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穎
【摘要】隨著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高,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日益受到重視。本文將從老年糖尿病的流行病學特點、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現(xiàn)狀以及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措施等三方面展開綜述。
【關鍵詞】老年人;糖尿??;健康管理
隨著人口老齡化,人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發(fā)生了一定的轉變,導致糖尿病患病數(shù)量逐漸增多。在糖尿病治療的過程中,通過包括早期、長期、綜合性的治療方法,其中綜合治療包括兩個含義:①5個方面——糖尿病教育、飲食治療、運動鍛煉、藥物治療和自我檢測;②4項措施——降糖、降壓、調脂和改變不良生活習慣。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照護能力有限,加強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次探究中,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 老年糖尿病的特點
通過臨床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老年糖尿病主要以2型糖尿病為主,患者大部分在60歲以上。糖尿病是一種主要累及中老年的慢性代謝性疾病,87%的患者在40歲以后發(fā)病[1]。2002年全國營養(yǎng)調查的同時進行了糖尿病的流行情況調查,結果表明城市中年齡在18~44歲、45~59歲及6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別為2.96%、4.41%和13.13%,而在農村相應年齡段的患病率則分別為1.95%、0.98%和7.78%[2]。顯然不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老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要高于其他年齡段的人群。依照全國的糖尿病的流行特點所研究出來的結果,我國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其患有糖尿病的幾率超過了12.43%[3]。
2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現(xiàn)狀
2.1 癥狀不明顯
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無論是糖尿病的經典癥狀還是治療過程中易出現(xiàn)的低血糖等癥狀都表現(xiàn)得不明顯。Takeda等[4]人經過研究得出了老年人的糖尿病患者和中年人的糖尿病患者兩者在代謝的方面有著明顯差異性。對于中老年群體而言,患者餐后于空腹的血糖相比,會上升0.04~0.12mmol/L,但是對于老年群體而言,上升的范圍達到了0.78mmol/L,若不能得到及時性的處理,會為老年群體黨建健康造成影響。糖尿病的經典癥狀如“三多一少”——多尿、多食、多飲與體重減輕的癥狀,在中青年患者中占65%以上,而在老年人患者中只占15%~30%,并且程度比較輕[5]。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因為老年人的口渴中樞并不會太敏感,二是因為老年人的腎糖閾值(11.0~12.0mmol/l)高于中青年人(8.2~11.3mmol/l)[6]。此外,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由于老年患者病程較長,一方面易引起糖尿病神經功能病變,交感神經中樞功能低下不易被興奮,易出現(xiàn)無感知的低血糖癥狀:另一方面老年人肝腎功能下降,對胰島素和磺酰脲類藥物的代謝和清除能力受損易引起藥物性低血糖。對于農村地區(qū)的老年人而言,不能很好的監(jiān)測血糖也是低血糖癥狀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原因之
2.2 知識缺乏
老年人對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知曉率較低,常在體檢或因慢性并發(fā)癥的癥狀、伴隨癥狀而來就診,故容易延誤治療[7]。特別是對于農村老年人,知識缺乏更是成為影響血糖監(jiān)測的重要因素。有一部分人是因為不懂得如何使用血糖儀,也有一部分人是因為沒有意識到檢測血糖的重要性,他們認為血糖高只要吃降糖藥就行,是否監(jiān)測血糖并不重要。很多人通常會在不舒服時才會測血糖。知識缺乏不僅表現(xiàn)在對疾病本身,同時也表現(xiàn)在對糖尿病并發(fā)癥的不了解。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急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要低于慢性并發(fā)癥,慢性并發(fā)癥由于病程較長,初期不易引起患者重視,往往在疾病較嚴重時才有就醫(yī)行為。
2.3 支持系統(tǒng)不完善
對于空巢老年人、農村留守老年人而言存在著支持系統(tǒng)不完善的問題。對于農村中留守的老年群體而言,由于行動不便,在日常生中,不僅需要照顧自己,而且還需要照顧留守兒童,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定期檢查,只是通過買藥進行病情的控制。在飲食結構分析的過程中,部分老年人喜歡吃米糊、面水等,這種現(xiàn)象也是出現(xiàn)血糖上升的重要原因[8]。無論是空巢老年人還是農村留守老年人,當他們面臨糖尿病時,存在的共性問題是心理健康有待提高、社會及家庭支持系統(tǒng)亟需完善。糖尿病病程較長,疾病帶來的不適感以及長期服藥帶來的經濟壓力,病人有很多苦惱卻又無處訴說,缺乏有效的家庭支持以及社會支持,都使得患者容易發(fā)生焦慮、抑郁。這些負性情緒同樣會影響到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進一步影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2.4 治療依從性
影響治療依從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程度、病程長短、經濟條件、藥物購買及使用的方便程度、藥物的治療效果、治療方案的復雜性以及藥物的不良反應等。有研究表明,不同年齡段患者治療依從性不同。70~79歲患者依從性最好,而文化程度高依從性較好,病程越長依從性較好,但服藥10年以上者依從性有所下降[9]。對于病程越長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依從性好,原因在于隨著病程延長,對疾病的認識和治療的重要性認識較高,已經養(yǎng)成了服藥習慣,且服藥對于控制血糖產生了療效,使得患者對于治療具有明顯的認同感,因此其治療依從性明顯增加。治療依從性與文化程度、經濟條件、藥物的治療效果成正相關,與治療方案的復雜程度、藥物的不良反應呈負相關。部分老年患者由于行動不便、家庭住址較偏僻等原因,購買藥物存在一定的不便,由此使得服藥依從性下降。
3 針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現(xiàn)狀可采取的健康管理措施
3.1 加強血糖監(jiān)測,及早發(fā)現(xiàn)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
