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朝陽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著中華的聲音,就算身在他鄉(xiāng),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惫缿雅c李佩,是兩個在中國科學界響當當?shù)拿郑?一個是著名力學家、“兩彈一星”元勛;一個是著名語言學家、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
1968 年12 月5 日,郭永懷乘坐的飛機因大霧失事, 不幸遇難。
20 年后, 李佩將先生的骨灰從八寶山革命公墓遷出,埋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主樓前的郭永懷塑像下。她說,郭先生從未離去, 就在力學所, 在她身邊。
2017 年1 月12 日,99 歲的李佩因病逝世。依據(jù)她的遺愿,力學所將這對伉儷的骨灰合葬在一起, 在分別了近半個世紀后,他們終于永遠相守于此了。
1999 年9 月18 日, 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或追授)23 位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郭永懷是23 人中唯一的烈士。
1909 年, 郭永懷出生于山東榮成縣一個農(nóng)民家庭。因家境貧寒, 郭永懷從小放牛拾柴,9歲才上學。他成績一直拔尖,初中畢業(yè)后考上了南開大學預科理工班。學校里有一些學生嫌郭永懷土氣,不屑與他為伍,而郭永懷則與三五個志同道合的寒門子弟組織了一個新穎的讀書會———微社。他們平時相互切磋砥礪,周日聚會交流匯報學習心得,數(shù)年如一日。
1931 年, 郭永懷升上本科后攻讀物理專業(yè),1933 年轉到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1935 年畢業(yè)后,他被著名光學專家饒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
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后,北大停課,郭永懷被迫回到家鄉(xiāng)。他目睹日軍飛機轟炸下滿目瘡痍的家園, 痛感中國航空工業(yè)的落后,認定學習航空工程是一條更為實際的救國之路。1938 年春,他前往西南聯(lián)大轉入航空工程系學習流體力學。
1938 年夏天,中英“庚子賠款”留學委員會準備舉辦第七屆留學生考試,數(shù)千名學生聞訊而至。其中,力學專業(yè)只取一人,郭永懷與錢偉長、林家翹的總分都超過了350 分,三人破例被一同錄取??僧斔麄儚纳虾5谴霭l(fā)留學時,卻突然發(fā)現(xiàn)護照上竟有日本簽證,上書“允許在橫濱停船上岸游覽”。為捍衛(wèi)民族尊嚴,同船的22 名留學人員當即下船。經(jīng)此波折,直到8 個月后,郭永懷才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學習。
20 世紀40 年代初期,國外航空工業(yè)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其標志之一就是飛機的飛行速度達到每小時700 公里??墒牵旓w行速度接近音速時(約每小時1200 公里)時,卻遇到了極大的困難: 飛機受到阻力劇增,支撐飛行的升力驟降, 舵面失靈,頭重尾輕,甚至機翼、機身發(fā)生強烈震動。人們稱這個跨聲速難題為“聲障”。郭永懷決定選擇這一難題作為博士論文題目。
1941 年5 月, 郭永懷來到當時國際空氣動力學的研究中心———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師從航空大師馮·卡門教授,與錢學森、錢偉長成為同門師兄弟。在馮·卡門的指導下,郭永懷經(jīng)過4 年多的辛勤研究,終于在“跨聲速難題”的理論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郭永懷獲得博士學位后,美國許多名校和企業(yè)都來聘請他。郭永懷選擇了去動力學科居世界領先地位的康奈爾大學,參與創(chuàng)辦航空研究生院。美方給了他一張表,上面有一項選擇是:“如果發(fā)生戰(zhàn)爭,是否愿為美國服兵役?”雖然不同意就會失去涉密研究資格, 郭永懷仍毫不猶豫地填了“NO”。
一次, 郭永懷在康奈爾大學作學術報告,他淵博的學識、修長的身材、謙遜的風度吸引了前來聆聽的康奈爾大學工業(yè)與勞工關系學院留學生李佩。
