰、栓塞,對頸動脈管腔造成阻塞,進而對頸動脈與腦供血造成影響,最終誘發(fā)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正常頸總動脈內膜-中層的厚度<1.0 mm,分叉處<1.2 mm,若其內膜-中層增厚≥2.0 mm,那么即為缺血性腦血管病。由本次研究得知,行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后,觀察組發(fā)現(xiàn)頸部血管超聲情況相比對照組,明顯高于后者,且大部分均有顯著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增厚;由腦血流動力學各項指標得知,觀察組RI、Vmean、CBFV低于健康受檢者,有較高的阻力指數(shù)。由此得知,針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采用頸部超聲檢查,能夠比較準確的將患者頸動脈病變指標給檢測出來,而且還能依據(jù)其腦血流情況,對其動脈血流阻力指數(shù)展開深入分析,因而能夠準確判定有無隱藏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具有更高的診斷準確度。
綜上所述,針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采用頸部血管超聲檢查,是診斷頸部動脈疾病和選擇治療方案的重要檢查手段,準確度高,臨床應用價值高。
參考文獻
[1] 李玲君,王克偉,王嘉瓊.彩色多普勒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部動脈血管病變的診斷價值[J].現(xiàn)代醫(yī)用影像學,2015,24(4):599-600.
[2] 劉 楠,周柏玉,王 靜,等.缺血性腦血管病中頸動脈超聲與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臨床應用比較[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3):46-49.
[3] 姜文彬.頸部血管彩超聯(lián)合頭MRA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35):69-70.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