由于癥狀不明顯,當老年患者有自覺癥狀時通常疾病已經發(fā)展到較嚴重的程度。血糖是診斷糖尿病的主要依據(jù),也是監(jiān)測糖尿病病情變化和治療效果的主要指標。加強血糖監(jiān)測一方面需要提高老年患者對血糖監(jiān)測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也需要教會老年患者及其家屬如何測血糖、血糖值的意義等。在對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研究中發(fā)現(xiàn),其癥狀包括血管、微血管和神經病變,在這些病變的出現(xiàn)不僅會出現(xiàn)糖尿病病人致殘以及死亡,而且會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在患者年齡增長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病程延長的問題,其中的周圍神經病變、腦梗死于年齡存在著緊密的關聯(lián)性[8]。預防并發(fā)癥的措施主要包括控制血糖、血脂、血壓、體重,指導患者做好足部護理,定期檢查視力、腎功能等,達到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的目的。
3.2 加強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可從飲食、用藥、合理運動、血糖監(jiān)測等方面展開。飲食控制口訣,即“一二三四五六七”歌,每天1斤蔬菜;每餐2兩主食;每天3茶匙植物油;每天4兩水果;每天5種蛋白質:1個蛋、1兩瘦肉(豬、牛、羊、禽)、1兩海鮮、1塊豆腐干、1袋牛奶;每天6g食鹽;每天7杯湯水(白開水、茶水、湯等)[10]。教會患者估算食物重量的一些簡便易行的方法。用藥應遵醫(yī)囑,對于老年患者,更需要詳細向其介紹藥物的用法、用量及其他注意事項。老年人記憶力下降,治療初期容易忘記服藥,需要取得其子女或同伴的有效配合,幫助老年患者定期服藥。有研究表明,在同伴支持的出狀況下,協(xié)議及時幫助空巢老年糖尿病哈黁這進行自我管理,并逐漸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實現(xiàn)對血糖的有效控制。而且,在適當運動的狀況下,使人們行程經常性、個體化的運動形式,逐漸提高運動的整體質量。通常狀況下,在健康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其最佳的鍛煉方式為有氧運動,需要在餐后的90min進行,運動30min,以保證有氧運動的有效性。而且,對于老年患者而言,也可以結合自身的身體壯,進行運動方法的選擇,所選擇的運動一定要遵守由輕到重、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以保證運行形式的有效性。如前文所講,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出現(xiàn)無感知的低血糖,因此在運動過程中可隨身攜帶蘇打餅干等食物。
3.3 關注患者的心理一社會情況,健全支持系統(tǒng)
糖尿病是慢性終身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治療過程中不僅需要患者的配合更需要取得其家屬乃至社會的支持。對于空巢老年人、農村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社會的支持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需要增加慢性病健康管理人員的配置,加強基層醫(yī)護人員業(yè)務培訓,提高慢性病健康管理的質量;另一方面,政策上可以適當增加糖尿病門診報銷比例及報銷額度。同時需要做好心理護理,幫助老年患者正確認識糖尿病。
3.4 提高治療依從性
有研究表明,通過應用PDCA模式結合ABC管理方法、授權理論等開展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特別是對于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的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干預效果更明顯。用藥方面,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前提下盡量簡化治療方案。建立患者的用藥檔案,讓病人熟悉并掌握自己用藥的名稱、數(shù)量、時間及注意事項。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藥物的治療效果及其帶來的不良反應。
4 小結
綜上所述,我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醫(yī)務人員應加強宣教,幫助老年患者更好的了解疾病、治療疾病,做好健康管理。老年人本身就是弱勢群體,治療過程中需要經濟、精神等多方面的支持,堅持正確服藥,提高治療依從性。
參考文獻
[1]辛青,張成秋,金翠香等.高校老年教職工糖尿病患病率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3(07):556-559.
[2]楊文英.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2012,19(002):5-14.
[3]Alimadadi A,Ebrahim-Habibi A,Abbasi F,et al.Novel mutations ofwolframin:a report with a look atthe protein structure[J].Clinicalgenetics,2011,79(01):96-99.
[4]Takeda K,Inoue H,Tanizawa Y,etal.WFS1(Wolfram syndrome 1)geneproduct:predominant subcellularlocalization to endoplasmicreticulum in cultured cellsand neuronal expression inrat brain[J].Human moleculargenetics,2001,10(05):477-484.
[5]張語聽,敬曉.老年人糖尿病的影響因素及特點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3,33(33).
[6]Yamada T,Ishihara H,Tamura A,et al.WFS1-deficiency increases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impairs cell cycle progression andtriggers the apoptotic pathwayspecifically in pancreaticβ-cells[J].Human moleculargenetics,2006,15(10):1600-1609.
[7]孔令敏.150例老年糖尿病并發(fā)癥臨床總結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10(06):847-849.
[8]張繼剛,臧義獻.留守老年人糖尿病管理問題及其對策性研究(附182例臨床報道)[J].中外醫(yī)療,2011(25):121-121.
[9]李寶玲,胡永芳.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調查和影響因素研究[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0,26(07).
[10]劉麗娜,高清琴.對農村老年糖尿病患者實施飲食管理的方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3(07).