李佩談吐文雅、舉止嫻靜、服飾得體,也引起了郭永懷的注意。
由于都喜歡古典音樂, 兩人越走越近。
1948 年春天, 他們在紐約州小城綺色佳市市政廳結婚,市長親自主持了婚禮。他們住在綺色佳市中心的一幢三層花園別墅, 步行15 分鐘就可抵達著名的綺色佳瀑布, 周圍有博物館、圖書館、咖啡館和中小學校。李佩將家布置得溫馨舒適,他們在晚餐后一起喝咖啡、聽音樂、散步,招待朋友、同事和學生,生活富足而又寧靜。
1955 年, 中美大使級會議達成僑民可自由回國的協(xié)議后,錢學森便馬上回國。美國移民局派人勸說郭永懷,得到的回答也是要回國。郭永懷回國意圖一顯露,他家附近突然就多了許多陌生人出沒。
1956 年,威廉姆·西爾斯和康奈爾大學同事為送別郭永懷舉行野餐會。郭永懷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把自己尚未發(fā)表的論文手稿全部投進了炭火堆。
在場所有人都驚呆了,郭永懷此舉是為了不讓移民局再有借口阻止他回國。郭永懷說:“為了回國, 我早已把重要資料記在腦中?!被貒螅X學森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郭永懷和錢偉長擔任副所長,力學研究所很快成長起來。1959 年6 月,蘇聯(lián)單方面突然致函中國,拒絕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的數(shù)學模型和技術資料, 并撤走所有技術和專家。
1960 年3 月的一天, 錢三強來找郭永懷,兩人在書房足足談了三小時。原來錢學森把郭永懷推薦給了錢三強,要他承擔自主研發(fā)原子彈的力學保障工作。
正是這一次拜訪,使郭永懷的生命和中國核武器工業(yè)永遠聯(lián)系在一起。他和實驗物理學家王淦昌、理論物理學家彭桓武一起,組成了中國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1961 年,郭永懷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在郭永懷的倡議和積極指導下,中國第一個有關爆炸力學的科學迅速制定出臺,從而引導力學走上了與核武器試驗相結合的道路。同時,郭永懷還負責指導反潛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學和水洞力學等相關技術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潛—地導彈、地對空導彈、氫氧火箭發(fā)動機和反導彈系統(tǒng)的研究試驗中,郭永也作出了巨大貢獻。在對核裝置引爆方式的采用上,郭永懷提出了“爭取高的,準備低的,以先進的內(nèi)瀑法為主攻研究方向” 的思路。為確立核武器裝置的結構設計,郭永懷提出了“兩路并進,最后擇優(yōu)”的辦法,為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確定了最佳方案,對一些關鍵問題的解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一方案不僅為第一顆原子彈研制投爆所采用,而且為整個第一代核武器的研制投爆所一直沿用。
從那以后,郭永懷與妻子李佩的愛情再也不是泛舟觀景和聆聽古典音樂,而是嚴守國家機密。對郭永懷為何突然忙碌起來,他們倆一個從不講,一個從不問。李佩多年不知丈夫何時出差,何時回來,出差去哪里,干什么事。郭永懷一離家,丈夫對李佩而言就變成了一個個信箱號碼。直至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郭永懷和錢學森等一起開心地喝酒, 此時李佩才明白,這些年丈夫經(jīng)常離家是為國家承擔著歷史重任。
1963 年, 國家決定把核武器研究隊伍遷往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這個基地位于海拔3800 多米的高原地區(qū), 氣候變化無常,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0 攝氏度。加上缺氧和物質匱乏,許多研究人員都得了營養(yǎng)不良和高原浮腫,50 多歲的郭永懷因此而變得滿頭白發(fā)。
