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豐
近些年,我國經濟的增速放緩,房地產市場持續(xù)疲軟,許多家具企業(yè)深受其牽累,產品訂單數量銳減。為了在市場上存活并且發(fā)展下去,家具企業(yè)必須降低生產成本,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而這些僅僅依賴企業(yè)自身管理已經無法實現,企業(yè)必須選擇出優(yōu)秀的供應商攜手去完成,實現雙贏甚至多贏。本文以H公司為例,來談談家具企業(yè)在供應商選擇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解決方案,期望給讀者帶來啟示。
供應商選擇問題匯總
H公司是一家業(yè)內知名的實木家具生產廠家,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并出口歐洲、澳大利亞、德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近兩年,因公司設備改型及新品的推出,不斷衍生出新的采購物料,亟需能夠提供這些新物料的供應商。但H公司的供應商選擇效率一直不高,很難開發(fā)出一個心儀的供應商,采購部門時常遭受物料需求部門和其他利益相關部門的抱怨,公司的整個供應鏈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其牽制。這種情況的出現其實并不是由某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問題所造成的,而是公司管理方針、公司流程制度等所有問題的累加。
公司管理方針的問題
采購部門在H公司里處于弱勢部門。公司高層并沒有供應鏈管理的概念,沒有將采購部門提升到戰(zhàn)略管理高度,反而過分強調銷售部門的地位,使得銷售人員可以影響其他部門的工作,破壞了采購部門的獨立性,也破壞了供應商選擇的合規(guī)流程。在H公司,經??梢钥吹戒N售人員在采購部門指手畫腳,言語中滿是抱怨、憤恨,更為嚴重的是銷售人員常常指定供應商,要求采購人員必須從指定供應商處采購產品,而且他們確定了價格、交貨期、規(guī)格等,留給采購人員做的就是下單和催貨。
H公司高層一廂情愿地認為供應商選擇是采購部門的工作,并不需要其他部門承擔責任。然而現實中的供應商選擇是一項跨部門、相互交叉作業(yè)的工作,這項工作需要公司各個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才能順利完成。當采購部門在同開發(fā)中的供應商進行談判時,需要銷售、計劃部門提供相應的預測和展望一下未來的銷售狀況,但卻無法得到這些部門的正面支持;當要求技術、質量部門提出產品的質量要求時,這些相關部門通常都以應付的態(tài)度對待,無法給開發(fā)中的供應商一個積極的印象。在新產品開發(fā)的過程中,技術部從來不邀請供應商參與討論,提出意見,無法有效利用某些供應商在其自身領域的強大優(yōu)勢。
尋找信息源的問題
每一次的供應商選擇,H公司的采購工程師都顯得無從下手,不知道上哪去尋找合適的供應商源,很多情況下采購人員單一的依賴網絡進行尋源。這種方式在網絡信息時代當然是一個很有效的尋源手段,因為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可能有自己的網站,通過搜素引擎,你都可以找到這些企業(yè)。然而,對于專業(yè)的供應商選擇工程師來說,這無疑太單一了,很多情況下并不能實現有效的供應商開發(fā)。
供應商選擇強調的是有效性,網絡上的信息顯得太雜亂,各種層次低下,質量有問題的小公司,甚至假冒的公司都因為交了費用而被設置在了網頁的頂端,所以在實際操作中很難一下從網絡上找到合適的供應商源。H公司采購工程師在信息源尋找上的盲目性和依賴性,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說,就是他們在尋源知識和經驗上的缺乏。一個老練的供應商選擇工程師應該是從各種渠道獲得供應商信息源,并依賴自己的知識、經驗、觀察等從各種渠道中把合適的供應商挑選出來。
供應商認證的問題
加強供應商認證可以及時發(fā)現供應商的問題,了解他們的實際狀況,這部分工作不僅僅是采購工程師一個人或一個部門可以完成的事情,必須配合其他相關部門認真嚴肅的對待。
