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欽艷 黃 堅 鐘瑩瑩 周衛(wèi)雄 李 忠 陳逸湘
?
夏季香菇的代料栽培
李欽艷1黃 堅2鐘瑩瑩1周衛(wèi)雄1李 忠1陳逸湘1
(1. 梅州市微生物研究所,廣東 梅州 514071;2. 興寧市科技實驗站,廣東 興寧 514500)
傳統香菇代料栽培以春栽和秋栽為主。隨著香菇新品種的研發(fā)和栽培技術的不斷改進,夏季香菇栽培技術日漸成熟。根據相關文獻,綜述反季香菇代料栽培的時間安排、菌株選擇、培養(yǎng)料配方、料棒制作、滅菌、接種和菌絲培養(yǎng)、轉色管理、出菇管理及采收等各環(huán)節(jié)。
夏季;香菇;栽培模式;轉色;管理
香菇的代料栽培是指利用木屑、棉籽殼、甘蔗渣、玉米芯等為主料,與麥麩、糖、石膏等輔料配制成栽培基質,以代替木材(原木或段木)栽培香菇的生產方式[1]。近年來,我國香菇代料栽培產量已占香菇總產量的90%以上,代料栽培成為香菇栽培的主要模式,其用料來源廣泛,如各種闊葉樹木屑、作物秸稈等都可以用作生產原料;且栽培周期短,從備料到收獲的時間不到一年,見效快[2]。
目前,香菇代料栽培多為春栽或秋栽,栽培品種多以中低溫品種為主,上市時間集中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而5~9月為香菇供應淡季,此時市場香菇短缺[3, 4],因此,栽培夏菇,售價較高,效益更為可觀。
夏季栽培香菇多選擇在12月至次年3月裝袋接種,1~5月養(yǎng)菌,5~9月出菇。
夏季栽培香菇,需要選擇適應性好、優(yōu)質、高產、抗逆性強,耐高溫出菇的高溫型、中高溫型香菇菌株[5, 6]。可供選擇的香菇菌株主要有以下幾個。
武香1號:夏季高溫香菇的當家品種,也是全國著名的高溫型香菇品種。子實體大,菌蓋色較深,菌肉肥厚,柄中粗,稍長。菌絲生長溫度為5~34 ℃,最適溫度24~27 ℃,出菇溫度為5~30 ℃。菌齡60天,適宜在3~4月接種,5~11月出菇。非常適合低海拔、小平原地區(qū)、半山區(qū)及海拔高的地區(qū)進行夏季栽培[7]。
香菇931:中溫偏高型早熟品種,子實體多單生,朵型圓整。菌蓋有少量鱗毛,表面為淡褐色;菇蓋直徑5~20 cm,菌肉厚0.8~1.5 cm;柄長5~15 cm,細短。菌絲生長溫度為5~35 ℃,最適24~27 ℃;出菇溫度為15~33 ℃,最適20~25 ℃。菌齡70天,菌絲生長旺盛,出菇早,轉潮快而集中,抗高溫、抗雜菌能力強,是低海拔地區(qū)的當家品種[8, 9]。
香菇L808(國品認菌):中高溫型中熟品種,子實體單生,朵型圓整;菌蓋多叢毛狀鱗片,呈圓周形輻射分布,直徑4.5~7 cm,深褐色,半球形,顏色中間深,邊緣淺;菌肉厚、質地結實;菌柄短而粗。菌絲生長溫度為5~33 ℃,最適25℃;出菇溫度為12~25 ℃,最適15~22 ℃;子實體分化需要6~10 ℃以上的晝夜溫差刺激,菌齡110天[10, 11]。
Cr04:中溫偏高型品種,是干制和鮮銷的優(yōu)良品種。子實體大,朵型圓整,菌蓋茶褐色,肉厚,柄較短。菌齡80 天以上,出菇溫度10~28 ℃,產量高[7]。
興香1號:河北省興隆縣選育的品種,子實體大,菇型圓整,菌蓋淺褐色,肉厚,適應性強。出菇溫度為10~36 ℃,發(fā)菌期90天,產量高,品質好[12]。