1964 年10 月16 日,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裝置爆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966 年10 月27日,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對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6 月17 日,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全體工作人員一片沸騰,郭永懷卻癱軟在試驗現(xiàn)場,身邊工作人員架起他,送到臨時帳篷里的鐵皮床上,他太累了。
1968 年10 月3 日,郭永懷又一次來到試驗基地,為中國第一顆導彈熱核武器的發(fā)射做試驗前的準備工作。1968 年12 月4 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待了兩個多月的郭永懷,在試驗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重要線索。他要急著趕回北京,就爭分奪秒地要人抓緊聯(lián)系飛機。他匆匆地從青?;刳s到蘭州, 在蘭州換乘飛機的間隙里,他還認真地聽取了課題組人員的情況匯報。5 日凌晨,飛機在首都機場準備降落,卻在離地面400 多米的時候突然失去了平衡,墜毀在1 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
在飛機失事的現(xiàn)場,當接機的衛(wèi)兵們找到緊緊抱在一起的兩具尸體時,當場就跪地痛哭起來,那是郭永懷和他的警衛(wèi)員牟方東。當把他們分開后,兩人緊貼的胸部掉出一個完好無損的裝著絕密文件的公文包,這是從青海試驗基地帶回北京的熱核導彈試驗數(shù)據(jù)。據(jù)國務院工作人員后來回憶,郭永懷飛機失事的消息第一時間傳到國務院,周恩來失聲痛哭,良久不語。20 天后的12 月25 日,中央授予郭永懷和牟方東“烈士”稱號,同日,中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獲得了成功。
郭永懷是農(nóng)家孩子,李佩卻是京城的富家大小姐。李佩的父親李保齡是英國伯明翰大學留學生,回國后在開灤煤礦做工程師。1917 年出生的李佩是家中長女,在北京一座花園洋房中長大。
1936 年,19 歲的李佩從北京“四大教會名?!敝坏乃搅⒇悵M女中畢業(yè),同時考上了北京女子文理學院、燕京大學和北京大學。父母要求她必須上女子文理學院,反對她讀男女合校的北大和燕京。最后,雙方妥協(xié),她進了北京大學經(jīng)濟系。
七七事變爆發(fā)后, 北京淪陷,大學停課,父母將家搬到了天津租界。1938 年初,李佩在天津女青年會排演的戲劇《娜拉》中主演娜拉。演出后不久,她和兩個女同學一道借錢買了3 張船票,學娜拉不辭而別,遠赴昆明西南聯(lián)大。她離家當天,不僅“偷”走了家里的全部現(xiàn)金,還給父親留下了一張500 大洋的借條。她的出走,讓摯愛她的父母十分心痛,多年后家人仍然對此不能釋懷。
在西南聯(lián)大,李佩曾任學生會副主席。大學畢業(yè)后,她在中國勞動協(xié)會重慶分會工作,這是當時的進步協(xié)會。她以同情弱者的善良天性, 辦起工人夜校、福利社、圖書館與托兒所,幫助當時最底層的工人和婦女們改善生活,學習文化知識,由此引起了周恩來的注意。1945 年9 月,李佩作為朱學范的助手,一同前往巴黎參加國際工聯(lián)成立大會,并設法幫助共產(chǎn)黨方面的代表獲得了參會護照。1947 年2 月,李佩被選送到美國留學。
國際榮譽、卓越能力、杰出貢獻、淵博知識、堅韌精神、優(yōu)雅氣質、美麗裝飾,李佩活出了女人在那個時代所有的風采。
1945 年11 月,李佩作為中國代表之一,出席了在巴黎召開的第一次世界婦女大會,并在大會發(fā)言,首次在世界性大會上發(fā)出中國婦女的聲音,之后還被選為大會執(zhí)行理事。1951 年,康奈爾大學語言學系主任請李佩上中文課,學生都是從美國國務院挑選出來,以后準備派到亞洲地區(qū)做外交官的人才。李佩出色的語言能力和教學水平贏得了一片贊譽,該校航空研究生院院長威廉姆·西爾斯在自己的回憶錄中這樣描述:“大學里有一位超凡脫俗、極富魅力的卓越女性———李佩。她的英文水平正如她的中文水平,近乎完美?!惫缿蚜艚o李佩的最大遺產(chǎn)就是“愛國精神”。由于在國外生活9 年,“文革”中李佩曾被錯誤地懷疑為特務。但她沒有因受過委屈而減少絲毫對國家的愛。
郭永懷回國時說過,中國當務之急是為掌握世界先進技術和知識而培養(yǎng)人才。李佩始終把丈夫的話記在心里,把支持改革開放和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當作自己踐行愛國理念的第一要務。
