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李雷
案例一:這幾天杜先生心里一直窩著火,原因是他15歲的兒子東東。前幾天,東東媽興沖沖地為東東買了兩套新衣服,沒想到兒子卻一點也不喜歡。東東媽還發(fā)現(xiàn),兒子最近半年都特別愛“臭美”,每天早上久久地霸住衛(wèi)生間,對著鏡子照來照去,頭發(fā)梳了又梳,而且特別愛換衣服,上午一套下午一套。此外,東東好像特別喜歡和班上一個叫阿麗的女生一起玩,對她的話言聽計從,口頭禪幾乎變成了“阿麗說……”更讓杜先生受不了的是,幾天前看到兒子和阿麗手牽著手逛街,還用一個吸管喝飲料。氣憤的杜先生當場就給了兒子一巴掌,立即下了“禁令”,不讓兒子繼續(xù)和阿麗交往。沒想到第二天兒子卻離家出走了,還跑去女生家里要接阿麗一起“私奔”……
案例二:成成今年要上高三,可最近他的媽媽卻發(fā)現(xiàn)他有點不太對勁。晚上做完作業(yè),總能聽見他在打電話,雖然極力壓低聲音,但還是能感覺出來是和一個女生通話。成成媽媽自認為是比較開明的家長,也不反對孩子和異性交往,但畢竟馬上讀高三了,高考對孩子一生來說很重要。為了能查出孩子最近的動態(tài),成成媽媽翻看了他最近的日記,發(fā)現(xiàn)兒子竟然談戀愛了。成成媽媽認為,兒子畢竟還小,很多事情還需要家長點撥,但此時她卻不知道如何與兒子溝通。
案例分析
很多家長都反對孩子早戀,有的家長更是談早戀而色變,但是不可否認,現(xiàn)在中學生早戀或者是具有早戀傾向的越來越多。
這兩個案例確實能反映當前一些孩子的“早戀”狀態(tài),以及家長既擔憂又無奈的心情。從這兩個案例中可以看出,家長對于孩子早戀都非常著急,一方面急于想和孩子溝通,但另一方面也害怕處理不當,使孩子的行為變本加厲。
研究表明,早戀是青少年在青春期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反映,只要正確引導,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不少家長擔心孩子還小,說不定過早的引導會有“誤導”的副作用,讓還沒有成熟的花過早開放。其實,青春期的孩子已經(jīng)長大,思想都相當成熟,甚至比父母想象中的要成熟一些,父母不要忽視這一點——那就是孩子其實也如成年人一樣,也有情感的需求。
專家支招
那么,孩子如果真的發(fā)生了早戀,家長又當如何對待呢?
一是用平常心來面對。孩子進入青春期,對異性產(chǎn)生好感,愿意和異性交往,是很正常的事,是人類情感的自然流露,家長不要視其為洪水猛獸。自己也是從這個時期過來的,誰的心里沒有過美好的向往呢?說實在的,初戀應該是最美好的,也是我們一生的記憶。
二是誠心交流,不要粗暴對待早戀的孩子。孩子的發(fā)育有早有晚。發(fā)育早的孩子在上初中時就有可能早戀,做家長的應該及早做好心理準備。對早戀的孩子,家長應該多一些理解、多一份體貼,絕對不能強行干涉,家長要以關(guān)懷愛護的姿態(tài)親近孩子、幫助孩子,告訴孩子早戀的害處,教孩子學會區(qū)分友誼與愛情,使孩子對戀愛、婚姻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引導孩子正確地對待和處理關(guān)系自己終身幸福的大事。
三是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可以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對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動,以轉(zhuǎn)移其注意力。比如,可以幫助孩子培養(yǎng)個人愛好,如體育運動、面畫等,使其課余生活充滿情趣、充滿快樂。這樣,也許可以使早戀的情感減弱。堅決不要威脅,否則你只能讓孩子感到得不到溫暖,他也只能去找自己的戀愛對象,最后是適得其反。
四是不能盲目地一概否定,要“對癥下藥”。如果孩子與異性之間只是一種很純潔的友誼,家長千萬不要大驚小怪。此種情況下,家長若有一些過激行為,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極有可能造成原本純潔的友誼向著錯誤的方向發(fā)展。但如果孩子和某個異性朋友過于親密,出現(xiàn)了上課走神、學習成績下降等情況,影響到了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家長最好采取單獨談心的方式引導孩子,比如,陪孩子散散步、看一場孩子喜歡的電影、給孩子寫一封信等。總之,家長要通過孩子能接受的方式,達到與孩子談心交心的目的。
溫馨提示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家長一定要多抽些時間和孩子溝通聊天。最好是同性家長與孩子多談心,了解他們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有早戀的跡象,家長應注意不要給他獨處的機會。例如,不要讓孩子單獨租房住,孩子周末回家以后也不要讓他單獨在家。
面對懵懂的初戀,孩子更多的是無所適從、不知所措,家長應該理解孩子的無助,善待孩子的感情,聽聽孩子的想法,進而有針對性地加以疏導,幫助孩子把精力轉(zhuǎn)移到更加有意義的事情上。
處于人格形成過程中的孩子格外需要正向情感,父母應該和風細雨般地給予指導,幫助孩子早日走出早戀誤區(qū),切不可一味地對孩子指責和辱罵,以免激怒孩子,使其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