靈仙1號:河南省三門峽市選育的品種,子實體大而單生,菌蓋淺棕褐色,菌肉肥厚,柄稍長,中粗。出菇溫度為10~34 ℃,最適20~26 ℃,菌齡70 天[13]。
原種和栽培種常用的培養(yǎng)基配方有如下幾種。木屑培養(yǎng)基:闊葉樹木屑78%,麩皮20%,糖1%,石膏1%,含水量58%±2%[1]。木屑棉籽殼培養(yǎng)基:闊葉樹木屑59%,棉籽殼20%,麩皮20%,石膏1%,含水量58%±2%[9]。木屑玉米芯培養(yǎng)基:闊葉樹木屑63%,玉米芯粉15%,麩皮20%,糖1%,石膏1%,含水量58%±2%。
培養(yǎng)料配制好后,必須立即裝袋,一般要求從開始裝袋到入鍋滅菌的時間不能超過6 h,以防料酸敗發(fā)熱[14]。一般采用耐高溫、高密度的低壓聚乙烯塑料袋,長55 cm,寬15~17 cm,厚0.04~0.05 mm[15],每袋裝干料0.8~0.9 kg,濕料重1.8~2.0 kg,一般裝料至距袋口6~8 cm處。含水量可以用手抓法檢測,即抓一把配制好的培養(yǎng)料,用力握緊,指縫見有水珠滲出但不滴下為度[16]。裝料要求松緊適度、上下均勻一致、袋壁光滑、料面平整,袋口要清理干凈并扎緊。裝料后的料棒要有木棒狀硬度感,以中等用力下壓不凹陷為宜。如果手按料棒有凹陷感,或有料袋斷裂痕跡,表明裝料過松[1, 12]。
香菇培養(yǎng)料的滅菌,農村多采用常壓滅菌灶滅菌,要求一開始用旺火,使溫度在5 h內迅速上升到97~100 ℃,同時要嚴格排出冷空氣。當蒸汽包內溫度達到100 ℃時,菌棒內的中心溫度可達到93 ℃左右,保持4~5 h濕熱蒸汽才能穿透菌袋中心,達到熱平衡。所以,滅菌時間必須以中心溫度達到100 ℃時開始計算,持續(xù)保溫14~16 h才能達到徹底滅菌的效果。在此期間,溫度不能忽高忽低,到規(guī)定的時間后停止加溫,自然冷卻,待溫度降至60~70 ℃時,趁熱把料棒搬到冷卻室冷卻。高壓滅菌一般采用高壓滅菌器進行,滅菌壓力0.15 MPa,滅菌時間為1.5~2 h[1, 12]。
待菌棒溫度降到30 ℃以下時即可進行接種,接種需采取無菌操作(空間、用具等都要嚴格消毒,確保無雜菌污染)??刹捎?點扎孔接種法,即用接種打孔棒均勻地打5個接種穴,穴徑1.5 cm左右,深2~2.5 cm。接種塊要壓實,并稍高出料面,然后立即用膠帶封口或套上外袋[17]。用于接種的菌種以選擇菌齡在滿瓶后的20天內、菌絲絨毛狀、潔白健壯、與木屑結成塊、分布均勻、表面無褐色菌膜、不吐黃水的為好。這樣的菌種活力強,接種后萌發(fā)快,長勢旺,成品率高[12]。
高溫香菇養(yǎng)菌時間在1~5月份,與春栽和秋栽菇在管理方法上有較大差異。養(yǎng)菌前期溫度偏低,此階段主要以保溫為主;后期氣溫升高,此階段要注意防止高溫“燒菌”[8]。菌棒培養(yǎng)室要保持清潔、干燥、通風,培養(yǎng)室內要配有調溫設備。菌棒接種后按“井”字形排列堆放于培養(yǎng)室內,堆高不得超過10層。養(yǎng)菌期內控制培養(yǎng)室的溫度在20 ℃左右,空氣濕度在65%左右[3]。接種后10~20 天,菌絲圈直徑長到10 cm左右時,可刺孔通氣,用5 cm(1.5寸)的鐵釘或竹簽,在距離菌絲末端2 cm處刺4~8個孔,孔深約1 cm,以利透氣,此為通“小氣”[1]。菌袋長滿后一周左右,可每個菌棒均勻刺孔50個左右,進行放“大氣”,并適時疏散菌棒,適當增加光照,促使菌棒轉色[18]。