改革開放后,60 多歲的李佩如同青年人一樣勁頭十足。她是復蘇中國英語教學的先行者,被美國語言學者稱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
1978 年, 李佩受命創(chuàng)辦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語教研室。她編寫的英語教材榮獲國家優(yōu)秀教材獎。在“托?!钡扔⒄Z考試還沒有在國內(nèi)正規(guī)開展前的一段時間內(nèi),美國許多著名高校只要看到李佩在申請留學學生的英語水平鑒定書上簽字,就視為通過。見應用語言研究生班教學人才匱乏,李佩就沖破阻力找到一些當時被埋沒在民間的英語人才從事教學工作,其中有被稱為英語學界“北許南葛”的著名翻譯家許孟雄。被李佩請出山后,許孟雄成為鄧小平1979 年出訪美國時英文文件的把關人。她也是最早聘用外籍教師、把“托?!痹嚲韼нM中國的人,在美籍外教的幫助下,她開創(chuàng)并推動中國自費留學制度———申請助學金留學,即留學生承擔某些助教或助研工作獲得助學金。作家姚蜀平曾擬文贊道:“李佩此舉在當代中國留學史上功不可沒?!?980 年, 李佩參與李政道創(chuàng)立的中美聯(lián)合培養(yǎng)物理研究生項目。當時國內(nèi)沒有“托?!焙虶RE 考試, 李佩與李政道密切合作,她負責按國外英文要求出題考試,由李政道在美國選錄學生,到1989 年該項目結束時,共幫助915 名中國優(yōu)秀物理研究生赴美留學。沒人數(shù)得清,包括現(xiàn)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內(nèi)的當今著名科學家中,有多少人曾是她的學生。
1987 年退休后, 李佩發(fā)起了“中關村老年互助服務中心”,為所在社區(qū)的老人組織醫(yī)療保健講座和咨詢,提供義診等各種便利。她每周還給老人們上兩個半天的英文課,開一個下午的講座。
湍流是郭永懷研究的一個內(nèi)容,李佩的內(nèi)心則強大得能容下任何湍流。得知丈夫遇難當晚,51 歲的她神情凝重卻沒掉一滴淚,只是站在自家陽臺上望著遠方的藍天,好幾個小時沒說話。
1997 年, 李佩80 歲時,她和郭永懷唯一的女兒郭芹不幸病逝。辦完女兒的后事,她默默收藏起女兒小時候玩的布娃娃,幾日后仍像平常那樣拎著收錄機,給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學生上英語課, 只是聲音變得沙啞。從此,失去兩個親人的李佩獨自住在中科院“特樓”,但李佩并不感到孤單,有許多事等著她去做。
1998 年, 李佩開始創(chuàng)辦中關村大講壇, 到2011 年總共舉行了600 多場講座。請來的主講人都是各個領域的大腕人物,卻沒付分文報酬。從講座主題到最后時間確定,李佩要打幾十個電話,她還親自在中關村四處貼海報。到94 歲那年辦不動了,她就開始組織一群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老先生, 每周開小型研討會。她還張羅著在小區(qū)內(nèi)收拾出供老人們讀書下棋的地方。91歲時,她歷時3 年整理錢學森海外學術文獻,在94 歲時主編《錢學森文集(1938-1956 海外學術文獻)》中文版,98 歲時還在參加學術活動。
2003 年,李佩將丈夫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捐贈給了中國科技大學。該獎章直徑8 厘米,用99.8%純金鑄造, 重量為515克。她又先后將個人的全部積蓄,分別捐給中科院力學所和中國科技大學各30 萬元。沒有任何捐贈儀式,就像處理一張水電費賬單一樣平常。凡是社會上有需要捐錢的事,她從沒猶豫過。
早年中科大研究生院要評李佩為教授,她竟然拒絕,理由是自己沒有著作, 不配當教授。
后來,院領導一再堅持,說編輯和翻譯系列也可評高級職稱,她才接受。幾十年里,無數(shù)協(xié)會想請這個上層社會關系廣、能量超大的老太太當會長,都被她一口拒絕。
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副書記馬石莊是李佩的學生,他說自己一生中“見過的最偉大的老師是李佩先生。李先生傳授的不僅是知識,而且是‘人學,可使一個人人格完善。如果一個教育者只是傳授知識,那只會使人‘從小硬盤變成大硬盤”。
如今,這位跨越了百年歷史的老人走了。2017 年4 月5 日清明節(jié),郭永懷與李佩的合葬儀式在北京舉行。“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遺照上, 兩位先生淡淡地笑著,望著他們?yōu)橹畩^斗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