然而,H公司對供應商的考察認證態(tài)度并不積極。通常采購部門會組織相關部門一同前往供應商現場進行實地考察,然后各部門合作進行打分評估。但實際情況是往往只有采購部門,或者采購部門只約上質量部門同事進行實地考察,相關工藝部門、技術部門,甚至財務部門等經常被忽略,這就造成供應商現場評估的不完整性,同時也缺乏客觀性。尤其在戰(zhàn)略供應商的選擇上,必須要考察其技術能力、工藝能力、生產能力、財務狀況等,這就必須讓公司的技術部、工藝部、生產部、財務部的專家介入實地考察,全面地評估該供應商是否具備戰(zhàn)略供應商的能力,以便在后期的認證合作中,戰(zhàn)略供應商有能力介入到公司的設計、工藝改進中去,進而優(yōu)化企業(yè)產品,降低產品制造難度和成本,有效提升企業(yè)競爭力。
另一方面,H公司對供應商的評審過于形式化。供應商的評審應該是一個客觀且有效的工作,然而H公司的評估打分系統(tǒng)過于簡單,缺乏客觀性,無法有效地對供應商實際狀況進行量化評估。而且評估系統(tǒng)中并沒有要求各個部門參與人員進行獨立打分,而是所有參與人員混在一起共同打分,形成了吃大鍋飯的局面,沒有明確責任人,這種責任不明確的評估很可能被評估負責人的觀點所左右,缺乏客觀性。
供應商選擇人員的問題
H公司的采購部門明確了每個采購工程師的工作范圍。采購工程師的職責是根據產品分類進行的,包括自己分管產品的供應商選擇、產品下單、跟催、供應商質量、供應商服務、KPI考核、發(fā)票付款等所有的供應商管理工作。采購部門的絕大部分人并沒有很好的供應商選擇經驗,他們之前的采購工作主要局限于訂單處理,供應商KPI考核等工作。讓每位采購工程師都從事自己管理產品的供應商選擇工作,不管是個人時間的利用上,還是能力上都是不小的挑戰(zhàn),從而無法滿足供應商選擇工程師的要求。
嚴格來講,供應商選擇工程師跟普通的采購工程師是有區(qū)別的,他需要具備更高的素質和經驗,因為供應商選擇是整個供應鏈管理的“獅頭”,直接決定了后期的供應鏈管理工作,只有高素質的供應商選擇工程師才能做好這項工作。這些素質主要體現在如下兩方面:
首先,應具備足夠的供應商選擇經驗。供應商選擇必須進行多渠道的尋源工作,在收到供應商選擇的計劃信息后,工程師應當遍地開花,動用身邊的所有資源,進行高效的尋源工作。足夠的供應商選擇經驗會非常有利于工作的開展。
其次,供應商選擇工程師應具備豐富的產品知識和相關專業(yè)背景。工程師若能對自己的產品有足夠了解和相關的專業(yè)背景(如教育背景、專業(yè)技術背景等),則會更有把握地知道公司究竟需要什么樣的供應商,該供應商大概在技術上、質量上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同時在對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報價做價格分析時,工程師的專業(yè)知識將起到巨大的幫助。
解決問題的方案
H家具公司在供應商選擇上出現了諸多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該公司沒有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去經營企業(yè),從而導致了其供應商選擇依然處于一個相對低水平的位置。要解決以上問題必須從如下多個方面進行改進。
調整公司的管理方針
H公司的高層們之前全部從事銷售工作,所以在他們心目中,只有銷售才是公司的核心,只有銷售才能給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他們認為采購工作太容易,也沒有什么技術含量,采購一直在花公司的錢,豈能創(chuàng)造價值?所以更談不上重視供應商選擇。因為得不到公司高層的重視,采購部門在H公司一直處于弱勢地位,每天只能疲于奔命的應付晚交貨、供貨質量等問題。為了跳脫出這種尷尬的處境,H公司高層必須重視起采購部門,充當起供應商選擇的總指揮,利用各部門的人才優(yōu)勢,對供應商選擇工作進行支持,并使得公司對供應商在技術、質量等方面的考核更加客觀。
現代的供應鏈管理理念,越來越強調供應商對企業(yè)產品的參與性,即供應商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研發(fā)能力,可以參與到企業(yè)的產品開發(fā)和工藝優(yōu)化上,因為這種方式才是企業(yè)產品設計合理、成本降低的出路。對于這些方面的考核,H公司技術部門、質量部門的參與將會使供應商選擇期間的評估更加客觀有效。然而這些部門通常并不會積極地參與到供應商選擇中去,因為協助采購部門并不是這些部門的主要工作,通常他們不會很積極,甚至是盡力地回避。怎樣讓這些部門參與進來,無疑H公司高層的態(tài)度和參與度將起到最為關鍵的作用。同時為保證技術、質量等其他部門在供應商選擇上配合的持續(xù)性,需要公司高層制定出相關的流程制度,讓這些部門配合采購部門進行供應商選擇的工作,并成為其部門的一項績效考核指標。
