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00)福建省福州實驗小學四年級二班 黃嘉涵
有這樣一只“暖水瓶”,高1.7米,腰圍1米。你肯定感到奇怪——怎么會有那么大的暖水瓶?其實,“暖水瓶”是我們給敦實的陳老師起的名字。
為什么說陳老師是“暖水瓶”?除了塊頭像暖水瓶以外,還因為他外冷內(nèi)暖。
先來說說他的“冷”。他板著臉嚴肅的樣子就冷冰冰的,讓人想起了暖水瓶的玻璃內(nèi)膽。他教訓同學的聲音分三級。有一次,某位同學惹急了他,他只用了一級音量批評那位同學,就把全班其他同學都嚇死了。霎時間,窗外樹葉“沙沙沙”響,窗戶“嘩嘩嘩”搖,可怕極了。
陳老師跟我們說,他曾經(jīng)教過的學生說他“腹黑”,讓我們小心別上當。一開始,我們都不信。直到一天上語文課時,陳老師讓我們寫下幾個字。我們寫的同時,他在黑板上也開始寫他讓我們寫的幾個字,還故意寫了個錯字。他剛寫完,我立刻站起來說:“老師,您寫錯字了!”陳老師抿著嘴意味深長地笑了。你瞧他多“腹黑”,不正像暖水瓶外表憨厚而內(nèi)有乾坤嗎?
“暖水瓶”外表雖然“冷”,內(nèi)心卻很“暖”。他在課堂上經(jīng)常表揚問題回答正確的同學。每當同學們做出精彩的回答,他就滿臉暖意。誰若是在競賽中拿了獎,他會發(fā)小禮物以示鼓勵。大家最開心的一次是女生團體跳繩比賽拿了年級冠軍后,陳老師自掏腰包請所有選手吃快餐慶祝。大家一邊嚼雞肉滿嘴流油,一邊拍著胸脯表示明年衛(wèi)冕冠軍。
陳老師把我們當作他的朋友,經(jīng)常與我們談天說地。他經(jīng)常在課堂上跟我們講自己的興趣愛好,講當老師的經(jīng)歷和在西藏的經(jīng)歷,講家庭生活中的趣事……有一次,窗外響起警報聲時,他立刻暫停講課,分析警報響起的原因,分析如何通過警報聲音長短辨別警報的含義。我們由衷地喜歡這位大朋友。
為了讓我們健康成長,“暖水瓶”平時做了許多工作。為了避免傳染身體健康的同學,他讓生病的同學痊愈24小時后再來學校;為了讓大家多背古詩詞,他親自組織班級詩詞大會,每個人都受益匪淺;為了鼓勵大家發(fā)明創(chuàng)造,他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專利技術(shù),還要和我們比比誰得的獎項多……
這是一只帶有魔法的“暖水瓶”,了解我們的口味,預知我們的需求,誨人不倦。你肯定羨慕我們有一位像暖水瓶一樣的老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