轉色是袋栽香菇的關鍵技術之一,轉色的好壞直接影響出菇時間、產量和香菇的品質。轉色太深,菌膜厚則出菇晚;轉色不完全,則出菇早、菇體小、品質差、出菇壽命也短[1]。因此要謹慎選擇脫袋時機,確保脫袋后的菌棒更好轉色。脫袋最佳的標準:菌絲長滿袋后一個月左右(菌齡80~90 天),此時菌袋部分菌絲開始由白色轉為淺棕色,局部棕褐色,菌袋表面開始出現瘤狀突起,手捏菌袋有彈性松軟感,表明菌絲已經生理成熟。脫袋時要注意:刮風天、下雨天不宜脫袋,氣溫高于25 ℃或低于12 ℃不宜脫袋,有雜菌污染部分不脫袋,要邊脫袋邊上架覆膜[12]。脫袋前,最好提前2~3 天將菌棒搬至出菇棚,以利于適應出菇棚的小氣候。
菌棒轉色期控制溫度在18~22 ℃,濕度在85%~90%為宜。脫袋前期只要溫度不高于25 ℃,就不必揭膜通風,以保溫保濕,促使表層菌絲生長。待菌棒表層長出一層潔白絨毛狀菌絲后(3~4 天),開始適量噴水通風,并適當增加光照,促使表層菌絲逐漸倒伏形成一層薄薄的白色菌膜,菌膜開始分泌色素并局部開始吐黃水,菌棒由白色轉為粉紅色,逐步加深至紅棕色、棕褐色。經10~12天的轉色管理后,當菌棒表面形成厚薄均勻一致的棕褐色菌膜時,轉色結束[3]。
香菇屬變溫結實性菇類,催蕾需有10 ℃左右的溫差,主要措施為白天緊蓋薄膜,夜晚揭膜通風。這樣晝夜溫差可達10 ℃以上。若溫差過小,可在夜間加大通風,并用地下水噴灑菌棒。出菇期空氣濕度應控制在85%~90%[12]。濕度的調節(jié)也是通過噴水、通風等手段實現。一般經過3~4天的溫差和干濕刺激,菌棒表面的褐色菌膜就會出現白色玉米花似的裂紋,形成原基。原基形成3~6天后便可現菇蕾。菇蕾分化出以后,香菇進入生長發(fā)育期。
香菇生長期要根據天氣、菇體大小等情況因時因地協調好溫度、濕度、氧氣、光照的關系,進行科學管理,實現優(yōu)質高產[19]。生長期的管理要點是:(1)通過增減遮蓋物和調節(jié)通風,使棚內溫度保持在15~22 ℃。(2)通過早晚噴水控制濕度在85%~90%。噴水不能直接噴到菇蕾上,以免造成菇蕾死亡。菇蕾小時少噴,菇蕾大時多噴。(3)增加通風,通風時膜不能完全揭開,可采取“穿裙戴帽”的管理技術,即膜不能全蓋嚴,菌棒下部露出一段。這種方法既有利于菌棒通風換氣,又能降溫和保濕,還能減少菌棒的表面污染。(4)天氣晴朗時,保持“一陽九陰”的光照強度,陰雨天可適當增加光照。光照是香菇生長發(fā)育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同時還會影響菇床小環(huán)境的溫度,要視具體情況靈活調節(jié)。第一潮菇采收后要停止噴水,加大通風,讓菌棒休養(yǎng)生息;待采菇部位再次長出白色菌絲時,繼續(xù)加大噴水,促使菇蕾產生。第二潮菇采收后,重復前面的操作步驟。一般可出4潮菇[20]。
表1 菌棒轉色管理要點[1]
夏季香菇一般以鮮銷為主,適時采摘是保證香菇質量的先決條件。當香菇子實體在七八分成熟時(即菌蓋邊緣仍向內卷、菌褶全部伸直時)就應及時采摘[4],每天采摘3~4次。采摘香菇,用手指捏住菇柄的基部,左右搖動一下后拔起。若采下的香菇菇柄帶有泥土,應及時清理干凈,以免污染其他菇體,降低產品品質。
[1] 黃年來, 林志斌, 陳國良, 等. 中國食藥用菌學[M]. 上海: 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 2010-10-01.