公司高層在供應商選擇上的參與度,還應該包括他們在供應商選擇的前期,對意向性供應商的親自接觸。因為供應商選擇是供需雙方的一個互動過程,也就是說供需雙方必須對彼此樹立起信心,建立一個相互信任的渠道。企業(yè)高層的參與,會讓供應商覺得H公司對他們非常的重視,從而會更加積極主動。
拓展供應商的信息源
供應商選擇人員必須拓展自己的視野,從多渠道獲得供應商的信息源。這些信息源的獲得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包括了從網絡獲取信息源,通過展會收集信息源,從現有供應商、客戶甚至競爭對手處獲取信息源,并且還可以通過公司公開招標的方式獲得更多的信息源。信息源的收集需要按照公司相關流程及工程師的經驗進行甄別,果斷排除掉那些不具備資質的供應商信息源,資質必須作為首要考察點。
供應商選擇人員還應當經常拜訪供應商,積極參加各種行業(yè)相關的展會,經常同供應商進行接觸交流,這樣不但可以獲取更多信息,并且可以積蓄足夠的人脈資源,從而在供應商選擇時有的放矢。
完善供應商的認證和評估
首先,供應商的考察評估最懼怕的就是主觀因素主導,或者領導決定因素主導,這樣就無法客觀評價供應商的實際狀況,因此需要進一步將評估人員的職責明確化。公司應明確規(guī)定,在供應商選擇階段中各相關部門必須積極支持并參與,讓這些相關部門潛意識里明確“配合采購部門的供應商選擇,也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
其次,公司需要增加并細化供應商評審的內容,將相關參與部門評估部分單獨列出,設以權重,以便這些部門單獨評分,必須杜絕各部門相互溝通后再打分,進一步提升供應商評估的客觀性。
最后,供應商在認證階段中出現的問題,相當一部分的責任都可歸結為供需雙方的溝通問題。比如產能沒有預估好,質量標準沒有達成共識等等,種種情況直接導致了新供應商認證的效率低下,甚至認證失敗,所以必須加強供需雙方之間的有效溝通,兩方企業(yè)應定期相訪,加強對彼此業(yè)務的了解。供應商選擇人員必須做好中間的聯絡工作,促使供應商技術、工藝、質量人員同公司的相關人員有效溝通,必要的時候可舉行小型會議讓雙方人員進行產品的需求分析、工藝分析等,避免因吃不透公司的需求而導致新供應商的認證失敗。
對于雙方在商務上的溝通,必須抱著以誠相待、供需共贏的原則進行,避免雙方出現夸大事實,甚至欺騙行為的發(fā)生。當出現任何問題時,應建立相應的投訴、舉報渠道,規(guī)避任何工作人員因個人私利導致雙方合作利益的損害。
供應商選擇人員的改進
目前,H公司的采購工程師大部分存在供應商選擇經驗的不足,業(yè)務水平欠缺,而提升這些不足,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去實踐和總結。如果H公司重新招聘新的有經驗的供應商選擇工程師,短期內也不一定有效,因為剛招聘的新員工到底能否達到你想要的實力,需要一定的考察時間,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所以想改變目前的現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提拔個別采購工程師。
H公司的采購部門有5位采購工程師,他們當中有個別人是具備供應商選擇工程師條件的,但是目前的工作安排方式則沒有將有經驗的采購人員發(fā)掘并利用起來。我們可以通過表格,將這5位采購工程師重新做一下分工,目的是能充分發(fā)揮每位采購工程師的能力(見表)。
這樣一來,供應商選擇工程師小劉便可以專心致志地從事供應商選擇工作,并能夠得到供應商質量工程師小李的支持。其實,工程師小劉不但具備一定的供應商選擇經驗,而且在公司服務超過10年,非常熟悉公司的產品,比起之前的分工,新分工將使得供應商選擇工作更加有效。同時,其它3位采購工程師利用ERP系統(tǒng),足以完成公司的訂單處理部分。
這樣分工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實現采購人員的權力分散。之前相關的采購工程師對某個供應商是完全負責的(包括價格、訂單數量、質量),很容易出現腐敗情況。而現在價格由供應商選擇工程師小劉負責,質量由供應商質量工程師小李負責,訂單數量由其它3位采購工程師分別負責,關系利益被分散后,將會有效阻截采購部門可能存在的腐敗問題。
總之,人們常說下藥要找到病根,很多家具企業(yè)的供應鏈管理出現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由于供應商選擇的源頭沒有把控好。因此,廣大家具企業(yè)必須要重視起供應商的選擇問題,并攜手優(yōu)秀的供應商一起進步,共同做強做大,以搶占市場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