軾風
繪畫和書法一樣,是講究格調的,格調高的作品就是高雅的,是有文化內涵的,是能夠讓一個人內心有所觸動.有所感悟的好作品。近年來,畫家王超,就是講格調的,而且高雅,正因如此,這使他在國畫創(chuàng)作上有了全新的風格。
王超,畢業(yè)于河北師范大學,為此,良好的學院教育,加上他的勤奮好學,再有老師們的諄諄教誨,使他有著很深的筆墨體悟,早期的以太行山為主要題材的作品,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其作品也多次在全國大展中入選獲獎。后進修于北京畫院,得謝永增先生教誨,使他對中國畫有了更深的認識,創(chuàng)作的題材也更加廣泛。繪畫藝術水平突飛猛進。
在王超的作品中,我們幾乎已經看不到那些傳統(tǒng)的,程式化的技巧對他的影響,可以清晰地看出他是一個非常注重寫生的畫家,同時,和眾多的北方畫家一樣,著重突出畫境的深沉,厚重。他多次深入太行,去黃土高原。河北,山西,河南,陜西等地留下他大量的足跡,通過體驗生活,通過大量的寫生,豐富自己的繪畫題材。從而在山水畫上形成了自己的面貌。能感受到作品所帶來的含蓄蘊藉,從容揮寫本真。同時,他還注重心境的營造,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作品“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要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王超的山水畫兼有造境與寫境兩種方法,是基于寫實基礎上的造境,創(chuàng)作的來源是他對自然的深入觀察、體驗和寫生,而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則調動他長期積累的修養(yǎng),藝術想像力的發(fā)揮,對古代傳統(tǒng)的尊重與學習,事實上,這種尊重和學習,只是他善于消化古人的經驗,繼承古人的精神而不流入表面技巧的模仿。
王超在對經典題材的領悟,解析審視與創(chuàng)作中,非常重視當代的審美方向,所以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既注重對傳統(tǒng)文脈的繼承,又注重在當代文化語境下以中國畫的本體語言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激活。應該說,王超在“技”與“道”之間開始自己的藝術思考與創(chuàng)作的??少F之處在于:無論如何徘徊困惑,王超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藝術目標和藝術理想,遵循著“以技入道”的原則,在技法上融入更多元素,使筆墨更具內涵,用以營造特定的審美境界,并在其中以自己的情懷去營造一種詩意,傳達一種氛圍與氣息。
畫,其實是一粒種子,隨著心性在成長,王超一直在思索:哪一種畫才是屬于自己的,在這種思考中,王超作品中的自我越來越確定,氣息越來越綿長,表達也越輕松自由。近期又嘗試了一批潑墨山水,用色也極為大膽,自然造化,心靈幻象卻在恍惚中孕育著,更加富有張力。
作為畫家,王超通過自己的耕耘,在藝術道路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也收獲了豐碩的果實,但是,他正值青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加上他的勤奮好學,因此,我們對王超有了更大的期待,相信他會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