[2] 覃效敏. 香菇代料高產栽培技術[J]. 中國食用菌, 2006. 25(5): 56-56.
[3] 張國明, 張永軍, 吳玉屏. 反季節(jié)香菇栽培技術[J]. 中國農村小康科技, 2005(2): 30-30.
[4] 王建明, 張分隊, 劉波, 等. 代料香菇品種地栽比較試驗初報[J]. 食用菌, 2017(3): 21-22.
[5] 李術臣, 王偉男, 張建琴. 山區(qū)夏季香菇袋料覆土地栽技術規(guī)程[J]. 中國食用菌, 2016, 35(5): 91-92.
[6] 鄭江程, 方國平, 崔文浩, 等. 低海拔地區(qū)夏季香菇栽培技術[J]. 現代園藝, 2015(21): 50-51.
[7] 何永梅. 4款夏季高溫香菇菌株[J]. 農村新技術, 2011(6): 13-13.
[8] 徐波, 施育良. 不同氣候條件下高溫香菇的兩種栽培模式評介[J]. 食藥用菌, 2011, 19(2): 29-32.
[9] 陳文啟, 門慶永, 史艷昌. 高溫香菇品種931引進栽培試驗[J]. 北京農業(yè): 下旬刊, 2014(11): 11.
[10] 應國華. 香菇l808品種的主要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J]. 食用菌, 2010(4): 21-22.
[11] 石玉吉. 香菇新品種l808高產栽培技術[J]. 新農業(yè), 2013(9): 52-52.
[12] 王金生, 蔡麗靜, 史會普. 夏季香菇標準化栽培技術[J]. 河北農業(yè)科學, 2007. 11(4): 39-40.
[13] 孔維麗, 康源春, 袁瑞奇, 等. 河南省高溫香菇栽培的四種出菇模式[J]. 中國食用菌, 2016. 35(2): 79-82.
[14] 趙大為. 香菇代料栽培技術[J]. 農民致富之友, 2016(10): 204-204.
[15] 趙建選, 胡曉強, 靳榮線. 五個高溫香菇品種栽培比較試驗[J]. 食用菌, 2013(6): 25-26.
[16] 王麗華. 香菇代料栽培技術[J]. 農民致富之友, 2015 (23): 45-45.
[17] 李素玲, 許晶, 姚六明, 等. 高溫香菇品種栽培比較試驗[J]. 山西農業(yè)科學, 2018. 46(1): 39-41.
[18] 葉曉星, 吳應森, 黃衛(wèi)華. 杭州市近郊高溫香菇覆土栽培技術[J]. 杭州農業(yè)科技, 2004(s1): 39-40.
[19] 肖子偉. 夏季香菇埋筒覆土高產栽培技術[J]. 農業(yè)與技術, 2014, 34(1): 129-129.
[20] 龔振杰, 汪洋, 曹振嶺, 等. 東北地區(qū)夏季香菇代料栽培技術[J]. 北方園藝, 2010(9): 201-202.
S646
B
2095-0934(2018)04-2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